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训练小组第七次作业

        课程开始老师先强调团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集智)的重要性。

实际应用中要求大家:一方面要对本小组同学们的作业作出反馈;另一方面除了和自己的小团体练习,更要横向多边链接。的确,只有小组的固定几个成员练习,安全感提高,拓展性不足,容易受局限。这两点需要记住执行,也是我们能走的更远的支持系统。

第一项、总结理论

咨询表达两件事:听和说

说:一定要有技巧

听:多听;听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听是一种很深的功夫;听得不够,引导和共情都不够

倾听层次

1.内容:口头表达的信息,可形成文字,后期可把内容概念化总结,容易有型化

2.方式:语言模式,感知其认知特征和性格特征,这需要时间寻找稳定性,不是在片段内发现的。

3.体语:目光、表情、动作、姿势、装饰、距离等,相比语言内容,体语比较真实。

4.情绪:需要观察其外部表情,包括:面部、身段、言语表情。

5.动力:感知深层内部动机包括

                a.外归因——对外攻击

                b.推卸责任——撇清自己

                c.求助——希望被看到

                d.展示自己——寻求注意赞赏

                e.宣泄——压抑烦恼等

发现动机偏差,帮助调整

通过倾听了解清楚,才能共情到位倾听可以感知到阻抗的原因:

1.成长中的痛苦:结束旧行为的痛苦(分离)和建立新行为的困难(茫然)

2.功能性行为失调:问题满足了某些需求使心理获益,避免现实压力;掩盖深层问题,比如隐蔽羞耻感,无助,无能等

3.对抗:只想得到意见,证明自己,能让咨询师没办法;自己与众不同;缺乏求助动机

下次练习时要录音,还原成文字反复锤炼才能提升,否则流于表层,早期着急是助人的热情需要慢慢消退,沉淀才能成长。

第二项作业,案例中的觉察

这次觉察很惭愧,我坐的位置虽然能很清楚的看清来访者和咨询师的的表情,但感知观察到的信息实在有限, 这说明我的客观观察能力的确很欠缺,尤其是对细节的把握,捕捉细微表情的变化,需要多多练习。

只是感觉来访者急于倾诉,具体内容,别人已经写清楚,在这里不再赘述( 主要是想不起来了)咨询师表现的很专业,引导语和时间都把控的很好

听到来访者的描述,断定和自己一样,都是关于拖延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比较熟悉,我也曾拿这个做过咨询案例练习,所以第一感觉就是,来访者的动机只是为了倾诉一下,不是真实的想解决问题。

这么一来,又犯了主观植入的毛病,没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感知来访者的情绪。

着重想说一下,结束后大家的表现,因为时间很短,来访者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大家都希望帮助她解决问题,都按自己的思路发表各种提问和解决方案,我明显的感觉到了来访者的阻抗。  终于体会到热情过度是很吓人的。

同时,我也忍不住,加入了自己的评判,说这种情况只是完美主义,还好没有全部说完,被老师及时打断了……

第三项作业,抒发真实感受

在老师没有做整体梳理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方法是对的,给人带来了伤害,还不自知,终于深刻明白,一知半解的去应用,还不如无知。用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论去往别人身上套,什么全能自恋啊,完美主义啊等各种理论说出来,都像老师形容的一样,是真实的废话。

说这些有什么用呢?能彰显自己的自恋!对来访者没有丝毫帮助,尤其是我们作为旁观者角色的时候,各种评论更是无所顾忌,伤人与无形之中,就像练习投掷飞刀一把一把的切中要害!还好,大家都是同学,有功夫在身,换成一般人也许还真承受不了。  看来同学对练实在是太重要了,一定要长时间坚持练习。

听了老师对咨询过程的点评,真是受益匪浅,要能即时引导对话,用心倾听,时时发现并指出其话语中的积极因素,帮助其接受不能改变的因素,这的确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能训练小组第七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