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随着云计算大规模的落地普及,传统数据中心加速云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发现,如何更好地支撑云业务场景、如何简化运维、降低成本以及提升效率,均对网络基础架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让软件定义网络(SDN)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突显。
根据IDC的预测,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SDN市场价值将超过120亿美元, 2017—2022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5%;而在中国市场,据计世资讯统计,2019年中国SDN控制器及相关软件解决方案与服务市场规模为18.8亿元,同比增速更是高达38.5%。
作为中国网络市场的一股创新力量,浪潮网络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对SDN领域的投入,早在2017年就快速向市场推出了基于智能云引擎ICE 1.0版本的“浪潮网络智能SDN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升级,近日最新版本的浪潮网络智能云引擎ICE 4.0也正式问世。
毫无疑问,浪潮网络智能云引擎ICE 4.0的面世,是浪潮网络在SDN领域持续坚持技术创新的“缩影”,它赋予了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更多的“智慧”,这不仅会推动整个软件定义网络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为众多行业客户在未来应对云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和想象力。
软件定义网络的新挑战
客观的说,在不断演进而且越来越复杂的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方面,企业都希望在网络层能够“抽丝剥茧”解决相应的问题,让网络真正实现敏捷、智能及安全,并能配合软件应用持续迭代、快速发展,以应对当前和将来未知的挑战。
但是,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数据中心网络基础架构带来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大量虚拟机和云服务的广泛应用,使得今天的数据中心网络在应用架构层上面的支撑变得更加的复杂。在浪潮网络产品部总监徐露看来,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业务变更上,系统的扩容会使得临时上线的业务速度变得更快,这就要求企业的数据中心网络基础架构具备足够的弹性,这样才能实现系统业务的扩容和迁移。
其次,业务及时性增强,突出的表现是很多业务需要在一周内或者很短的时间进行上线,而过去业务上线往往需要提前规划,网络系统也需要重新的构建,这种传统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这就对于网络的自动化部署能力需求变得更为急迫。
第三,在安全防护上,由于今天数据中心东西向流量的激增,对于安全的防护已经从单纯的出口防御变化为内部东西向流量的防御,这就需要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业务的“按需部署”,进而实现安全的防御。
最后,在业务场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都有跨地域以及灾备的需求,因此多数据中心的业务迁移以及双活变为刚需,这就涉及到不同的控制器对于整个数据中心网络的互通性管理,以及全局性的编排。
在此背景下,过去几年企业通过SDN可编程的网络实现了应用与网络的融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网络承载的应用难题,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论是前期的资金和人力成本投入,还是后期的网络运维仍然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换句话说,SDN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升级和迭代,由此才能真正释放数据中心网络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平台的作用与价值。
赋予数据中心网络“智慧”
浪潮网络智能云引擎ICE 4.0正是为此“应运而生”的。徐露告诉记者,浪潮网络在SDN领域一直在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其中智能云引擎ICE 1.0,主要是通过OpenFlow的方式实现了SDN的组网;智能云引擎ICE 2.0,则是针对用户高转发的需求,从软件SDN方案升级为硬件SDN方案;ICE 3.0版本则进一步优化了硬件SDN方案,同时对硬件交换机产品组网和基础运维的功能进行了增强。
而最新发布的智能云引擎ICE 4.0,更是在前三代版本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多种组网的场景,在安全防护方面完成了智能安全资源池的构建;更关键的是还强化了智能运维工具的能力,更好的保障了用户的数据中心网络,是浪潮网络过去几年在SDN领域积累的“集大成之作”,具体来看:
一是,在业务快速部署方面,浪潮智能云引擎ICE 4.0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不再依赖于工程师的人为规划,采用图形化的界面即可自动完成数据中心整体部署,让数据中心的部署周期从数周缩短到数天,实现客户业务的快速上线。
“过去很多数据中心的设计是VLAN和端口紧耦合,给企业业务变更造成扩容弹性的问题,另外很多传统的网络设备还以命令行操作为主,不仅上线业务比较慢,且运维效率较低。而浪潮则将这种架构变成了解耦合的方式,好处是大大增强了网络架构的弹性,此外网络的部署、运维都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图形化的一键部署和可视化的运维。”徐露表示。
