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材料)的第一步其实不是写

01  一些现象

你是否曾经试过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仍奋战在办公桌前,挠头搔耳,绞尽脑汁,手欲敲字而思枯竭,耗了大半夜憋不出一小段材料文字?

你是否一篇报告上去,一篇血淋淋地被改回来,成了一稿改个七八次郎,初稿、修改稿、修改稿1、修改稿2、终稿、最终稿……最后被搞得不行,看似收获满满,实则苦逼得不行?

你是否貌似写了一篇看起来沉甸甸的稿子?单位、部门总结?xx报告?领导讲话稿?领导主持词?可是,总是感觉心里虚,心里嘀咕着着网上东拼西凑的东西能过关吗?

你是否感觉到迷茫?成天写啊写啊,写这个材料,写那个报告,写这个主持词,写那个讲话稿,到底对我有什么用处呢,我在图个啥呢?

不论是政府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不管是办公室(综合部门)的人员,还是业务部门的人员,只要你还在江湖上混,你是躲得了初一的稿,但是不一定躲得过十五的稿。你在自己办公室随便抓一个,要么被稿折磨过,要么在被折磨的路上。

估计没几个人会喜欢写材料的,或者是一提材料就感觉头大。本人曾经也是此类货色,那现在呢?现在是好不了哪里去的此类货色。

这几天机缘巧合下看了一本在这方面总结的很好的书,像玉的石头(李珣)写的《秘书工作手记:办公室老江湖的职场心法》,书中写了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培养办公室工作素养,如何打电话发信息(沟通)、如何写好公文、如何安排宴请、如何组织大会、如何高效办公,石头哥在书中“献身“说法,很接地气,看下来收获挺大的,在这先和各位朋友们分享下如何写好公文材料。

02  现象的原因

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在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写材料的5大优点;二是技术层面上没有练到家。这原因,其实也是作者石头哥介绍的方法论,下面分别从观念上改变和从技术层面上突破来做主要分享。


03  方法论

一、观念上要刻认识到写材料的5大优点

一是学习领导为人之道。比如给领导写讲话稿或汇报材料,表面上看是纸上功夫,实质上如果是符合领导要求的稿,必定能从中看出领导是如何对待上级、如何对待下级、如何对待同僚的,能从中学习领导的为人处世之道。石头哥举了一个他在漏写了春节拜年的主持词,而被领导批的例子,从中可以窥见领导把下属放在心上的为人态度。

二是要学习领导怎么推进工作。公文政策性很强,很多都是为推动具体工作而写的,你为领导写这类材料,就可以从中学习到领导们是怎么推进工作的,思路如何。石头哥从他们单位写盖楼请示,写批准后的建设设想、方案和困难,写建设过程中如何周密部署如何实施的汇报,写建好后领导的讲话稿等,可以看到领导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三是学领导怎么斟酌问题。比如写讲话稿,你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模拟领导的角色去演绎,领导在修改的过程中,你可以从中看到领导是怎么斟酌问题的,久而久之自己多多少少会学会并具备些领导思考问题的水平。

四是获得发光发亮的机会。写材料虽然大部分是属于幕后工作,但如果其中的观点或建议被领导采纳,或变成了决策,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说不定还能获得各级领导的欣赏,或许能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

五是接触大量第一手信息资源。写材料的过程中少不了要收集很多一手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比很多人看早一步看前一步,眼界自然就会更加开阔,有力于个人开拓思路和成长。


二、技术层面上要不断提高写材料水平(5点)

一是要高度重视公文格式。领导和上级如何在最短时间里判定一篇公文的质量和水准?格式!公文的格式犹如人的衣服,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文要靠格式装,标准格式至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舒服的,否则你穿的邋里邋遢,人家一看估计就不搭理你了。公文格式犹如单位的脸面,一般公文格式到位的稿子,给人一看就感觉这单位或这人训练有素、管理规范,对文章的内容就会感觉比较放心,而那些随心所欲的格式,给人的感觉至少是欠缺训练,搞不好人家还会觉得主单位的人素养不行,内容印象大打折扣。

基本要求就是掌握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之类的条例和标准,格式规整,标题小标宋二,正文仿宋三,标题按“一、”“(一)”“1.”“(1)”依次排用下来的,标题、正文字号、序号、行距等等之类的。

二是要做亮标题。写过材料的朋友们肯定知道标题的重要性,不论是大标题还是小标题,肯定是费了不少功夫去琢磨的。

作者对做亮标题给出三点建议:

1.切忌用“万能八条”、官言官语。比如说“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组织协调、形成机制”之类的,因为这样容易写成“大众脸”,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稿子是下功夫了还是敷衍了事的。

2.要慎用对仗句和四六句。这类句子概括性强,简明扼要,可以用,但不用通篇都用,因为有些时候会限制了思想的充分表达与发挥。好比一件衣服绣一朵花是别致,整件衣服秀满花就是俗气。

