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上有了渡船,这摇橹的居然是曾经的天神卷帘。
卷帘大将打翻琉璃盏被玉帝贬下界,这琉璃灯焰乃是天界神火,卷帘让那火焰烧伤,皮肤血肉经过医治已重新长回,可他仍受焰灼之苦。神火不仅烧伤血肉更灼他灵魂,火不息不灭,卷帘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灼心之痛,这也是对其的惩罚。
卷帘下到凡间来寻得一处无主的河流安下家。这河名曰流沙河,水流缓慢,浑浊不堪,鹅毛不浮。他每日待在河底,借着冰冷的河水稍稍缓解灼烧之刑。
河中没有其他生灵,为了裹腹卷帘只好以路过的樵夫旅人为食。每当有人在岸边望河悲叹,他便一跃而出将人擒来作粮食,血肉吃尽白骨随意扔到河中。因这流沙河无船可渡过来往的人少,他过着有上顿没下顿时常饿肚皮的日子。
这日,卷帘正在水中休息,一物沉了下来飘了过去。他睡醒睁眼一看,一具和尚的尸体飘在面前。
“这和尚肯定是不知这河厉害,想要淌水过去溺死的,正好已经很久没吃到人肉,也解了我的肚腹饥饿。”卷帘说道。
过了一段日子,卷帘又为粮食发愁,又一具和尚尸体沉了下来。他也不多想照例吃掉。
此后每当卷帘肚中饥饿时,便会有一个和尚沉入流沙河来,起初不在意,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他也心生好奇来。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和尚往这流沙河来!”
在河面等待多天,终于看到了一个和尚来到了河边。那和尚在河边走来走去想要过河。按照往常卷帘早已扑上去将人拖入河中,这回他倒不着急想要看这和尚会如何做。
和尚沿着河岸走了很远,最后又回了来,他也发现了根本没有渡口无船能过河去。和尚心灰意冷坐下来念诵起经文。
卷帘在河里看他坐下迟迟不起,心中急躁就要上岸去拿那和尚。这时和尚念完了经站了起来,径向流沙河去,他一脚踩到水面上跌进河里溺死了。
“这些和尚莫不是全都这样死的!他们还真是失了智呢,这流沙河可是能渡的!”卷帘看这情形叫道。
他潜进水中寻得尸体当作了粮食。接下来的日子又有和尚来到河边,也都如前般溺死。卷帘看这些和尚愚蠢,实在无法理解,他也不去管反正还能得一餐饱食又有什么不好。
算起来已经是第八个和尚了,纵然是卷帘也被勾起了兴致,也想知道这些光头脑里在想什么。
过了几天,和尚如约而至。卷帘看到站在河边踌躇的和尚,他游了过去。
“老爷是此地的河神吗?可否送小僧渡过河去?”和尚见水里冒出一人来也不怕开口问。
“不是,我不是河神,流沙河没有河神。”卷帘回道。
“那是妖怪啰?那妖怪施主能送我过河吗?”和尚又说道。
“既然知道我是妖怪还想让我送你过河?实话告诉你,我可是吃人为生的。这流沙河无船能渡,你是过不去的!”卷帘笑道。
“我是往西天求取真经度天下人,妖怪老爷能否背我过河?”和尚说道。
“你这和尚好不识时务,我既为吃人妖怪岂会背你过河!你往西去干什么与我不相干,只是你若渡河必会溺死,成为我口中之食。不想死的赶紧原路回去吧!”卷帘回道。
“你能吃我却让我走,说明施主心中善根未绝,何必干这吃人的事,不若潜心向善将来也能得正果脱离苦海!”和尚说。
卷帘下界多年早已昧了心神,哪还有什么心性去向善修行他大骂道:“我看你们这些和尚专程来送死,敲木鱼敲坏了脑袋。好言劝你,你不听就淌水过河吧!我也好得一餐。”
“求经岂有回头路,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这也是我佛的考验。”和尚叹了口气说着便闭眼朝河走去。
“你这是自寻短见,之前已经死了八个和尚在这河里了!”卷帘喊道。
和尚闻言停了下来,“原来不止我一人西行想求真经度众生。妖怪真是感谢你了,贫僧心已下愿决不回头,就算溺死也无怨。若是溺死也能填了你肚腹解你一时饥渴,这也算是一善事。”他走到了河边便要踏上去,又说道:“你若在遇到西行取经之人,可送他过河,求取真经度世间苦厄,这是天大的功德,你助了他也能早日脱身苦海。”
和尚踏着水面向前而去,卷帘在一旁看他在河中行走如同平地,心中惊叹,“莫不是菩萨罗汉转世方能如此!”
