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新韵味一一一《春晓》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筒介

孟浩然[689一740年]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在家乡隐居读书,满怀希望和信心到长安求仕,失意落魄,毫无所获,后归隐乡间。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恬淡孤清,独具风格,有≪孟浩然集≫。

诗词注解

春:春天。

晓:天刚亮的时候。

眠:睡觉。

觉:知道。

处处:到处。

闻:听。

啼:叫。哀声。

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的意思。

诗词大意

春天的早晨很好睡,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就天亮了,睡在床上,听见到处是鸟的叫声,可是昨夜又刮风又下雨,现在不知道花儿被打落了多少?

意境解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在雨过天晴时春天早晨的深刻体会和无限感慨。诗中“春眠不觉晓”,作者在春天的早晨睡不醒,不知天已早亮。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春天人们应早起,多一份耕耘,会多一份收获,这时官人已早朝,浩然却闲卧,从中反映出作者应试不第,流落京城,未受恩惠,才不见用,无所事事,消极无奈的情绪。“处处闻啼鸟”,作者一觉醒来,却早已天亮,只听见到处是鸟的啼叫声,“啼”是哀声。表明作者心中充满悲怨之情是不能听到喜讯和佳话。快乐的人闻鸟语,悲怨的人闻鸟啼。人不知春,鸟在闹春。这个“鸟”字是作者对权贵的蔑视,古代官员以鸟羽来区别,看见什么样的鸟羽装饰就是什么样等级的官。现在我们在观看古戏剧时,戏剧中的大王或大将头上戴的帽子会有两枝色彩斑斓又修长摇摆的地鸡毛,就是这样的两枝地鸡毛显示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水浒传≫中的李逵常嚷道:“杀去东京,夺了鸟位”。“鸟”就是指代当官的人,其中最大的官当属皇帝了。孟浩然的眼里充满蔑视的目光注视这个不平的社会,鸟的天下闹腾腾,睡着、醒着的却是我这个人。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他自认“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落第失利,使他大为懊丧苦闷,也流露出愤怨的情绪。孟浩然在王维家中作客,两人切磋诗文,聊天兴浓时,忽闻门外一来吆喝:“皇上驾到!”唐玄宗到王维府上来了。这时孟浩然迴避时,情急之中钻到了床底下。当王维和唐玄宗交谈的时候夸奖起孟浩然的诗文才华,唐玄宗一听高兴道:“本皇帝一向是求贤若渴,如有机会你把孟浩然招来,让俺也见识见识这位大才子。”王维顺势回复道:“择日不如撞日,,孟夫子现在床底候驾,皇上招之谨见。”孟浩然这才从床底下爬出来参见唐玄宗,唐玄宗并不见外,开门见山便叫孟浩然献诗供欣赏欣赏,孟浩然念诵了≪岁暮归南山 ≫诗作“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皇上闻之抚然曰:“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岁暮归南山≫诗中发泄了一种才不见用的怨悱之情,激发了唐玄宗终不录用之意。“夜来风雨声”说明作者夜晚睡不着,早晨睡不醒,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夜不能眠,作者的心中充满憎恶世道昏暗的感慨,又洋溢着怀才不遇的悲伤。“花落知多少”,花吹落,人流落,怜自己,怜别人,这个世道多不平。可是很多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赞美春天的美好。花被风吹雨打而落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不是赞美春天,我认为这首诗是表达作者对权贵的蔑视和对世道的愤懑,愉悦的人闻花香,伤感的人悲花落。无情风雨吹花落,世道昏暗误良人。不要见“春”就是好,春天有美好: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让人知道夜里有暴风有骤雨,花被风吹雨打而落是不会有结果的,花需要的是和风是细雨。花自然而开,自然而落,是花的升华,花的超脱,是花趋向成熟和圆满的过程。不结果的花,没有用,被风吹雨打而落的花是令人伤感和惋惜的,这样的春风春雨怎么能让人热爱呢?不要见“春”就是好,倒春寒好吗?春花开放,暴风骤雨好吗?这首诗不是赞美春天,而是作者诉说人间的不幸遭遇和对世道昏暗的控诉。

意境赏析独家原创,作品禁止抄袭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诗词新韵味一一一《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