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提升训练营》我来为你介绍另外一种我在实际学习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学习法,叫做“拼图式”学习法(The Jigsaw Puzzle Learning Method)。
这个学习法的名称来源于一个比喻:学习就像拼拼图,一一我们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找到和它相联系的其他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不断拼凑起来,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先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检查自己缺了什么,然后针对性地去寻找。
如果把知识点看成拼图碎片,把知识体系看成已有的拼图,这就刚好对应了拼拼图的两种方式:为拼图碎片找到合适的位置,以及根据已有拼图找到合适的碎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拼图式"学习法。
“为什么要拼拼图呢?我就把每个知识点单独放着有什么问题呢?”
这样做会出现和文稿中的这幅图一样情况:知识点都散乱地堆积在大脑中。回忆的时候,想不起来,用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使用拼图式学习法,知识会以完整的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知识和知识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体系。
那么,怎么使用“拼图式"学习法呢?
别着急,我们下面就来讲一下践行“拼图式”学习法的两个途径:从微观到宏观和从宏观到微观。我还会用例子,带着你一步一步践行这个方法。在下节课我还会为你具体讲解“拼图式”学习法的应用场景,你会对这个方法有更深刻的体会。
一、途径一:从微观到宏观
践行“拼图式”学习法的第一个途径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就是发现碎片,再把碎片放到整个拼图。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一个个的知识点,每遇到一个知识点,我们都需要把这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进而把它放到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中。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发现一块碎片;
第二步,理解这块碎片;
第三步,把碎片放在合适位置。
第一步选择一块碎片的意思是,你要先开始学习,去发现一个新的知识点。这属于主动去发现新知识,但有时,我们也会被动地接收到一些新知识,比如和朋友聊天的时候。
前几天,我的一个同事跟我讲了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之间的战争,这对我来说就是偶然间被动接受的新知识。所以,我们既可以主动地通过学习获得新知,也不能忽视偶然机会带来的新知。
发现了这个知识碎片之后,如果不是简单的事实性知识,我们就需要对它充分理解。理解的方法,我们上节课已经讲了一些,比如,找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和左邻右舍,也就是它产生的原因、背景或后果、影响,以及与这个知识点有关系的其他知识点。这样第二步就完成了。接下来的第三步,是根据第二步的理解,把知识碎片放在合适的位置。什么叫做“合适的位置”呢?我们在拼拼图的时候,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如果位置不对,这个拼图是放不进去的。但对知识点来说,“合适的位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同。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这个知识点和它的“左邻右舍”放在一起,也就是把有关系的知识点放在一起。
比如,我听同事说,有一些人认为,尼安德特人被智人打败是因为没有智人聪明,但二者的脑容量是一样大的,所以大脑的大小和聪明程度没有绝对的关系。在理解和记忆这个知识点时,我刻意寻找了它的“左邻右舍”,想到以前看过,爱因斯坦的大脑是处于正常人脑的大小的最低值的。也就是说,很多人的大脑可能都比爱因斯坦的大,但没有爱因斯坦聪明。这样,我就知道把尼安德特人这个知识碎片放在什么地方了。
如果你在理解的过程中找不到“左邻右舍”,那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先找相似,后找相反。具体来讲,就是拿着你的新知识点,在你的知识体系中找到与它相似的,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继续找和它完全相反的。
以“口红效应”这个知识点为例,口红效应说的是人们在经济萧条时会买一些像口红这样的廉价但非必要的东西。这样你可以搜寻你的知识体系中和经济萧条有类似点的知识,比如美国08年经济危机中房地产的表现。这就是为知识点找相似的邻居。
如果没有相似的,还可以找相反。比如,当我了解了木桶原理之后,知道它说的是一个人的表现是由他的短板决定的,但一时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找不到和它类似的,可我知道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书中有一个观点:“一个人的表现是由他的优势而不是劣势决定的。“这刚好和木桶原理相反,那就可以把这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
这就是我们在学习中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也就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这是践行“拼图式学习法”的第一个途径。
二、途径二:从宏观到微观
践行“拼图式学习法”的第二个途径和第一个刚好相反,是从宏观到微观,也就是从知识体系到知识点的过程。换句话说,当你拼拼图的时候,不只可以先拿着一个碎片看看它可以放在哪里,也可以看自己现有的拼图缺什么,然后找到那块特定的碎片。