可惜的是和尚走到河中央一脚踩空落到水中,及去救时已经溺死了。
卷帘在河底找到了和尚,他本不愿去吃,无奈好几日未寻得食物也只好用来充饥了。血肉食去只余白骨,那白骨不沉于水竟带着卷帘浮到了河面。
这原是有人要度化卷帘向善化作和尚来这流沙河,方才能如此。
卷帘让白骨带起到水面,他看这骨头奇特便找来木板一起做成个筏子,在这流沙河干起了摆渡送人过河的营生。
流沙河虽人迹罕至,也偶有旅人路过,久而久之有船可渡的事便传了出去。越来越多的人往这里来,河岸边也搭起竹棚修出了一个简易渡口。卷帘现在生活有了着落也不在吃人,安心做起船夫来。
这天,卷帘在河边等待船客,瞧见天边一片祥云,他认得那是观音菩萨,倒身拜了起来。
菩萨看河边有人拜便降下祥云来。
“罪神卷帘拜见菩萨。”卷帘上前拜道。
“卷帘你因打翻琉璃盏被贬下界,在此流沙河渡人过河也是行善积功德。你上前来。”菩萨说道。
卷帘闻言上前,菩萨抽出玉瓶中柳枝一挥,一阵甘露落在身上,他顿觉神清气爽心中的炙烧之痛也慢慢退去。
“多谢菩萨大发慈悲解了焰烤之苦!”卷帘赶忙拜谢。
“你需好好行善终有脱离凡尘重得正果时!”菩萨道,说完便驾祥云离去,卷帘在三拜谢,谨记菩萨之言。
一个和尚来到渡口,他也是要过河的。卷帘看来的是和尚便问:“长老是要哪里去?”
“贫僧听闻西天大雷音寺有真经,我特去求经以度苍生。劳烦船家送小僧过河去。”和尚说。
“那我可就不能送你过河了。”卷帘回道。
“为何,贫僧并未有得罪于你,船家为何不渡我呢?”和尚问。
“不能自渡又何能度众生!想佛祖一苇渡江,这也是为验你虔诚佛心也!”卷帘笑道。
同来的旅人看他为难出家人,上前劝说:“船家又何必为难他,他千里迢迢过来,你便载他过去,也算件大善事了!”
“不是我有心为难他,若是连这流沙河也不能渡过去,这里离西天还远着哩,前方有多少险山恶水,我看还是不要白费工夫趁早回头吧!”卷帘说道。
这卷帘下凡太久百窍塞堵不识大道久矣。佛陀转世为过路和尚投河度得他向善,想必也没料得会有此情景——佛度之人不渡佛子。那和尚被一顿说词激得无言。
“前往西天之路岂是容易的,若是不能凭己身过了这磨难,即使载你过了河,你也到不得大雷音寺!”卷帘说。
和尚无法,又不愿转身退回,只好依言往河面去,一脚踩到水上跌进去溺死了。
一旁的人全围了上去,说道:“看看,看看!船家这和尚让你给诓死了!”
“怎是我诓他,西天路上妖魔何其多,他不死在这也是葬身他人腹!”卷帘道,说完便去河中捞出和尚尸首,在岸边挖了个坑埋了。
以后还有和尚来渡河,也不尽是往西天求经,还有慕大佛寺之名去参拜的,他皆不渡。有的闻言退了回去,也有想要踩水过去的,自然是过不去。
岸边的小土堆又添了好几个,流沙河不渡和尚的传言也散了出去。
三个和尚来到了流沙河,一个骑着白马清秀俊俏的和尚;一个毛脸雷公嘴的小沙弥;一个挑着担肥头大耳的粗糙黑汉。他们进了凉棚,旅客看到来人像妖怪吓了一大跳。
“各位施主不要害怕,这两人都是我徒弟,他们虽面貌异于常人心是善的。”清秀和尚赶忙说。
其中一大胆的旅人上去回道:“长老长得眉清目秀怎么收了两个这么丑的徒弟!”
