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2.本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比如,《古诗词三首》中的提到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乡下人家》中的“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惬意、美好;《天窗》中通过透过天窗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三月桃花水》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表达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要写出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爱在你的乐园干什么,你的乐园带给你什么快乐。写之前学会仿照表格列一下提纲。3.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材分析: 统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动物朋友”、“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质”、“童话故事”。一共选编了 27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 20篇,略读课文7篇。教科书围绕1、“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4、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景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学情分析:
本文介绍了乡村的景致和乡下人家的生活,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练习说话,写出自己眼里的乡村生活。
乡下人家》描写鸡鸭的那两个段落,让学生在熟悉不过的场景里从修辞来感受这些动物像人一样有性情、从对比、替换来体会用词准确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进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和习作。
单元要点
单元特点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教学建议:
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本课教材解读
开篇从门前写起,抓住瓜架上瓜、藤、叶的颜色,绘出了“瓜藤攀架图”;再以“有些人家”衔接,依着时令介绍门前的鲜花,寥寥几笔,勾勒出“花开三季图”;又以“还有些人家”过渡笔锋转向屋后的青竹和鲜笋,描绘了“雨后春笋图”。细腻而有条理,让人仿佛置身在绿意盎然的画卷中。紧接着.作者的视线从春笋转到竹林中的母鸡和小鸡身上,再移动至场院上的雄鸡,最后转到小河中的鸭子,绘出了“鸡鸭觅食图”。由静到动,由房前屋后到小河石桥,画面一下子变得丰富而又灵动,展现出乡下人家生活的自在与生机。而最突出、最动人的风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者以夏天傍晚、秋天月夜为轴,选取了门前晚餐”和“秋虫夜吟”两个场景,让画面一下子立体、热闹起来,有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这些独立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而又清晰,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很适合朗读。如,开篇第一句分成五个小短句,读起来轻快、活泼、舒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如,用高楼门前石狮子或旗杆的威严、单调,衬托乡下人家门前瓜架装饰的可爱;用“朴素”和“华丽”两个看似相反的词
语形容门前的花;将母鸡和雄鸡对比着写活动;用妇女捣衣衬托鸭子不怕人的自在,让画面多了份灵动。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如,鲜笋探头,母鸡率领小鸡,雄鸡大踏步,纺织娘唱歌,使文章多了份童趣。其四.作者还使用了些生动有趣的词句,如“时令、倘若、捣衣、向晚”等,还有门前晚餐是“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再如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这些新鲜的乡村生活场景和独特的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有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遐想。作者在描绘乡村人家的画面时,对乡村生活中的朴素、生机、自在、和谐的欣赏和向往之情,贯穿了全文始终,最后凝聚在结尾,用“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文有一幅写意风格的插图.给人留下了诗意的想象空间。朦胧的意境,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乡下人家生活的场景与环境.又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③教学建议
要初步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需给足学生时间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大意,再抓关键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中写了哪些画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整体的乡下人家图。然后引导学生围绕泡泡中提示的中心句,抓关键语句,深入探究最感兴趣的景致和生动形象的句子,想象画面,表达感受,体会乡下人家生活的独特、迷人。
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10个。其中前四个“构、冠、朴、素”集中在第1至2自然髟段中,“率、倘、附、捣”集中在第3至4自然段中,“绘、谐”集中在第5自然段中。
生字较多,初读时可按照段落划分,进行归类集中识记,从而引导学生在识记生字的同时,整体感知课文结构。也可以鼓励学生迁移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先交流哪些生字是常见的,已经会读的,哪些是不熟悉的,哪些是可以借助形声字构字方法识记的,然后集中教学部分难字率"需注意声母是"sh",识记时,可以用扩词法,如"率领、统率、率先、直率”,帮助学生归纳出“率”表示带领、带头,读“shui“。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5个,难字较多。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笔画繁多、笔顺复杂的“蹲、率、谐”,还有偏旁易混淆的字,如“饰、序”,可以集中突破这些难点字,编一些字口诀,也可以鼓励学生交流其他方法识记,以加深学生对难字的识记巩固。
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写字要细心,短撤位置要留心,如,“谐”,“白”字短撤不能丢饰”,右边短撤要盖住横。“序”是广头盖住予,写字要注意顺序,尤其是“予”字的指导,教师可用醒目的颜色,提醒学生写好第二笔的点画。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r”第五笔短横在横中线上侧。“尊”第三笔横从“”上侧起笔,略宽蹲率四笔在竖中线上,框内短横靠近横中线;“寸”长横在“”下起笔,点竖中线右侧亠”居中,首笔点在竖中线上。“幺”在竖中线左右;末两笔的横段与点都在横中线,“幺”两边的四点左右对应,向中问聚拢。“十”横要长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初读时,可以从课题讨论开始,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带着思考,用自由读、分段读、看图读或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抓自然段关键句,感知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反馈时,借由疏通难点生字词的过程,引导学生围绕生词,代入句子朗读,感知画面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如,开篇首句中“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这里看似浅显,但需要教师适时补充棚架、屋檐等生活常识的介绍,从而想象、理解“门前瓜架”的样子。在感知画面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抓景物位置来提炼关键词,给场配画、取名,如,“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绿竹,林中鸡群,河中戏鸭”等;也可抓景物特征,如,“瓜藤攀架。鲜花绽放,绿竹成荫.鸡鸭觅食”等。可以给一两个例子后,让学生迁移表达方法给下文每个场景配画取名,最后汇总整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乡下人家风景图。