3.亮眼标题的几个规律。可以旁征博引,比如作者用《左转》立德、立言、立功串起了他原先写的没有逻辑的三个标题。可以用生动比喻,比如作者写的“细化分工,打赢主动仗”“注重协调、当好总枢纽”等。可以用数字概括,比如我们熟悉的“三大法宝、四项原则”等等之类的。还要注意,标题要尽量简短有力(不要搞个三四行、四五行之类的)、还可以设问设答(不过要慎用)等。

那这些标题怎么想出来的呢?亮眼标题不是到临时要写的时候,自己敲下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而是主要靠日常积累,从平时的“记”和“找”中来的,报刊杂志、网络等发现好的标题可以做日常积累,到自己用的时候可以模仿。

三是着重讲了讲话稿内容写实的5种办法。前面两个技术讲的都是形式,形式好虽然能给人以第一个好印象,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内容,这才是材料的实质,写实正文才是讲话稿的至高境界,才能打动人心,引人深思。不能讲空话、套话、假话和废话,因为听众心里有杆秤,能从中掂量出讲话人的诚意和能力。

讲话稿要有一定的个性。不能你写个讲话稿,赵书记、王局长、孙董事、李经理都可以通用,那说明你写的都是一个调性,完全体现不出个人特点。

讲话稿要敢于触及矛盾和痛处。不能老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绩显著,伟大的正确的”歌功颂德,空发议论、隔靴搔痒,而要指明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办法。

讲话稿要有丰富的细节。文章不能都是一些宏观性、原则性、泛华的东西,要懂得把这些宏大的东西细化和具体化,做到有血有肉,比如你写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明光焰万丈时,可以详细列举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各阶段的代表文化或人物或作品等,要不只是光说很厉害,又没说怎么个厉害法会让人感觉到虚。

讲话稿要有好的事实做支撑。事实是一篇好材料的筋骨和支撑,道理要用事实阐发,经验要从事实中总结提炼,有事实做支撑的材料才具有说服力。

讲话稿的举措要具体可行。这里作者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比如你写你们单位“切实认真抓好xx'教育活动”,是不是觉得很空?都不知道是怎么抓的。可是如果你写“新婚之夜2人通宵达旦10小时认真抄写某个学习文件1遍,共计2万字”,是不是感觉措施就比较实。


四是写材料的“后勤保障”

建立写作资料库。用大杂烩法、分类法、拍照法、怀旧法(剪报纸杂志),把看到的好句子、好标题、好观点等统统收集整理起来,以备写的时候按需提取借鉴。

资料库要放什么东西。最重要的思想、观点(比如领导对某个行业的重要讲话、指示、部署等),精辟的观点,各类素材和实例,各种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好词好句等等。


动笔前一定要专题研究。就是借外脑和智库,对不熟悉不了解的人或事要摸清底细,找到可供参考的内容,要不然很容易抓瞎说错出洋相。有文献研究、背景摸底、热线求助、调查研究等四种方法。作者用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所做的充足调查研究,充分说明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不是轻易就能写出来的,而是需要有充分的准备的。

必备四类网站。主要是:本单位的新闻网(个人的事实材料库),搜索引擎(一般搜索政府网站或新闻网站的内容可用性高)、专业数据库(知网、万方等)、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人民网领导人活动报道专页等。涉及大政方针的,翻翻人民日报;涉及具体问题的参考人民时评;聚焦党建的看看人民观点等等。

五是注意别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是文章公害之首,写重要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别因错别字而影响整体效果。作者举了“一夫一妻”错写成“一天一妻”的例子记性形象说明错字的危害。

4个办法可以有效控制错别字:

念一念,自己从头到尾读一遍,不能一扫而过,一扫而过很容易漏过。

帮一帮,让同事帮你看一遍,因为自己写的稿子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其他人一看或许就能马上发现错误。

放一放,如果材料不急,写完可以先放一天,第二天再看一遍。

查一查,遇到容易错用混淆的词,自己感到不放心还是要查一查词典之类的,比如“部署”和“步署、“坐镇””和“坐阵”等。


04  读这本书的感想

一是写好材料既容易又不容易,好材料是写出来的又不是写出来的。非常认同作者所说的“写公文,第一步永远不能是写,关键的也不是写,而是查、看、问、学、想,是对主题做研究。”

结合自己曾经不堪入目的写材料经历看,非常认同。

说容易,是因为掌握了写之外的功夫,说不容易,是因为没掌握写之外功夫的总会挠破头。一份好材料是写出来的又不是写出来的,说是写出来,那是因为好材料是最后的结果和成品材料,说不是写出来,是因为这是做足了“诗外功夫”,这和陆游在《示子通》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是一样的道理,一首好诗绝非想写就能写出来,而是要经过诗外的观察、思考、训练,好诗只是这些过程最后沉淀出来的结果而已。其实我们何止沉淀好诗好文,还沉淀了一些不易被拿走的东西,正如作者所说,写作是一门技术,一种本事,材料是给领导写的,可以拿走,但写材料的本事那绝对是自己的,学会了没人能拿得走。

