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不【知止】有多可怕?(1)

      中国有个成语叫“丧心病狂”,就是从修道中来的。

     “丧心”就是因为不知止、不拒绝、不修定而失去心的自主,失去主体性,找不到自己的主人公,忘掉了真心。“病狂”就是失掉真心、心不能自主后一种无法自控的、病态的、发狂般的行为。病态和发狂都是失掉理性,不能自主。所以,心的自主源于“止”。不知止是非常恐怖的。不知止,“六贼”就会绑架你的心,让你失掉主人公,“丧心病狂”。过去的很多成语都是从修道中来的,很有意思。

     佛家对“知止”的要求更是严格,除了我们前面谈到的一些戒律之外,还有很多非常细致的戒律,无论密乘、大乘还是小乘,对戒律都非常重视。比如,小乘有五戒,其中以杀盗淫妄为断头戒,人没了头就会死,同样,比丘犯了断头戒就断了慧命,此外还有上百条别解脱戒。大乘主要是五戒十善,但细致的戒律也有很多,大乘中有一派叫律宗,它最主要的训练方式就是“知止”、守戒。密乘就更不用说了,光是如何与上师相处,就有很多戒律,想要学习密乘知识,或者想要按照密乘的方法训练心性的人,最好先去看一下《上师法五十颂》,此外还有十四条根本戒等。释迦牟尼时代有很多阿罗汉成道,就跟懂得守戒有很大的关系。

       在佛教的诸多教派之中,密乘跟道教是最相似的,密乘也强调性命双修。而且,密乘的训练方法比道教更多,光是香巴噶举派,就有很多方法能让人在这辈子改造基因,达成觉悟。所以,密乘非常殊胜。但是,密乘对戒律的要求非常严格,关于破戒的说法也很吓人,很多人因为畏惧戒律,就不敢进入密乘的训练体系,不敢向密乘的大师们学习修心修命之法。这也可以理解。

       不过,戒律的本质就是路标,不管地图上有没有这个路标,路都是那样,什么地方有石头,什么地方有水注,什么地方有沼泽什么地方有鳄鱼,不会因为地图上没有相关记录就凭空消失。所以,密乘将破戒的后果说得那么严重,也有它的道理,你可以将它理解为:千万不要破戒,必须守戒。另外,别的教派就算不把破戒的后果说得多么严重,也不代表破戒的结果就不严重。毕竟,我们只有走在修行的正道上,绕开那些有可能让我们夭折的障碍,才能顺利平安地到达目的地。所以、给我们制定成律,并且要求我们严格地遵循戒律,反而是最大的慈悲。释迦牟尼最初制定戒律的依据,就是比丘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发现一个障碍,释迦牟尼就制定一条戒律,目的就是告诉后来的行者:此处有危险,行走要谨慎。密乘也是这样的,而且密乘非常反对行者跟破戒之人接触,认为破戒之人承载了很多不吉祥的信息。

       在密乘的传统说法中,就算你只是梦见破戒之人,也是不吉祥的。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有道理。因为,这说明他已经进入你的意识深处了,他携带的不吉祥的信息也进入了你的潜意识,你的心已经被他污染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哪怕你没有跟破戒之人交谈,没有梦见破戒之人,但你踩到了他的影子,这也是不吉祥的。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因为,你在踩到他的影子时,必然跟他离得很近,他的生物场会把某种信息传递给你,干扰你的生物场,在不知不觉中污染你。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跟破戒者饮一条河里的水也是不吉祥的。它同样有道理,因为水也会传递信息。根据日本的江本胜博土的理论,水会随着人的信息场而变化,人将不同的意念传递给水,水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当你喝下带有不吉祥意念的水时,也就接收了那种不吉祥的意念。这是另一种水污染——意念和信息对水的污染。

       有一个公案是这样说的:某所寺院里有一个比丘破戒了,住持就叫人把他轰出去,他不愿走,于是抱住大殿里的柱子,怎么都不放手,其他比丘就把柱子也给砍了,把他和柱子一起扔了出去。为什么?因为柱子都被他污染了。这时,你或许就明白“知止”的重要了。

       不过,你一定要注意,在所有戒律之中,最重要的还是三昧耶戒,它是最根本的戒律,是你绝对不能违犯的,相当于小乘的断头戒。关于这一点,我在《空空之外》中讲得比较多,你可以去看那本书。

       我再打个比方:你不会开车也不要紧,只要不开车就没关系,如果你不但不会开车,又不跟别人学开车,还开着一辆宝马车,踩着油门不踩刹车地上了高速公路,结果会怎么样?你肯定会撞死,如果车上不但有你自己,还有其他人,那么这儿个人也必然会被你害死。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他买了一辆一百八十万的车,不让司机开,非要自己开,车上还带了五六个人,开到一百八十迈以上,结果发生车祸,连人带车被甩到六十米外,人都摔成碎片了,车里那五六个人也都死了。要是他开的是火车,那一火车的人都会死掉;他开的是飞机,一飞机的人都会死掉。你说可不可怕?那些不但自己犯戒,还教别人一起犯戒的人就是这样。

       我这么一说,你或许就会更加明白“知止”的重要。老祖宗那么重视戒律,不是没有理由的。

       当然,不同的戒有不同的作用,其共同之处,就是阻止你追逐贪欲。所以,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像是在犯成,其实并没有犯戒,比如,济公和尚虽然喝酒吃狗肉,但心仍然是清净的,仍然在那种境界之中,并没有贪婪酒肉,因此就没有犯戒。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所以,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我们一定要学会知止。

                             ——选自《老子的心事第二辑》雪漠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陆 不【知止】有多可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