物理学上的重大进步刚好与我们说的从宏观到微观的途径符合。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爵士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下的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但它的美丽而睛朗的天空中仍然有两朵乌云。而这两朵乌云,也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产生。
开尔文爵士非常有远见卓识,他说“美丽而晴朗的天空”是整个物理学世界,“两朵乌云“用我们这节课的话来说,就是两块知识碎片,以后的很多物理学家都在寻找这两块知识碎片,并且发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现在人们仍然在不断寻找物理学的知识碎片,企图完成那块伟大的拼图。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要完成的不是物理学的拼图,而是自己的知识体系拼图。但我们也可以像许多物理学家那样,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寻找碎片。
具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缺的碎片;第二步,找到那块碎片;第三步,把碎片放在合适位置。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步,确定所缺的碎片。这一步是最难的,因为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你以为自己知道了;另一种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对于你以为你自己知道了这种情况,没有其他的方法,你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去检验,就像飞机起飞前都会从里到外检查一样,你也应该去测验你的知识是否牢固。
如果你在准备考试,那通过各种小测试来检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也不是每个人学的每项知识都是为了考试,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知识应用起来,在实践中检验。而对于那些无法在实践中检验的知识,你也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法,来看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了。总之,当你用各种方法检验出你以为自己知道,但实际并没有掌握的知识,就是你在寻找的拼图碎片。
至于第二种情况,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们还可以用“左邻右舍”来解决。这次,不是为你刚学到的新知识找左邻右舍,而是为已经存在于你知识体系的旧知识找左邻右舍。方法还是我们刚刚讲的“先找相似,后找相反”。
具体来讲,就是先在你的知识体系中选择一个知识点,然后先找和它有相似点的知识,哪怕只有微弱的相似点也可以,或者寻找和它相反的。
举例来说,我在我现有的知识体系中,选择爱因斯坦的大脑比很多人小但智商却超高这个知识点,然后刻意去搜索与脑容量相关的知识,也有可能找到尼安德特人这个知识点。
不管怎样,只要我们解决了“你以为自己知道了”和“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两个问题,我们就会找到我们知识体系中所缺的那块碎片。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了。
第二步是找到那块碎片,这一步动用的是我们的搜索能力,不管是通过网络,还是书籍,我们都可以找到需要的那块碎片。最后,有了前两步,特别是第一步的铺垫,在进行第三步把碎片放在合适位置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管是从微观到宏观,还是从宏观到微观,我们都是在逐渐拼凑我们的知识体系这个拼图。但这个拼图不是一天两天能拼完的,甚至一直都拼不完,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这也是我们的“拼图式”学习法的核心。
三、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全部内容,在结束之前,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我主要介绍了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拼图式"学习法。我们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找到和它相联系的其他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不断拼凑起来,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这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发现一块碎片;第二步,理解这块碎片;第三步,把碎片放在合适位置。放在合适的位置是指,把这个知识点和它的“左邻右舍”放在一起,在寻找左邻右舍时,可以用先找相似,后找相反的方法。
另外,我们也可以先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检查自己缺了什么,然后针对性地去寻找。这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所缺的碎片;第二步,找到那块碎片;第三步,把碎片放在合适位置。
在确定所缺碎片时,我们会遇到“你以为你自己知道了“和“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两种情况,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要不断通过测试的方式来检验。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寻找左邻右舍来解决。
这就是“拼图式”学习法所有的操作步骤,其实这个方法并不难,而且可以用来解决非常多的学习问题,我们下节课会具体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