二是材料格式决定第一印象,确实也反映素质和态度。作者在书中提到领导和上级如何在最短时间里判定一篇公文的质量和水准?是格式。我是深有同感。不才曾经被分派协助管理过21个下属单位,每到半年和年终时要收集工作总结,或特殊任务需要下属单位报送相关材料。在众多的材料中,一般格式符合标准的或者大体符合标准的,材料质量是相对较高的,再结合日常对这些单位的观察,这些单位的人员素质也是相对较高的;而那些一个材料连一个段落的字体都出现好几个格式的,段落缩进都段段不一的,大体上内容一般都好不到哪里去,再结合平时对这些单位的观察,人员素养是相对比较一般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所以,一般到了评优时,对这类单位报上来的成绩会抱有一点怀疑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分数。

三是方法简单易行,行动坚持不易。我们大略看下作者介绍的方法论,我们其实或多或少以前都看到过一些,每个步骤其实很简单,做起来没什么太大的难度,但为什么我们这些看到的还是没有成为写材料的高手,而仍然是一只苦逼的“材料狗”呢?我想大概问题出在我们没有坚持不懈地按这类方法去做,比如说到如何避免错别字,你写个8页左右的材料,你会去读一读吗?开始试行的时候你可能会,一到了时间紧,你还会吗?还能隔天吗?还能让别人给你帮一帮吗?好,你说时间紧是客观条件,那时间不紧,估计大部分人也只会快速浏览。另外说到材料收集,看是可能你会搞几个文件夹分类收集,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不断地分类收集?当然,你不懂方法,掌握方法是要紧事,但你懂得这些方法了,千万要坚持行动,否则看这本书看了也等于白看。

四是学观念学技巧,还要学作者善于观察、学习、总结的能力。看作者介绍写材料的观念和技巧,当然是为了学习借鉴这些观念和技巧,但我认为更为可贵的是要学习作者这种善于观察、学习和总结的能力。作者工作仅仅6年,就能从这6年的工作中处处留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化的写材料心得,感觉作者有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感觉。回想起自己,写材料的年份不少于作者,虽然小有心得,可还是没能把自己从材料的红海中解救出来,深感惭愧。

五是好态度容易得到襄助,容易获得进步。从作者介绍其写材料过程中受到不少教训,但在这不少教训中,总有人愿意给作者分析点拨,然后作者反思总结,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可能会说作者人缘好,所以多人帮,那这好人缘从何而来?相必从作者做人做事的态度中来。试问自己试问诸君,你我有是否能做到上级、领导、同事、朋友能乐意给你建设性的分析和点拨呢?

六是坚持思考,乐于分享,成就自己又帮助别人。作者能写出这本书,和他平时处处留心,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很大关系,他能把他的所思所想无私分享到其个人公众号,里面分享了很多很接地气的经验,具有很现实的参考意义,说不定就是你我都遇到过的,他在自我梳理总结的同时还能帮助材料小清新。

七是该方法不仅限于写公文材料,还可进一步推广,比如应付高考、中考作文。想当年自己凭着类似的方法不小心获得我们县的语文状元,在此给即将参加高考、中考的考生一些小建议,预祝考生们好运。那离高考、中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能为作文做些什么呢?我想就是分类记忆一些写作素材或好词好句,作者说的是平时记录,我说的是抱佛脚的记忆,当然如果你平时有记忆当然最好。选择高考或中考作文有可能出现的不同主题,比如说你选择了10个或20个主题,你就每个主题记几个例子素材和好词好句,但也不能太拘泥,其实有些主题也是可以共用的。怎么记呢?看完之后写下来,然后早读的时候诵读一下就可以了,只要大体把握素材的意思能用就行,而好词好句中的诗句当然要记准,不是诗句的话,比如名言,可以大体说出意思也可以。这样将近一个月努力下来,我想对猛一下子应付高考或中考作文,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应该是可能的。而对于还没那么快参加高考、中考的学生而言,那就可以从现在开始积累自己的材料、好词好句素材库了。

本人高中时的素材记录本


素材本封皮

最后,还是要讲回写材料,让我们尽可能掌握作者的这些方法,或者能从中总结出自己的方法,继而坚持不懈地去坚持,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写材料体系,不再做一只熬夜、熬周末、熬青春的材料dog,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不要让一堆堆的材料成为你的坟场,埋头苦干只留下忧伤;而要让一篇篇的文稿累起你的宝藏,乐在其中犹获金矿。


【特此声明:此文章为泰坦宇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文章(材料)的第一步其实不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