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有感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一生给子女写了400多封家书,字数达百万余字,占他著作总量的十分之一。他的九个子女,个顶个都是行业精英,这些子女的名字你或许不知道,但他们的父亲你一定听说过,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近代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子女身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成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

      他是如何教育的?我们就从这百余封家书中去找找其中的一些原因吧!

一:爱要及时表达,也要求子女及时回馈爱。

    梁启超与同时代的父母不同,他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爱。他不止一次在信中同时跟几个孩子表达爱意。

      1925年5月9日,他给顺、成、永、庄四个孩子的信中这样写道:你们到温哥华那天,正是十五,一路上看着新月初升直到圆时,估计在船上不知道蹭了多少次“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了,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在对孩子们表达爱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接受爱的同时也要回馈爱。

    1927年6月15日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就说过: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感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二: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做他愿意的事。

    梁启超认为,在孩子长大,有了独立思考能力之后,应该多听一听孩子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

比如:梁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留学一年后,到了该选具体专业。梁爸爸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属于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出于对父亲的尊重选择了生物学,可她对生物学并不感兴趣。梁爸爸得知后,马上写信对思庄说:庄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同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了,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适合你,你应该自己做主,用姐姐哥哥当顾问,不必局限于爹爹的话,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之路,所以赶着寄写封信。

三:教给孩子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快乐。

      1916年1月2日,在给思顺的信中说: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1928年5月13日在给思顺信中更是明确的提到这个问题:你们在爹爹膝下几十年,难道还不知道爹爹的脾气吗?你们几时看见过爹爹有一天以上的发愁,或一天以上的生气?我关于德性涵养的功夫,自中年来经常锻炼,现在越发成熟,近于纯任自然了,我有极通达,极强健,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四: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927年2月16日,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我生平最服一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当孩子们担心不能进理想的学校时,他的回答是: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

    1927年8月29日,给孩子们的️信中说: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这些饱含真情和爱的笔触,既有人生方向的指点,又有生活的细腻之美,他即是父亲,又像导师,更是知心朋友一样,注重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这种趣味,和谐,陪伴式的教育理念,不仅超前,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启超家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