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及其继承者们

这本书也算作精神分析的入门经典书。本文主要记录书本中的关键理论,后续细细品鉴。

人的心理成长和成熟就是一个不断整合的过程,我们的心理冲突常常发生在爱与恨、幸福与痛苦,好与坏、是与非、追求功名利禄与超凡脱俗等之间。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尽可能解决这些冲突,达到整合的最佳境界。

1、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

癔症是由于被抑制的回忆以及有关感情所造成的。这些回忆和情感从未以正常方式被经历;他们与心灵的其它部分割裂,结果积累恶化,以破坏性的而且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症状形式在表面浮现出来。

地形模式,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自由联想

移情与阻抗

病人在分析情景中的困难并非治疗的阻碍,而恰恰是治疗的核心。

分析过程的核心转向了移情(病人移置于)分析和阻抗(对自由联想的阻碍)分析。

心灵结构说

2、发展自我心理学

安娜弗洛伊德,防御

哈特曼,环境的适应

蹒跚学步的孩子起初对排便的着迷后来被转化为一种意识中的嫌恶态度。然而这些源自冲突的反向形成,最终却可能成为整体人格中的一种高度适应功能,比如干净整洁的社会带来真正的愉悦享受。

勒内.斯皮茨

如果缺乏与有爱心的养育者的接触,“现实的砖墙”是致命的。

新生儿像是被大量无意义的、无法加工的刺激漩涡所吞没。母亲通过这种加工体验来调解这种体验,安抚婴儿。让婴儿有能力逐步把无意义的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信号。逐渐从刺激的混沌中建立起可以识别的意义系统,为婴儿的感知能力铺设了地基。

玛格丽特.马勒

选择性退行无法发生,儿童被内向驱策,不再发展任何帮助理解和理解自身体验的能力。

当他迫切需要一个辅助自我成为刺激调节器,帮助他整理并最终识别不同种类的体验,并为他的感知能力打下基础。无法利用共生体验作为成长的安全环境。

儿童是从与母亲的共生联合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幼儿在心理意义的诞生并不与从子宫中的身体出生一致。母亲的关怀容纳着他脆弱的心灵,这种方式就好像她的身体曾容纳了胚胎的发展一样。

3、沙利文与人际精神分析

最有意义的研究单元不是个体而是人际环境。

人格活动和人类心灵不是原本就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东西,而是个体间的互动产生的;人格是为了适应人际环境而形成的。

经典弗洛伊德的分析师寻找被压抑的愿望和幻想,而沙利文则寻找被忽略的互动。

沙利文提出,焦虑是塑造自我和调解与他人互动的关键病理性因素。

如果饥饿没有得到照料,任何一种紧张增加了,幼儿就会感到害怕,恐惧实际上具有促进整合的作用。焦虑缺是没有指向性的,从其他人身上获取的。

孩子的人格轮廓是由父母的焦虑深深蚀刻而成的。

沙利文对强迫的理解不同,他认为病人是对预期要发生的羞辱和极度焦虑作出的提前防御。

4、克莱因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与对毁灭的深深恐惧以及完全的放弃作斗争。

克莱因对幼儿体验的描述是,体验由两个明显的两极化状态构成。

幼儿在母乳的喂养中体验着好乳房和坏乳房的概念,偏执,指的是核心性的迫害焦虑,是对从外部而来的侵略性恶毒的恐惧。分裂,指的是核心性的防御,对爱与被爱的好乳房以及恨与被恨的坏乳房保持警惕的分割。

心位指的是在与不同类型的他人发生关系的不同版本的自己。

抑郁心位

幼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发展倾向,使之朝整合的方向形成体验模式,这种整合倾向促进了幼儿对客体的整体感,并非全好全坏。

生命的核心问题在于对攻击性的处理和容纳。

幼儿在摧毁令人挫折的整个客体时,也消灭了自身的保护者和庇护所,消灭了他所在的世界,歼灭了这个世界中的自己。克莱因把这种强烈的恐惧,以及因自身的破坏损害了所爱客体而带来的罪恶,称作抑郁性焦虑。

5、英国客体关系学派

寻求客体的力比多,

费尔贝恩,力比多并非寻求快乐,而是寻求客体。人类经验中的基本动力不是追求满足和降低紧张,利用他人作为da di

内部客体并不是伴随所有经验必不可少且不可避免的东西,而是补偿性地替代了现实事物,也即人际世界中真实的人。

压抑

费尔贝恩认为,压抑的核心内容即非记忆亦非冲动,而是关系。

温尼科特

关键的不是喂养本身,而是爱;不是需要的满足,而是母亲对幼儿体验的“个人”特征所做的反应。在成人主观感受的质量与母婴互动的细微之处建立了桥梁。

6、认同的自体心理学

本我心理学家探讨的是,达尔文理论革命对人类心灵研究的意义;而自我心理学家探讨的是研究个人如何形成独特稳固的自我感受的途径。自我心理学家在本能冲突的框架内探讨个体的发展,而埃里克森和科胡特则建立了崭新的框架,充分关注深刻复杂的个人主观性在人际和文化背景下的浮现。

埃里克森把个体置于历史时间和文化背景之下,科胡特探讨的是自我状态的现象。

埃里克森,核心主题是个人与文化的相互渗透:个体的心灵是在特定文化背景的要求、价值观和判断中形成的;而个体在生活中努力寻找意义和连续性的努力又影响了文化和历史的变化。

埃里克森认为是文化和历史赋予心灵以及生命,本无定形的生物潜能在文化和历史的介质中被转化为独特的人类生活。

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

埃里克森极力使这些关系成为辩证关系,而不是还原关系。

他认为文化过程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原因维度,产生其自身的意义。提出的框架不是单一中心的,而是双中心的,两个中心之间具有辩证关系。

渐成说与发展

母亲是文化的代表,子女养育过程反映出儿童所处的文化价值观和需求,这塑造了孩子的体验和日后的认同。

自我认同,对群体理念和认同保持内心的共同一致。

科胡特

需要自身客体,回应并肯定儿童天生的活力、伟大和完美的感受。

第二种发展必须的经验是儿童和强大有力的他人有密切的联系。

最后,科胡特认为健康发展需要对儿童坦率并与儿童相似的自身客体,唤起儿童与他们之间重要的相似感。

精神分析情景,病人试图重新启动被中断的发展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弗洛伊德及其继承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