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日课精华内容分享

今天帮你总结了两季日课中,咱们提到过的公式,这些公式要么来自一线专家学者的切身体验,要么来自于社科人文领域的最新研究,你可以把它们当成思维的“快捷方式”,用来帮你做出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决策。

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

《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提出,对人文主义来说 ——

知识 = 体验 ✖️ 敏感度

“意识”就是我们的主观体验,也就是你所经历的各种感觉、感情和想法。

所谓敏感度,有两层意思。第一,你不能光有经历而不重视体察你的体验。第二,你必须允许这些体验来影响你甚至改造你。

赫拉利举了个自己的例子。他之前喝茶喜欢加糖, 后来发现糖把茶叶本身的味道给覆盖了,所以就把糖减少,专门体会茶的味道。然后他对茶的感觉就越来越灵敏,体验越来越丰富,最后发现他最喜欢喝的一种茶是中国四川雅安产的熊猫粪茶 —— 就是用熊猫粪做肥料种植的一种茶。

赫拉利说,早年你就算给他一杯用明朝的茶碗盛的熊猫粪茶,他也无法分辨出其中感觉,跟用纸杯装的普通茶叶有什么不同。但现在他能体会到其中有巨大的区别。

换句话说,一个文明人,要善于体察各种细微的感觉,否则你就是个粗人。

赫拉利说在这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现代,想要寻找人生的意义,就得有体验和敏感度。你要从经历中获得体验,在用体验改造自己,通过不断的体验能对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最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敏感度,就是人文主义者的自我修养。

《未来简史》解读4:欧美自由主义的史诗

周末小议|二十层床垫级别的敏感度

成长 = 压力 + 休息

《巅峰表现》的两位作者考察了长期保持状态、甚至40多岁了还保持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运动员,也考察了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发现他们的行为规律有共同之处。一个关键,是节奏感。总结成一个公式,就是:

成长 = 压力 + 休息

这里的压力并不一定是外界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为了提高水平,故意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说白了,这就好像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故意对身体的某个区域进行的“打击”。

而如果你考察那些保持可持续状态的运动员,他们的训练方法其实特别强调休息。他们会在高强度训练之后安排正式的休息和非常简单训练。总结来说,高水平训练流程是这样的 ——

1.确定你要练什么;

2.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压式的训练;

3.休息和恢复,让身体能适应变化;

4.重复上面过程,但这一次的强度要略高一点。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关键词是“恢复”。这个道理我们以前也说过,当然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反脆弱”系统。能恢复过来,就是反脆弱,会变得更强大;恢复不过来,就练废了。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成长=压力+休息

喜欢 = 熟悉 + 意外

你之所以觉得这个东西美,是因为你比较熟悉这个东西。这个效应叫做“多看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我们这里说的美未必是高大上的那种美,简单说就是你喜欢,你觉得好看。心理学家在无数的实验中让受试者选他喜欢的东西,最后选出来的都是他熟悉的东西。所以多看效应的意思就是“看得次数多了就喜欢了” — 也可以说是“吐啊吐啊就习惯了”。

但熟悉和重复还不一样。重复会导致审美疲劳。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意外的场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你才会特别喜欢它。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他乡遇故知”。反过来也对 — 如果你整天面对一个熟悉的事物,哪天它突然给你来点意外小惊喜,你也会感到它特别美。

所以你要在新奇和熟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我们并不喜欢完全陌生的东西,我们总希望能从中发现点熟悉的元素。

人确实喜欢新奇的东西,但如果东西过于新奇,又会让人感觉到害怕。所以他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前卫,只要能被人接受”,而且还专门有个英文缩写来命名这个原则,叫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最理想的效果,就是你的设计特别大胆,而观众还立即就能理解。

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东西,往往是在熟悉和新奇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喜欢=熟悉+意外

