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彭淑萍在黑市买的三轮竟然是赃物。失主无意中发现,闹到派出所。警察判她把车还给人家,并且,她为车花费的所有钱,分文不赔。
靠着常来吃饭的工人们的帮助,彭淑萍饱受打击的心,好不容易有了些暖意,回到家,却被青春期的李怡抢白一顿。
她和李怡话不投机,没说几句,又扯到一切的根源——钱上。李怡说她吃的喝的花的,不是母亲的钱,而是,他爸,用命换的钱。
旧时伤口被连皮揭起,彭淑萍看着李怡,嘴唇翕动,再说不出话来。她其实是有话可说的,可是,看着面前倔强的昂着头,寸步不让的女儿,她,心灰意冷,没有了,说话的欲望。
一夜无话。
次日早起,彭淑萍溜溜达达来到工地门口。张姐看见她,马上高兴地叫她过去。彭淑萍小跑几步,上前接过张姐手里的饭勺,利索地帮她给顾客盛起饭来。
张姐边忙活边对她说,“我正想你呢,来得正好,昨儿那小伙子回话了,说那个修车铺正好有车子,老板让你自己过去挑,看哪辆能用?”
彭淑萍嘴上感谢张姐,神情却恹恹的。张姐看了她几眼,忙完手上的活小声问:“咋了?这是、跟娃又闹矛盾了?”
当妈的谝闲传能聊啥,十句有八句离不开娃。虽然张姐没见过李怡,但经由彭淑萍的描述,她知道,这是个既聪明又有主意的倔强孩子,对她爸感情很深,而和相依为命生活的妈,如勺子碰锅沿,经常磕绊。
“也不知道那脾气随谁?碎碎个娃,嘴跟刀子一样,净拣你肉软的地方捅。”
张姐笑了一下:“唉!谁家娃不是这样?咱这是命苦,天生欠人家的!”
张姐有两个儿子,也经历过这段时期,彭淑萍一说,她感同身受。
02
张姐夺过彭淑萍手上的勺子,催她:“甭在这儿耽搁了,快去,那老板起得早,你先去把车子定了,然后回去准备东西,好歹能赶上今儿的生意。”
彭淑萍问了地址,步行大概一千米,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东南角,有个小修车铺。门开着,一个男人正往外搬东西。
“师傅,听说你这有旧三轮卖?”她走上前问。
男人回头,楞了一下:“哦,是。“他迟疑着问:”你——是不是那个王小虎介绍的,他说你今儿会来?“
王小虎是谁?不管了,八成就是工地上那个伙计,先认了这层关系再说,说不定能便宜些钱。
“就是滴。”答应着老板的话,彭淑萍踮起脚跟往屋里看,老板见她迫不及待的样子,招呼她进屋子,指着挂在墙上的几坨东西说:“呶,一共仨,都能用,就是新旧有差别,你看想要哪个?“
彭淑萍走到跟前仔细看,过了一会儿,她对老板说:“大哥,这挂墙上我也看不清啊,不如您给取下来……“她做出可怜的样子,”大哥,不知道小虎给你说了我的事没,你看我这刚损失几百块钱,这置办个物件不容易,您让我看仔细点。“她讨好地朝老板笑着。
显然,她很知道自己的优势。
老板又看她两眼,走到墙边把三辆车都取下来,屋里小,只能放到外面,彭淑萍来来回回挑了六七遍,吃一次亏,长一次智,她连车的边边角角,甚至车箱底下都检查了,就怕又被人刻个记号啥的。
老板在一边笑,大概没见过这种买主。
彭淑萍听到“吭哧吭哧”的声音,保持着半趴姿势,扭过脖子,翻眼珠看老板,见老板在笑,她原姿势想了一会儿,慢慢拍着手上的土站起来,“大哥,您看车这东西我也不懂,不如您给我推荐一下。我就是卖个凉皮稀饭啥的,物美价廉最好,对了,还要结实。大哥,冒昧问一句,”她压低声音,“您这儿的车子,来路都没问题吧?”
经过老板介绍,彭淑萍反复比较,最终,她选了一辆中不溜的,又讨价还价,以一百块钱买下。见老板挺好说话,彭淑萍得寸进尺,求他帮着“稍微”把车改造一下。她拉拉杂杂地指着车的这儿那儿,越说越琐碎,老板竟然没一点不耐烦,最后还是她自己觉得过分了,讪讪住口。
“大哥,这样,我也不让您白劳神,这改造的钱,我给您二、二十五,如何?”她又做出先前的可怜样,搓着双手,“多了我也没有。您要是觉得吃亏,这儿、这儿,“她一咬牙,”就不改了。“
她不舍地看着车子,忍痛道:“反正凑合也能用!“
“改。我都给你改。“
诶?这老板咋这么好说话的?难道真是兴发以前说的:屁啥啥来了?
