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

1

关于育儿,从新手一路摸爬滚打已3年有余,但坦白讲仍旧所知甚少。看似一直努力学习,可都是临阵磨枪,有了问题才四处查漏补缺。育儿成了十万个怎么办,成了一堆琐碎零散的问题集合,消磨考验着有限的精力和耐心。

为寻找答案,常被巨大的信息流裹挟,迷失在商家炒作和冒牌专家的民科理论里。「年度八大育儿误区」 、「 别再拿无知折腾你的娃」这些触目惊心的大标题,看的人肉跳心惊。万一不幸中招,恨的直拍大腿怎么躲着躲着还是一脚踩坑里了?身边一位家长直接放言,谁说的我都不信了,反正我妈也把我拉扯大了,没痴没傻....可这一时的痛快又能豪言几次呢?

所幸遇到这本育儿秘笈,「 智力、情绪、运动、语言、创意」,五脑全面助攻。从表面现象问题入手,揭示本质,让读者更接近更真实的世界,了解更底层的思维。

书中以科学实验依据的各种反常识,教你辨别靠谱科学,练就火眼金金,厘清育儿路上的迷障。原来论文怎么看还有大学问;都是实验研究,结论可靠性却有讲究。还有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原来真正应该吸取的经验是这些!

当别人蜂拥追逐右脑开发,当家长群大谈特谈一万小时理论,当小区妈妈们纷纷探讨着该上什么补习班,看完本书可以气定神闲,有的放矢,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最值得付出和投资的方向。

比如,目前孩子班上同学还没有开始识字,因为老师家长担心过早识字,破坏孩子想象力。由于知道早识字会启动阅读的马太效应这个反常识,给孩子的3岁礼物就是爱贝睿出品的小刺猬识字游戏盒子。有时候几天没玩儿,孩子还惦记没给小刺猬喂汉字会饿着。小家伙目前已经学会一些汉字,走在路上偶尔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大声念出来,还忙不迭的说,妈妈我会认字啦!那自豪的小神情,令你欣慰自己的孩子获得了一项先发优势。

又如学钢琴这事儿,身边父母要么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自责会不会让孩子错过发育,要么孩子不喜欢钢琴你一句为他好就赶鸭子上架硬逼。可弹钢琴到底为啥对孩子好?当在书中知道学钢琴主要是能促进大脑胼胝体发育,这时可以松口气了,因为除了钢琴,学习其他乐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2

脑科学很神秘?蝙蝠侠效应、心理理论、躯体标记假说、神经可塑性,书中干货密集、术语一堆一堆,不过别担心,理论高大上但内容通俗接地气。虽说这是一本育儿书,可最大的特色是从脑科学的角度来阐述育儿知识。作为一名脑科学的小白读者,这也是一本不错的入门科普书。通俗易懂超有趣,读的停不下来,一不小心爱上脑科学。

比如为啥自己数学差?原来空间认知不够,出门经常分不清楚东南西北。空间认知能力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怪不得最强大脑里有些选手那么全能,数理项目那么厉害,空间推理能力也杠杠的。那怎么get到这项神奇的技能?难到要拜访名师,送精英学校?其实一个妙招---多用空间方位词汇就能四两拨千斤。自己成长路上的拦路虎,终于有信心带着孩子拿下!

又如固定的日常生活规律,看似不起眼,原来这么重要!身边有位妈妈曾毫不在意的说,我们玩到几点孩子就几点睡,和朋友K歌到凌晨,孩子就随着兴奋到凌晨。当时觉得这样不太好吧,可是除了对身体发育不好之外,其它方面后果还真说不出个123。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固定的生活规律,对于提升孩子自控力很重要!

另外,本书最出彩的是卸掉各种光环的叨叨魏,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呈现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可算的上是二维版本的爸爸去哪儿真人秀。

各种生动案例,可以直接复制到日常场景运用。比如表扬别说你真棒,这些道理懂了但是怎么做?知道正确表扬方法了,可是家人、亲戚、邻居你总不能挨个普及吧,当他们用错误的方法表扬孩子,你又该怎么引导?

孩子发脾气,理论上你知道应该123步走,可是真实场景下还是很难理性面对,同样情景叨叨魏会怎么做?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又发脾气了!各种负面情绪一拥而上,想心平气和都难!而叨叨魏的默认思维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到了!多么迥然的差异,书中这些鲜活的案例,呈现了单凭理论无法展示的内隐知识。

还想知道更多妙招?叨叨魏在书里还准备了不少,大家自己去寻宝吧!

3

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吗?斯蒂芬·平克(Stephen Pinker)跳出来说:「太天真了,孩子怎么可能是一张白纸?」不是白纸一张?何以见得?

一道复杂的侦探题,究竟是谁打败了一个成人和一个机器人?出乎意料,竟然会是三岁小毛孩儿!书中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是天生的学习机器,除此他们还是小小的科学家,科学思维是他们的本能;小小的心理学家,他们拥有心理理论;小小哲学家。

既然孩子不是白纸一张,家长角色和职责是什么?从大脑发育角度,孩子小时候,父母应该帮助承担哪些功能?这些问题的答案,书中都有具体详尽的理论解释,同时还有丰富的案例辅助理解应用。

比如孩子整理玩具这件事,有时候孩子看着四处堆放的玩具,他对我说太难了,我不会收。以前,我都会以为是孩子耍懒,所以会彼此僵持着。看过书后才知道,他是真的需要帮助,这个帮助不是帮他收,作为家长应该当「脚手架」帮助他分解任务。因为孩子的理智脑离成熟还早着呢,这方面正是需要我们搭把手的时候。于是,换个方法对他说,好吧,妈妈是指挥官,请你先收火车类小玩具,再收积木,一步一步把收玩具的任务拆解到最小。引导时再加上空间词汇,顺便锻炼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这样轻松跳出从前的僵持,到了收玩具时,孩子主动邀请我当指挥官。

赵昱鲲老师在《自主教养》中说,孩子不是一成不变的材料,而是一颗种子。家长是园丁而不是木匠。我们无法设计种子的未来,只能给种子提供土壤阳光和雨露,让它尽量长成本该长成的样子。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无论是把孩子当成种子,还是把自己当成脚手架,是时候应该换个隐喻和角度来看待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了!

4

作为父母总是忍不住想象孩子的未来,可想到未来,那一团迷雾里包裹的巨大未知和不确定性,就会焦虑。某节目里,你看到毕业于知名大学的优秀学子教小学数学,面对逐渐固化的阶层,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实现跃迁?答案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好的学习者普遍拥有的特质是什么?最需要的是拥有成长型心智。

合上书不由反思到底什么是「 育儿育己」,反观自身,自己是成长型心智吗?身为母亲,没参加岗前培训就匆匆就职了,这一路犯了多少错误,曾经对自己育儿路上的错误耿耿于怀,有时甚至觉得这个职位自己是做不好了,这显然是僵固心态的表现。

除了反思外,怎样做才能落地到实处,不是空谈口号而已?比如教孩子学英语。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就行了吗?自己英语不好就不能教了吗?本书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这时正是育儿育己的好机会,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英语也练好。

另外,一直惭愧于孩子对我的爱,超过我给他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并不完全懂孩子,所以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爱他。透过这本书,看到一位心细如发的父亲,因为真正懂孩子,所以才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才能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才能让我们感受到溢出书本之外满满的爱。

小结

如本文标题,对我这不仅仅是一本科学靠谱的育儿书,也是一本脑科学的科普书,还是一本重新看待亲子关系的书,更能在读中重新反思如何育儿育己。

愿我们在大手拉小手的这段旅途中,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