好目标 = 难度 X 具体

好目标的要求就两条:第一,要有难度;第二,要具体。

首先是难度。有多个研究发现,目标的难度越大,员工的努力程度和最终绩效就越高。当然如果难度太大,到了员工的能力范围之外,那他明知完成不了可能索性就不干了。但只要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目标难度基本上和绩效成正比。

其次是具体。很多人激励自己和激励别人的话是“你要尽最大努力”、“一定要做到最好” — 这些其实都是空话。多好才是最好?如果目标不具体,人们根本不会做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更可能是做到一个说得过去的程度就算了。

但是只有具体也不行。像SMART目标那样,人们可以制定非常具体,但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目标应付了事。

有难度,又具体,这就把SMART和Stretch结合起来,这就是最好的目标。有难度,这就符合“拓展性”的精神,而SMART系统,可以视为是一个“书写”目标的标准方法。一个目标只有符合SMART的要求,它才是最具体的。

其实也只有符合了“难度”和“具体”这两个要求,制定目标这个动作才有意义。最后目标的效用,大概是个乘法关系,就好像体操和跳水比赛的得分等于难度系数乘以完成度一样,我们大概可以说

目标效用 = 难度 × 具体

好目标=难度+具体

成功 = 天赋 + 运气

大成功 = 多一点点天赋 + 很多好运气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对回归平均有个很好的解释。想要理解回归平均,你得理解上面这两个公式。

你得承认运气的作用。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回归平均

贝叶斯公式

用一句话概括贝叶斯思想,就是“观点随事实发生改变”。贝叶斯公式是这样的 ——

右边乘法的第一项 P(B|A)/P(B) 有时候被称为“似然比”。那么贝叶斯公式可以写成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观念更新”的公式。P(假设) 是你的老观念,新证据发生之后,你的新观念是 P(假设|证据)。新观念等于老观念乘以似然比。

你的观点,随着事实,发生了改变。

贝叶斯的方法

数学期望 = 成功的收益 × 成功的概率 - 失败的损失 × 失败的概率

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选择,如何清晰的计算他们的期望值呢?怎样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个选择的“数学期望为正”?

—— 没有简单通用的办法。数学期望是非常可贵的知识,有时候花多少人力物力做研究,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数学期望。

对日常生活而言,要点在于我们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精确知道一件事的数学期望具体是多少,我们只要大概估计一下就可以做出很好的决策了。

数学期望 = 成功的收益 × 成功的概率 - 失败的损失 × 失败的概率

仅仅是看一眼这个公式,你就能得到有益的人生教训。

第一,好事儿不等于万无一失的事儿。一件事有失败的可能性不要紧,只要满足 1)数学期望是正的,2)哪怕失败了也可以承受,那就值得做。所有收益大的事儿都是有风险的,关键在于你能不成承受这个风险。

第二,有些事儿失败的损失几乎是零,那么即便这件事失败的概率很高,也值得一试。问问题就是这样的事儿。很可能对方不知道答案,但如果他知道,那可能就给你一个关键信息;而就算他不知道,你问一下也不损失什么。

第三,如果成功的收益很大,失败的损失也比较高的话,每一个更精确的概率判断都价值连城。那这时候就值得投入很多功夫调研了。最简单的调研就是问问过来的明白人 — 如前所说,问个问题你又损失不了什么。

答读者问|正常化偏误、侥幸心理和灰犀牛

亲密良好的关系 = 开放 + 响应

响应 = 理解 + 接受 + 关心

希思兄弟总结维系个人关系的秘诀,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 ——

亲密良好的关系 = 开放 + 响应

所谓“开放”,就是互相不设防。我告诉你一个我自己比较隐私的事情,向你暴露一个弱点,然后你也向我暴露你的一个弱点,这种不设防的感觉能迅速拉近两个人的亲密程度。你只要主动来一段难过的情感流露,马上就能拉近跟一个陌生人的关系。