“哈哈哈,那是‘否极泰来’,啥‘屁啥啥来’。“张姐笑得差点把唾沫喷到馍上,彭淑萍亲昵地杵一下她。
车子买到了,生意中最重要的一环又续上了,她要重打锣鼓另开张了。
03
彭淑萍很感激那个老板,生意空档,跟张姐多次聊到那个老板。
张姐有意引她多说。彭淑萍发现,她越说得多说得细,越说老板的好话,张姐越听得高兴,有好几次,她偶一转头,都看到张姐在笑,是那种不出声的、嘴角向上牵的会心的笑。
她不由狐疑,起了心,开始悄悄观察张姐。
说起来,张姐也是个苦命的。
她丈夫四十五岁因病去世,她没再另寻人,靠出来打工和兼顾农活供两个娃读书,后来自己做小生意,累死累活,把俩娃供大了,不太费事了。老大满了十八,念不进书,跟亲戚外出打工了,老二在老家上初中,家里婆婆还在,能帮着照看一下。张姐自己在县城租房做生意,有时回去送点钱,看一下。
该不会——
一旦起了心,就觉得处处是痕迹。彭淑萍越看越觉得是这回事。
她心里搁不住事,第二天,张姐的老乡和工友们过来吃饭时,她把那个老乡悄悄拉到一边,趁张姐没注意,小声打听:“哎!你给我个信儿,咱张姐、是不是、跟那个修车铺老板,是这个?“她把两个拇指对到一起,上下活动,好似两个人在对拜。
“你咋看出来的?“老乡很惊奇。
彭淑萍一脸“这还能骗了我“的得意样子。老乡端着碗,凑近她,俩人全背对着张姐方向,”这就是刚开始提,才见了一面,八字还没一撇呢!“
老乡叮咛她:“先甭说出去,也甭问她,才见一面,俩都说要考虑,还不知道咋样呢?万一有意思,你一说,她面皮薄,反倒不好了。”
“知道知道,我办事你还不放心!”
自知道张姐正在和那男人谈,按老乡的说法,是刚相完一面,彭淑萍越想越觉得这是桩好事。
那个老板的店虽然不大,可修车是门技术活,不像卖凉皮夹馍,随时有被人替代的危机,张姐要是跟了他,也算苦尽甘来了。就是不知道张姐的娃跟她婆婆,对这事,有啥想法没有?
彭淑萍留了心,小心打听试探,诸如:“姐,你这年纪,还不趁年轻再找一个,娃眼看大了,后头再成了家,你得寻个人好好过一过呢。”
张姐问她:“咋突然提起这话了?”还打趣地上下打量她,“咋,你想寻人了?要不,姐在亲戚朋友间撒个话,给你操操心?”
“哎呀!说你的事呢,又扯络上我。”
彭淑萍有意无意问,张姐的娃和婆婆对她寻人是啥态度?以前说过没有?张姐长叹着气答她:“老人么,老思想居多,再说我要是寻了人,又不离他家,她觉得我让旁的男人占了他儿子的地儿,心里哪能乐意呢?”
“那娃们呢?”
“唉!你说呢?”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经的内容各不相同。张姐的俩娃跟着奶奶长大,受奶奶的影响,从来,就不同意他妈寻人。老大就是因为怕长大了,他妈能撂开手了,怕他妈寻人,故意跑出去了。
“他一出去,他弟他奶全给我撂下,我这累累赘赘的,谁能看上我?”
一声唏嘘。
05
彭淑萍闲着没事就琢磨这事,她也没别的事可琢磨。
张姐是除了教她蒸凉皮的童家一家人,在县城待她最好的人,她觉得应该为张姐的终身大事出一把力,出不了力,出个主意也行呐。
李怡那天狠狠怼了母亲,母女俩几日不说话,天天见面也难受。那几天过去,她的情绪渐渐缓过来,加上在学校认识个朋友,颇谈得来,俩人家境类似,经常聊这些事,在朋友的讲述对比下,她也逐渐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她有意和解。
她看到彭淑萍坐在那儿,不一会儿就发呆,一会儿又长吁短叹,不知道又遇上啥难事,她心里痒痒,假装在书包里找东西,问:“有啥话就说吧!你在这儿长吁短叹的,我都没办法专心写作业。“
天下哪有记仇的父母。彭淑萍心大,要不也经不住这么多事。她早想找人痛快地说一说了。听见李怡这么问,先问她:“你作业写完了?“
李怡说没有,不过剩得不多了,歇会儿再写。
“那我问你件事哈?”彭淑萍放下手里的豆芽,往床边蹭几蹭,正色问李怡:“正好你也是娃,你就以你娃们的立场和身份,帮我解个疑,你说哈,假如,假如有个女的,她老汉死了,她辛苦巴扎把娃拉扯得快成人了,吃了不少苦,现在有人说给她介绍个男的,你说,她娃会是啥想法?”
她说完,还琢磨没漏掉啥吧,过了一两分钟,没听见李怡回答,她一抬头,看见李怡瞪着她,眼睛睁得溜圆,表情却像结了冰。
李怡定定的用她那双黑眼仁看着她,啥话也没有说。
“咋了?这娃不同意?为啥呢?”彭淑萍急切地问。
张姐家老二跟李怡年龄差不多,李怡的想法应该和他的大差不离,如果弄明白李怡的想法,是不是,就能针对性的找到应付张姐家娃的方法?
老大跑外头去了,谁知道啥时回来,先把老二搞定,生米做成熟饭,老大就是回来了,也难以扭转局面了。
至于那个老太太,听说八十多了,身体又不好,不足为虑。
彭淑萍越想越兴奋,催李怡:“你说话呀?如果这女的另寻人,她娃会咋想?她要是想说服她娃,该咋办?”
在母亲的催促下,半晌,李怡憋出一句话:“男人就这么好?这女的多大年纪了,还离不开男人,咋恁不知羞呢?”
彭淑萍的兴奋被迎头浇了一盆凉水,傻眼了。
她不知道哪儿又刺激到女儿,“你咋了?啥不知羞?女人找男人不是天经地义吗?她又不是男人还在,她在外头寻男人,她男人死了!她一个人容易吗?寻个帮手咋了?国家都没说不行,合法合规的……你这娃们咋心里这么想呢?”
“我们娃们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李怡语气铿锵地说,彭淑萍没有听错,李怡的话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反对劲。
彭淑萍不明白。“那你说说,咋才能说服你们?”她不死心。
“说不服!你趁早死了这条心!只要我在,我决不会同意你寻人顶替我爸的位置!!永远都不会!!!”最后几个字,李怡几乎是吼出来的。
彭淑萍楞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