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这两本书,被称为艺术大书?这让那些专业的艺术书籍情何以堪?

弗朗兹·马尔克被称为德国表现派画家,但是他的绘画风格却不被传统的艺术评论家所认同。他喜欢用鲜艳和新颖的颜色画动物,马尔克把和他艺术理念相同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社团,他们被称为“蓝骑士”。

在艺术的领域里面,究竟什么才是最根本的东西,我们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样的艺术理念呢?

《儿童艺术大书》的黄色版和白色版看完了。看了这两本书之后,最满意的地方就是,饱览了很多的名画,对艺术这个曾经对于我来说的高大上的东西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读起来十分的尽兴,不但孩子尽兴,我更是感觉十分满意。

但是,对于艺术的一点点思考也逐渐多了起来。

比如,我看完这两本书之后,一直有一个疑问,关于儿童艺术启蒙,原本感觉一本书就可以写完的东西,为什么却偏偏分为两本?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不是《儿童艺术之书》偏偏要叫做《儿童艺术大书》?一个没有任何的艺术专业理论的书籍,为什么要被冠以“大”这个字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我认真思考了之后,就分别以两本书的书评的形式写出来了,也算是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考吧。当然,这仅仅是代表个人的观点。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对这个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今天这篇文章,就主要是想说一下我对于第二个问题的一些看法。说说它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

首先,从这本书的开本来说,它的确可以称得上“大”这个字。

我量了一下这两本书的尺寸,它的封面尺寸是25.6*29,内页的尺寸是25*28.8,相对于常见的以20.32*27.94和30.48*22.86厘米为主的绘本尺寸来说,这两本书在外形上,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大”。

因此,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的设计,也和其他的绘本有所不同。更适合孩子观看,名画的细节也被展现的相当丰富。

其次,能让这两本书被冠以“大”的原因,我觉的还在于它的人物。这两本书上所展现的人物总共有60位。每一位人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的哀伤,有的戏谑,看到的人物越多,我们对于他的作品的了解便越多,便能更加理解艺术的独特之处。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他表达艺术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每个人在艺术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树。

可以说,每一个人物的作品,便是他的内心,思想,绘画技巧等的完美体现。

每一副作品里面所包含的,是他们的真实情感和对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深沉的思考。看完了他们的画作,我们仿佛像穿越到他们那个时代一样,和他们做一次心灵上的沟通。

当我们带着孩子和艺术家的思想不断的擦出奇妙火花的时候,这便是从另一个方面来引导他们,更加公平的去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他们的心胸,自然会变得宏大。他们对于时代,对于历史,便有了不同的思考。当他们站在更高和更宽的角度来看我们当下的世界时,便会多了一丝从容和理解。

再次,这两本的的艺术形式有很多,不单单是名画,还有行为艺术的展现,实物改造艺术形式的展现。对于同一个主题,会有不同的展现方式。

比如,同样画夫妇,同样表现爱情,有的人用一堆糖纸来表达深沉的爱;有的用宏大的场景来表达静谧的爱;有的用细节来展现贵族夫妇那种细腻的,从容的的爱。

同样一个主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看到的越多,便会不由自主的去思考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把这种学会的方法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么,当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所以,我认为,这便是方法启迪上的多与大。

最后,还有一个我认为可以称得上“大”的原因在于,60多位艺术家所呈现的艺术形式的丰富,像是一颗种子一样,从此,就在孩子的心里默默的生根发芽。

当他们看到了这些,体会到了这些,便会从中迅速的找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或者是表达方式,艺术的种子从此便可以在他们心里开枝散叶,即便以后不会成为艺术家,但是他们对于美的感受,也一定会高于其他人。

微博上的一位博主@pain说:我们接受的从小到大的教育,忽视了一个人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美能”。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时刻注意培育出自己感受美,触摸美,表达美的能力。

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美的历程的作者李泽厚,在谈及青铜器时代的饕餮纹饰的时候,这种在外人看来足以让人心生恐惧的丑陋的形象,在李泽厚眼里,它却是一种美,一种狞厉的美。这皆是因为,李泽厚看到了饕餮纹饰中的犹如儿童涂鸦时那种无拘无束和纯真的一面。

所以,开篇提到的画家马尔克认为“ 艺术上无所谓“题材”,也无所谓“色彩”,只有表达情绪。”这也是我看完《儿童艺术大书》之后感受最深的一面,艺术的本质,并不在于高大上的技巧和大胆的用色,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内心和真实想法表现出来,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当我通过《儿童艺术大书》让我的孩子看到不同的艺术作品的时候,我想,他的心里也一定会住上一位可以和他对话的“小人”。这个“小人儿”一定会告诉我的孩子,怎样去观察美,发现美,和表达美。当孩子和这个“小人儿”的关系越好的时候,那么,他也一定会和自己的生活和解。而这个“小人儿”也一定会带着孩子去触摸,去发现更广阔,更“大”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凭什么这两本书,被称为艺术大书?这让那些专业的艺术书籍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