那么两个熟人之间,怎么长期维系亲密关系呢?关键词是“响应”。好关系来自互相之间不断的响应。

这是一个叫哈里·赖斯(Harry Reis)的社会心理学家2007年提出的理论。他的洞见是,好关系的关键是“我们互相对对方的响应的感知”。我能感知到你对我的响应,你能感知到我对你的响应,咱俩就是好关系。

而所谓“响应”,由三点组成:

1. 理解。你了解我,而且你还了解我自己是怎么看待我自己的,什么东西对我最重要。

2. 接受。我想要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得对此表示尊重。

3. 关心。就是在各种场合下,一旦我需要什么帮助,你得帮助我。

所以,响应 = 理解 + 接受 + 关心。

刚才说集体凝聚力的时候,我们说的目标感、共同奋斗、协调一致都是“无私”的品质,而现在你看,个人关系里面可都是非常“自私”的,“响应”的这三条都是以我为核心,是“我、我、我”。当然,我对你也得这么响应才行。

没有响应就没有好关系。比如你和一个室友同住一个公寓。如果你做什么事他完全不在乎甚至根本不知道,你跟他说你的什么梦想、你喜欢的品牌、想去哪里玩他嗤之以鼻,你有什么困难他从不帮忙,那你们两个人就算整天泡在一起也肯定不是什么好关系。

好关系的配方

《原则》四大公式

Dreams + Reality + Determination = A Successful Life

梦想 + 现实 + 决心 = 成功人生

Pain + Reflection = Progress

痛苦 + 反思 = 进步

Shaper = Visionary + Practical Thinker + Determined

塑造者 = 远见 + 实践思想家 + 决心

Idea Meritocracy = Radical Truth + radical Transparency + Believability-Weighted Decision Making

想法精英政治 = 激进的事实 + 激进的透明 + 可信度加权决策

日课精选

露奇露奇

165 赞

万老师 + 怀沙 + 筱颖 = 得到最好的专栏

2018年7月20日

作者回复

哈哈,只要我们的读者认为是最好就行了:)

2018年7月20日

星语

9 赞

万老师,有个问题挺纠结的,两个对立的视角:一是为了加深对世界了解的敏感度,二是为了看清世界现实的“像别人一样旁观自己”,我把它概括为沉浸和抽离,这两种心理活动应该是无法同时存在的,那只能在不同的时段切换着使用,但我觉得很难把握好这个度,有什么相关的方法论么?谢谢

2018年7月20日

作者回复

这就是正念,mindfulness 啊!能够体验各种细微的东西,比如说欣赏一朵花 -- 或者感受自己内心的纠结。但这种体验不是单一视角,而是像世界杯直播那样从各个角度拍摄。

2018年7月20日

郑冲

9 赞

痛苦+反思=进步 关于这个公式,得提出点其他看法。 由于接触日课和科技专栏比较多,养成了非常强的反思能力,或者说自我批判。这本来是个好事吧,但是发现进步停滞了。 做决定的时候想太多,做的过程中对反馈的解读过度了,反而没有前进的动力,总是怀疑自己。 痛苦确实很大,反思也特别大,然而要说进步,真不大。 要说行动力不够,只能说自己好高骛远,抓不住当下吧。 人终究还是得有信念的,相信相信的力量,不是吗。

2018年7月20日

作者回复

如果身处一个变化迅速的环境,快速决断的能力比正确决断更重要。

2018年7月20日

一本正经吃鸡蛋

7 赞

成功=天赋+运气为什么不加上努力呢。成功=天赋+运气+努力。大成功=一点天赋+很多运气+更多努力。虽说很努力可能也不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天赋和运气自然会离他而去。

2018年7月20日

作者回复

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2018年7月20日

窄门

6 赞

万老师 为什么您给出的公式有的相乘有的相加? 按理说 给出的这几个因素都是要达成的条件, 要相加都相加要相乘都相乘,那相乘和相加的区别在哪里呢?