二是,在业务安全保障方面,浪潮智能云引擎ICE4.0解决方案同样采用了一套网络、安全、业务三者解耦的设计理念,通过最简便而灵活的安全部署方式,“一拖一拉”即可完成单个业务的安全防控部署,告别了传统的繁琐命令行和烟囱型的安全部署弊端。
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业务连续性,浪潮智能云引擎ICE4.0还为安全资源池提供了智能安全保障,让业务得到更好的保护,该方案可以实时监控安全设备的健康状态,当某个安全设备节点出现故障时,安全设备会自动脱离安全资源池,业务将绕过安全设备到下个网络节点,从而赋予了整个业务数据流动的智慧。
三是,在业务运维视角方面,浪潮智能云引擎ICE4.0对业务流提供360度的监控。通过多种视角,呈现用户的业务流量图,让用户实时掌握数据中心内业务的健康状态,不仅可以在遇到突发状态时及时报警并告知用户,同时新增的业务路径探测功能,也给所有没有网络排查故障思路的网络工程师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借助这些新的智能化运维工具,还能够帮助企业用户洞察和理清数据中心网络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可以发现一些网络故障问题或者可以进行优化的地方,这样当有新业务上线,或者数据中心需要快速部署时,就能够提前把问题排除掉,并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让企业用户实现数据中心的自动化部署。
四是,在业务投资回报方面,浪潮智能云引擎ICE4.0颠覆了业内硬件SDN主流方案“从0到1”的建设模式,它可以实现网络设备的“利旧”能力,从而让企业用户实现以前期的小额投资,体验SDN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性,这样既可以保护用户早期的投资,又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投入带来的建设风险。
“在4.0版本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用户利旧的场景,让企业用户即使通过老旧的网络设备也能满足整个业务自动化部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利旧场景的支持,浪潮网络也可以帮助企业用户平滑的迁移到后续支持Overlay的网络架构下。”徐露说。
由此可见,浪潮智能云引擎ICE4.0的核心价值在于,不仅可以将所有的业务模型都进行标准化构建和视觉化呈现,更能让用户能够以业务的视角去编排网络,实现数据中心的自动化部署,真正赋予数据中心网络系统“智慧”,可以说是浪潮智慧联接网络中名副其实的“中枢神经”系统。
浪潮网络的重构与创新
徐露表示,浪潮网络智能云引擎ICE4.0产品,始终是立足市场需求,立足客户应用场景,以“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为主要思路设计的,同时其采用开放式的平台架构设计,也为实现在大型数据中心、复杂网络应用的方案创新,通过与云平台的结合为客户提供统一灵活的网络环境。
例如,以网络运维为例,浪潮智能云引擎ICE4.0覆盖了整个运维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从全局的可视化、三网视图、到设备状态、到历史流量分析、到可视化的排错,都进行了全面的细化和升级,这样不仅可以深挖到每一个设备和网络流量的状态,同时也真正让企业用户可以不断对某一个业务进行更深度的运维和排障。
此外,在系统资源利用率方面,除了可以通过浪潮智能云引擎ICE4.0动态的调度和可视化的管理,降低网络的冗余资源提升效率之外,ICE4.0也在多种组网方式上提供网络弹性,以及网络设备“利旧”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为企业的“降本增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而在行业应用方面,目前ICE4.0也通过和浪潮云的深度融合,不断把浪潮网络智能SDN平台带到政务云、大型制造企业、交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行业的应用场景之中,最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深度融合的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
事实上,也正因为这种始终基于用户业务场景和业务“痛点”的创新,浪潮网络智能SDN平台自发布以来,就快速获得了市场的肯定,目前已陆续应用在四川政务云、山东钢铁集团等项目建设中,有效帮助了用户构建了智慧联接新网络,并加速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
其中,一直走在数字化转型前列的山东钢铁集团,就在浪潮网络智能SDN平台的助力下,搭建了一个智能化、可视化、高性能的云数据中心网络系统,为全力打造“智慧山钢”奠定了基础。
具体来看,通过部署浪潮网络SDN技术及骨干层交换机产品,山东钢铁集团的数据中心网络实现了软硬件混合组网的模式;同时采用了可视化的模板部署方式完成数据数据中心网络搭建;还完美适配了山东钢铁集团业务系统对安全等级的需求,为业务应用安全保驾护航;此外,轻松实现对云网一体化的控制和管理,最终为山东钢铁集团的业务整合、以及从私有云向混合云的跨越做出了重要的支撑。
“今天,SDN这个理念已逐渐被很多客户所认可,浪潮网络通过不断的努力,已经把SDN这个概念转换成网络可视化的自动部署,以及智能化的运维能力,而未来浪潮智能云引擎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不断叠加AI的手段,来实现真正基于业务意图的自动化驾驶SDN平台,让业务在不了解底层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实时感知业务并自动化的调整网络。”徐露最后说。
全文总结,在“新基建”提速的今天,浪潮网络始终从企业客户的需求出发,通过在SDN领域的持续创新,真正让SDN解放了数据中心网络系统的生产力,同时又能够实现与业务的高度协同,更释放了智慧联接新网络的价值,相信浪潮网络在此过程中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一定会进一步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8年企业级媒体工作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