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dge——为什么改变行为需要一些助推 ?

《助推》这本书的作者卡斯·桑斯坦,是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沿着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方向,进一步揭示人类的非理性行为,而是把焦点放在助推所引发的伦理学争议上。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真实的人类不是“经济人”,不会时时刻刻像个机器一样去精确计算利弊、选择“最优方案”。实际情况是,人类的决策系统是有缺陷的,我们常常会被经验、直觉、冲动、惯性所引导,从而做出不那么理性、甚至是不利于自己的决定。


所谓助推,就是政策制定者利用人类的认知缺陷,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比如在香烟盒上用图形化警示的办法,来让人们少抽烟。


在逐渐普及的同时,助推政策也遭到了批评和质疑。按照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人需要对自己的事情自主决策,并且为决策后果承担责任。人们担心,助推政策虽然增加了社会福利,但同时伤害了公众的自主性和内在动因。助推到底是不是一种家长制政策?


01

改变行为的三种办法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三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直接命令。比如禁酒令等。但是,面对命令或者禁令,人们可能阳奉阴违,可能钻法律的漏洞,导致执法成本很高,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第二种办法,是以金钱为激励手段,来促使人们改变行为。一般来说,金钱激励比直接命令的效果要好,对人们行为的改变立竿见影;但是,金钱激励也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这就是“挤出效应”,用外在动机挤掉了内在动机。


第三种就是的“助推”。比如,通过改变自助餐厅的菜品陈列方式,来帮助人们控制体重等等。


但批评者认为,助推方法实际上是在暗中操纵人们的行为,这既是对公众的不尊重,也伤害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内在动因。


面对质疑,桑斯坦怎么看呢?


02

思考的快与慢

桑斯坦回应批评的第一点是,批评者对助推理论的认识是片面的。


这就要说到丹尼尔·卡尼曼的那本《思考:快与慢》。我们知道,卡尼曼在那本书里,把人类的认知系统分为两类:系统1,也叫做快系统,这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系统2,也叫做慢系统,这是需要投入注意力、去有意识思考的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快系统常常会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快系统的直觉思考模式也存在缺陷,会导致各种认知偏误。


换句话说,快系统是比较容易受外界信号干扰的系统,而助推政策往往是针对快系统来设计的。比如,默认规则就是利用了快系统的惰性和惯性,而自助餐厅的菜品摆放则利用了快系统的选择性注意缺陷。助推政策利用人的认知缺陷来达到目的,这也是它受到批评的根本原因。


03

教育型助推vs.非教育型助推


但是桑斯坦指出,上面说的只是助推政策的其中一种。实际上,助推政策有两种,一种就是前面说的、针对快系统的助推,包括图形化警示、默认设置等;而另一种是针对慢系统的助推,包括信息提示、事实披露等。

桑斯坦把针对慢系统的助推称为“教育型助推”,因为它对公众有教育作用;而把针对快系统的助推称为“非教育型助推”


比如,将打印机的默认模式设置为双面打印,这就属于非教育型助推,而举办讲座让公众了解节约资源的好处,这属于教育型助推。


教育型助推是通过提供更多信息,引导公众去思考之前自己从未关注的问题,从而提升公众的认知能力。根据桑斯坦的研究结果,公众通常更喜欢教育型助推。公众认为教育型助推能起到教育作用,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自主选择,所以更倾向于这种方式。


但证据也显示,在大多数时候,非教育型助推的确成本更低、收益更高;而教育型助推虽然能够很好地影响人们的理念,但很难直接改变人们的行为。也许这就是俗话说的“知易行难”吧。


总之桑斯坦的研究结果是,在不刻意区分教育型和非教育型助推的情况下,人们对两种方式的偏好其实是差不多的;而如果非要人们从两种方式中二选一,那么人们会更倾向于教育型助推;但是,如果有明确证据显示,非教育型助推的效率更高,人们也同样支持非教育型助推。


有的时候,非教育型助推反而比教育型助推更能维护人们的自主性。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自由选择是好的,而没有选择是不好的。但要注意,由于人们的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们只愿意对自己感兴趣的和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出选择,而不是时时刻刻都做出计算和选择。但是有时候,教育型助推恰恰要求人们在一些相对次要的问题上,付出很高的学习成本、占用相当的“大脑带宽”去进行选择,这其实是损害了人们的利益。


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到一个大城市出差,然后叫了一辆出租车去机场。这时候,司机问你:想走哪条路?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司机给了乘客更多的选择自由,但对你,这个问题很烦人。你并不想花费精力去考虑这个问题,该选哪条路去机场,这不是司机应该考虑的事情吗?


桑斯坦想表明,教育型助推鼓励人们积极做出选择,在大多数时候确实是增加了人们的自主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时间精力不够、缺乏相关知识、面对情感困境等,选择反而成为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时候,人们不愿意做出选择,甚至愿意花钱去让别人为自己选择,比如雇佣各种经纪人。


教育型助推要求人们必须做出选择,这等于是剥夺了人们不选择的自由。相反,非教育型助推是自动运行的,它能够很好地尊重人们不选择的自由。


桑斯坦所说,“人们想要保留自己的认知资源,他们珍视思想的宁静。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很简单,那就是时间。”


非教育型助推给人们节省了最宝贵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去关注那些他们认为更加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增加了人们的自主性。 


桑斯坦推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会有更多个性化的默认规则出现,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默认规则的助推世界。


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一项技能,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去主动选择,什么时候该依赖默认规则来“助推”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Nudge——为什么改变行为需要一些助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