那肥黑徒弟回道:“面貌差点有甚关系,丑就丑了!我有的是本事又不靠面皮吃饭!”
众人看这黑汉面恶心躁不好招惹,忙说道:“说的是,长老说的是。”
“这船夫还没过来?”沙弥问。
“小和尚难不成没听说这的规矩?”旅客说。
“有听说,说这里不渡和尚过河。”沙弥说。
“那还往这来?”旅客说。
“和尚我最善讲道理,那船夫会送我们过河的。”沙弥笑道。
旅人看了眼那黑汉,说道:“你们看起来有些本事,可那船夫也不是凡人,那可是天上神仙!”黑汉一听来了兴趣,问:“什么神仙?既是神仙为何在这摆渡?”
“神仙正好,天上神仙正好哩!到时见了咱们,他敢不送我们过河!”沙弥笑道。
“那船夫原本是天上卷帘大将,因打翻了琉璃灯烧了宫殿才被贬下凡来,你们可知道?那岂是好惹的!”旅人说。
清秀和尚一听说这船夫是神仙,说道:“这可如何是好?他若执意不送我们过河……”
“师父不必忧愁,有我在不会有问题。”沙弥笑道。
“又有和尚过来了哩!”卷帘从河那岸回了来,远远瞧见棚子里的一群人。他刚靠岸,清秀和尚上前施礼说道:“船夫大老爷,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来奉御旨往西天求取真经,望老爷大发慈悲送我师徒过河去,贫僧感激不尽不忘老爷大恩!”
“你也知这规矩,你若往西去便自己渡了这河。若是佛心坚诚,这河自然溺不了你,这也是佛祖试炼你,你岂能求于他人哉!”卷帘说。
和尚让这一说一时无语。沙弥上去说道:“师父你也忒耳软了,让他唬弄几句便没了话说。你是要度众生生而有大德之人,这有船不坐淌水过河岂不是愚蠢!这船夫也是失了智,我师父往西天求取真经普度众生,你送他过河可是件大功德!”
“既要普度众生,今儿连这流沙河也渡不了,你等还是回头去吧!何必浪费时间在此纠缠!”船夫双目已障看不出和尚真身回道。
沙弥见他冥顽不灵,大怒道:“谁说渡不了这河,今儿俺老孙便要你这愚夫送我们过河去!”
两人争执不下,便动手打起来。
众人在一旁看着,不禁叹道:“原以为那黑汉凶恶,没成想这小沙弥更斗狠!”
“你们又怎知我兄弟的本事,”又对沙弥喊道:“师兄不要伤了他,留他好摇桨呢!”黑汉笑道。
几个回合下来,卷帘渐落下风。他骂道:“你是何人,报上名来!”
“我乃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现在你可送我们过河不?”沙弥道。
卷帘心中不愿,奈何这孙悟空厉害。他也听闻过这猴子的本事,只得送师徒几人过河去。
到了河岸边,众人下了船来。三藏刚踏下地来,流沙河便翻滚起来,河中沉积之物尽皆浮起随水冲去,河水也变得清澈干净。
这一景象唬了众人一跳,纵是卷帘也识得三藏不是凡夫,他赶紧跪倒在地,说道:“弟子愚钝无珠竟没能认出老爷乃佛爷转世,刚才多有冒犯,还望大老爷宽恕小的!”
三藏宽厚仁慈之人,说道:“船夫请起,言重了。倒是我们多有得罪了。”
卷帘还跪在地,说道:“我本是带罪之身得菩萨解救在此摆渡,今遇师父也是天意,求师父收弟子为徒,弟子愿随师父前往西天。”
卷帘将这几年事情向三藏说毕。物伤其类,同是被贬天神,八戒也替他说情,三藏便收了这徒弟,取名作沙悟净。
此时师徒四人已聚齐,一行人收拾好行李欢欢喜喜朝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