2.词句段理解。
1)抓感兴趣的景致,表达感受。
课后练习二要求学生交流感兴趣的景致。景致不仅指景象画面.还有蕴含其中的情趣。交流景致,体会情趣,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谈最感兴趣的景致,一般会从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画面入手。交流时,可以以语句为抓手深人体会。在精读时,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留心课文中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如,第2自然段中,可以抓住“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看似矛盾的表达,启发学生想象,文中这些花不用精心打理,自由生长,难怪作者说“朴素”;而这些花依着时令开三季,姥靠孆红,美不胜收,所以又很“华丽“。再如,“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可体会“探出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刚刚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好像在好子奇地打量着这美丽的春天,进而理解乡村生活的生机盎然,再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欣喜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圈画标记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语句,鼓勵学生说出自已的想法或」感觉.再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帮助提炼乡下人家生活给自己的印象。有条件的,可以提供一些农家景物的插图,丰富学生感知,来指导朗读。然后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圈画其他段落画面中的新鲜语句.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初步的感受
(2)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想象,体会情趣
课文虽然提示了结尾一句话是关键句,但教学时,不宜直接将这一句中的“独特、迷人”作为解读乡下人家生活的唯一感受,让学生去作貼标签式的“求证”。教师需注重给予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在语言文字中自主发现,想象,体会
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这个话题来交流。集体交流时,可以指导学生跟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抓住乡下生活中特有的“景”,想象乡下生活独有的情趣。适时指导学生再次精读.把自己的感受说清楚。
第1自然段中,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会认为瓜架比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可爱”一词.联系上文的“爬、结、挂”以及颜色等词语,创设客人來访的情境.跟石獅子的威严庄重对比,想象客人会怎么评价,从而理解瓜架是“别有风趣的装饰”,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与赞美。然后剧读体会。
还有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这一段景物丰富,意境开阔,如“红霞”和“鸟儿”,一静一动.就连看不见摸不着的“微风”,也成了乡下人家的“好友”。而“好友”一词别有意趣,抓住“好友”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景物与乡下人家的相伴与融洽.就能体会田园风景的自然与和谐。这一段话中写门前吃饭的画面也很有情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天高地阔”是形容空间大的,怎么用来形容吃晚饭呢?如果把天高地阔”去掉,或者换掉.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可以联系下文,作者把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说成是好友来进行理解,体会乡下人家不仅用餐空间宽广,聊的话题也可能天南地北,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用餐.“天高地”正表达出心是轻松愉悦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这些句子理解后,可让学生再找一找、画一画类似的生动语句.迁移方法品读想象。为积累作准备。
想象画面时,还可以利用课文插图。课文插图以农村房屋为主体背景.一条清溪贯穿村庄,使两页插图融为整体。画面中有飞鸟、鸡鸭,还有绿荫.整体看上去和谐悦目。教师可启发学生适时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说出画面内容。如:文中的插图优美宁静,让你理解了文中的哪些内容?可回答“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鸡鸭觅食,自由自在”“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等,然后指导学生适时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深入想象体会后,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乐或配图,通过个人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体悟.适时提炼小结,丰富学生对“独特、迷人”的多元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充满生机、多姿多彩、无拘无束、自然和谐等,从而升华对中心句情感的理解。
3.积累表达。
课后练习三要求学生抄写生动形象的语句,教学时,可以在学生交流感受、朗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准备摘抄哪些优美语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摘抄的兴趣,但不需要给学生讲拟人的修辞概念或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文中把竹笋当成人来写了,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像这样把物当作人写的句子还有不少,你愿意跟大家分享哪一句?”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句子之外,还有什么样的语句你也觉得很不错?”刚开始的摘抄习惯需要在课堂中培养,教师应注意给学生留有摘抄的时间。指导学生把字写好课后练习中还有“选做”,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摘抄的基础上,联想自己眼中的村美景,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或所想,再明白地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就可以了。
教学时,也可以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不同.来启发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词语表现乡村生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