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阅读训练营【30期】14/21阅读原创《不一样的河狸》

30016苏州张瑜

图片发自App

今天,跟儿子一起欣赏了《不一样的河狸》这个绘本。

我们首先从绘本标题中找到了关键词——不一样。翻看过程中,便围绕着这个“不一样”去注意情节。儿子看完后,说这只河狸跟《爱花的牛》一样,都是“开始看起来不好后来很好”,而且还带动了一些人。(儿子应该把绘本《爱花的牛》和根据它改编的电影《公牛历险记》记混了。)我让他尝试把“开始不好后来好”给具体一点说出来,这里面应该包含一个如何对待不认同的问题:当别人都不认同时,自己应该怎么做?他能够看到这只河狸坚持做了自己,并且慢慢地在影响别人。

他还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文图对应的问题。他自己发现了书中用衣服的不同来强化“不一样”,但是,另外两只河狸艳羡的眼神却是经我提示后他才注意到。

写作文时,儿子的初稿写得不怎么理想,跟昨天一样犯了大帽子的毛病——大帽子下扣个小脑袋,身子干脆没有。如果是以前,我很可能就会不耐烦,直接发火了。但是,想到老师向来对我们的态度,我只是开玩笑地给儿子比划了个“大头鬼”,儿子会意地笑了。

我提醒儿子写作时注意抓住关键词“不一样”来写,最后写出的作文,虽然大概也还是很多地方可以改进,但是至少算是有点颜值了。

作文可以改进,书中也还有其他的点可以交流,比如有前面的“悠闲”,才能有后面的积淀。但是,交流有一个忌讳,那就是不要“贪”——阅读时不要试图一次把自己想到的所有问题都说出来,给孩子自己思考并发现的机会;写作时不要苛求,毕竟大人也未必能写好,让孩子踮起脚尖能够着,就是一个最好的高度。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本讲师阅读训练营【30期】14/21阅读原创《不一样的河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