2018年7月20日

作者回复

相乘的公式,一个是强调各项必须配合才能发挥作用。比如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如果一个人没有敏感度,那虽然经历很多事情、去过很多地方、认识很多人,也没有知识。另一方面,相乘也是强调各项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

2018年7月20日

潘小倔

45 赞

满满干货,看的眼花缭乱,心花怒放。 对两个公式最有感触,记忆也是最深的,常常挂在嘴边。【知识=体验*敏感度】&【喜欢=熟悉+意外】,一个乘法,一个加法,这里面的细微差别我得细细品味。 不管人生的意义是不是像赫拉利所说的那样是虚构的,但是我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增加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提升敏感度,用敏感的触角去探索世界和人性,用同理心去感悟生活,懂得辨析对错,在体验中获得智慧,品味人生的旅程。 喜欢=熟悉+意外现在成了办事的方法论,如果想做让人欢喜的事,我可能要想这件事是否有些熟悉的感觉,是否又带了一些些惊喜,用这个公式去理解很多事,倒也通透。

2018年7月20日

王煜亮

30 赞

人生发展三步骤 1.认识到宇宙中的常数(熵增,e,自然数),而人生中的常数有哪些(运气,吃的苦,努力,压力)知道很多常数(道理)并不能过好一生。 2.这时候就需要公式了。因为决定宇宙运行规律的不再是单一的常数而是方程式来表达(E=mc2,F=ma,y=a^x)而人生的套路是道理的组合(成功 = 天赋 + 运气,痛苦 + 反思 = 进步)有了公式我们就可以推倒出很多行为准则,有了过好这一生的套路。 相当于从学会了数数,向会加减乘除过度,前者是幼儿园,后者就是成年人的跨度。 3.最牛逼的还是打造一个系统。公式+不确定性打造出宇宙这个系统,诞生了生命的奇迹。按照万老师说的好的系统,它有抗打击能力;它有自组织能力;它还有一个健康的层级结构。 希望自己能打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

2018年7月20日

悍那Hana

23 赞

精英日课 = 最新的思想 + 最短的时间 + 最快的速度 + 最好的呈现 读精英日课 = 引发新奇疑问 + 收获高光洞见 + 连接已有观点 + 回味难以言喻

2018年7月20日

Nicholas徐尧

21 赞

在一个让我越来越不活跃的平台,万Sir要不要每一次都给出超预期的精彩!? 作为一个不够全情常常抖机灵的日课用户,我表示今天的每一个公式都值得我记下来好好重学一遍。 就拿“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来说,正是万Sir一步步强化日课带给我们的敏感度,我才会在不那么积极的情况下越发觉得被感动的同时充满收获,越来越有奇妙的体验。 感谢万Sir的持续付出,让我们有始有终。

2018年7月20日

佛祖门徒

20 赞

万sir,这些公式真是浓缩的精华,非常管用!有两个在团队管理中很常用。 第一、好目标 = 难度 X 具体。我在给自己和团队制定目标时有遵循合理设置难度的原则,要让追求的成果不是唾手可得,达成难度设置不妨是“踮起脚或跳起来摘桃子”,既要让人觉得有希望,但又要能够充分激发潜力来获得,比如说今年比去年增加5%到8%。 第二、亲密良好的关系 = 开放 + 响应。我通常会采取“共读一本书”和“背景分享”的方法来增进团队成员的信任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通过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分享个人的一些“弱点”或无伤大雅的隐私、凡事有回应会让成员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018年7月20日

罗燕龙

18 赞

几条公式帮我复习了一下想达到某种效果或解决某些问题需要把它拆解成什么样才行,然后一步步地去解决,其中感受最深的几点是:首先,我们必须要*重新*重视自己的感受,前些年人们变得越来越理性,好像身体和大脑有了第一反应就要马上压制住不让它们表达出来,而这忽略了感受是同样重要的,理性和感受是拉车的两匹马,都很重要而不是必须进行博弈的,要合作。其次,做事要带着善意,善意地去理解他人,但行好事,越是偷摸和鸡贼的做法最后损害的更多是自己。第三,不破不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但很遗憾事实很多时候有点残酷,必须经过痛苦才能有所进步,而人是一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物种,所以要克服人性,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不断学习。第四,多实践,很多公式里都强调了这一点。

2018年7月20日

Cduoduo

15 赞

经典,果断收藏! 用一些应用场景来理解一些公式吧: 知识=体验✖️敏感度 场景例子:心理学转念练习、觉知和情绪控制 体会:在情绪风暴来临的时候,用觉知的步骤和自己在一起:看到情绪、描述它、与它共处。这样的做法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当情绪被看到,它就会消散。在一次体验之后感受不错,改变自己应对情绪的方式。于是,理论加上体验,就成为了长在脑子里的知识。 成长=压力➕休息 场景例子:健身 体会:肌肉的增长,在高强度的锻炼后,需要拉伸和间隔期后再做下一次锻炼。一个肌肉群不能被连续锻炼。 要学会光明正大没有愧疚地容许自己躺着。躺着,也是为了站得更好。 喜欢=熟悉➕意外 场景例子:理发师的收入来源 体会:笑脸气质是熟悉的,长长短短卷卷直直的发型是意外,女人们折腾头发乐此不疲。 好目标=难度✖️具体 场景例子:谷歌OKR绩效管理方法 体会:既具体、又够一够才能碰到的,才是有驱动力的。

2018年7月20日

成洁getit

10 赞

感谢日课对公式的总结~! 这成功地同时唤起了作为高中理科生的兴奋和大学文科生的不适…… 不过阅读时最大的自我提醒还是:理论都是有参考系和适用范围的。 套路得人心的前提是,不但领会了套路本身的含义,而且明白什么样的应用题可以套这个公式。 复习中感受最深的是“长期的好关系 = 开放+响应 相应= 理解 + 接受 + 关心”。 自我总结觉得,我是椰子型交友模式的人。少数好朋友就够了,认定了要主动经营的关系。回看一下微信记录的话,大部分对话是我先发起的,也在大部分时候都能得到回应。三观合也是个动态的事情,也存在不断交往中会暴露出不合的部分、或者成长不同步而分歧的部分。所以我觉得最难的部分是“接受”,很多后来疏远的朋友都是卡在这上面了。不过,既然是交心的朋友,感情是勉强不来的,如果没有其它利益方面的绑定,修成某个成果后挥手告别,也可以在分叉路口彼此祝福。

2018年7月20日

王黎璐

10 赞

进步=痛苦+反思。生活的真谛就是从你所处的现实中汲取出最大的价值。一路上你肯定会经历痛苦的失败。你需要认识到,失败既能化为动力,驱动你的个人进化,也能毁掉你,这取决于你如何应对失败。一是要迎接而非躲避痛苦。如果你不是放任自己,而是养成习惯,总是在一定程度的痛苦中工作,你将更快地进化。二是要接受严厉的爱。我们需要通过困难体验增强能力,如果只是我们总是拿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削弱我们,最终导致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 许多经历挫折的人,在成功适应挫折后变得和以前一样快乐,甚至更快乐,尽管当初的挫折似乎是毁灭性的。你的生活质量如何,将取决于你在这些痛苦时刻做出的抉择。一个人妥善适应的能力越强越好。无论你想实现什么样的生活愿望,你的适应能力、在个人进化之路上快速有效前进的能力,将决定你能否成功和幸福。如果你做得好,你就能改变自己的心理反应模式,使痛苦成为某种你渴望的东西。

2018年7月20日

团圆妈

8 赞

一个人在公司的成就可以用下面这个简单的公式概括: 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 一个人刚到公司工作时,常常从小事情做起,因为大事做不来,而且做事情也不熟练,比较慢。这时上面公式中的三个因子都很小。 如果人好高骛远,成功率永远等于零,会一辈子一事无成。如果脚踏实地,做一段时间后,成功率会提高,效率高了以后,做事的速度也会提高,这一点大部分人能做到。 但是,在职场上,大部分人做不到的,是提高事情的量级。 至于量级怎样提升,吴军老师简单给提了两个经验作参考: 1. 牢记工程上量级的概念有多重要,不同的量级差距有多大,而且越到后来差距越大。始终牢记这一条。 2. 改变习惯。对于投资人来讲,不要老沉醉于写了第一张支票,而要想办法写出最大的一张支票。对于讲师,不要总热衷于搞了多少次讲座,而要想如何当好校长。

2018年7月20日

!Couch Potato

7 赞

1、直面现实,基于事实,感知真实。 2、保持开放的思想和心态,运用贝叶斯公式进行智识迭代,运用亲密关系公式对人坦诚相待、换位思考。 3、抓牢可控,放手不可控。

2018年7月20日

常林

7 赞

我的喜欢公式是一见钟情,再也不忘。就像我准备参加一个竞聘考试,身边的朋友都不明白我为何要去考,因为一眼就能看出位置是谁的,白白浪费时间,其实看到老师说的:哪怕失败了也可以承受,那就值得做。 即使自己真的失败,结果可以接受。反正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人,反而可能绝地逢生。反正自己的起点不高,跳一跳挑战自己,当是一种学习。我也不损失什么。

2018年7月20日

帮主jym88978634

6 赞

痛苦+反思=进步。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正如歌词所唱,越是痛苦的领悟,越能取得大的进步。但万老师还补充了关键的一点,痛苦过后要有反思。二者皆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这个过程就是罗胖说的成长的过程。痛苦是我们掉进自己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碰撞的沟壑里,反思就是我们从沟里爬出来,看看是条什么样的沟。 把自己打碎,把让自己难受的东西放进去,重新整装出发。 头脑中矛盾的想法就是这样存下的,但我们依然要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2018年7月20日

刘溜溜

6 赞

喜欢 = 熟悉 + 意外 这个公式非常适合用吴军老师之前提过的“第三眼美女”这个观点来解释,就好像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家或物,他们平时没去那么显眼、没去那么高调、甚至没什么出彩,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的存在。可一旦有了适当的场合与机会,他们很可能就会有让人意外的表现,这种非期然表现正是他们品格的显露,让人们看到他们的优点与价值。 而一旦人们因为这些喜欢上了这些人或物,那就会持续很久很久,因为良好的品格是不会消失的。

2018年7月20日

好好学习

6 赞

万老师,第一季里这个等式也挺有价值的。我引用如下: 「成熟度 = 对小概率事件的接受程度」 一个单个的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任何小概率事件都不发生”的概率也很小。从数学上讲,就是尽管p是个小数,可是(1-p)^N 在N足够大的情况下也是一个小数。也就是说,如果你活得足够长,经历足够多,就难免会遇到一些怪事。 所谓“见多识广”、“见怪不怪”,其实就是说这个人因为阅历丰富,不至于因为一些事情而大惊小怪,能够泰然处之。他看到那些事情在他眼前发生过,而天并没有塌下来——所以当他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不会觉得特别不可接受。 他听说有人决定终生不婚,听说有人是同性恋,听说有人好好的工作辞职了,等等等等,都不会怀疑自己听错了,你不需要再给他解释一遍。 反过来说,如果有人遇到一点点不寻常的事情就大惊小怪,那他显然就是不成熟。 所以,成熟度 = 对小概率事件的接受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严肃)文学作品总爱写些不同寻常的人物和事情,这其实是帮着读者成熟。

2018年7月20日

以上留言由 作者 筛选显示

快人一步,你是第 8个抢到的

崔牛R2月11日 22:47

丛振2月11日 23:03

宋明君2月12日 8:05

~大坤~(姜池)2月14日 8:50

方越153 1534 94773月3日 8:15

马小影(英语启蒙)5:56

夏夜蔷薇9:49

倩倩16:46

星星^也20:06

还有101个名额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了解课程

试读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英日课精华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