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登山

喜欢登山的感觉,特别是在炎炎夏日,老天爷一盆大水浇下来,泼灭了一场即将蔓延的炎热。

走在清晨的山路上,到处是结着露水的树叶,地上的土壤浸了一夜的雨,变得跟沼泽一样,风吹过来,夹杂着夏日特有的气味,伸出手掌,感受一点微凉、一点温存,身边的一切,搅拌在一起,仿佛是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门就不戴耳机了,“带着耳朵去旅行”曾被奉为真理,可是渐渐明白个道理,耳机里的音乐,终究与自然的声音有冲突,什么样的声音,就应该出现在什么样的地方,正如红酒馆就该有《imagine》,街头巷陌就该有《六层楼》,大学毕业季就该有《致青春》,而在小森林就应该有虫鸣鸟叫,有蝶醉蛙鸣,做一件事情,就做的偏私些,去一个地方,就去的纯粹些。

阵雨过后,很多许久不见的小动物们也纷纷冒出了头,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蚯蚓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不管小孩子把他分割成几段,每一部分都可以获得重生,它有不止一个的独立思想,且都可以单独作业,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平行宇宙,将一世活成几世,这是比人类强悍的存在。至于蜗牛,或许因为周杰伦那首歌的关系,每次看到蜗牛,第一印象不是缓慢,而是拼搏,它背上厚重的壳,无论天涯海角,疾风骤雨,都视如己身,不离不弃,看来它蛮喜欢它的,并没有当成累赘,这是因为省了好大一笔买房钱吧。

没戴手机也没戴表,抬起头看太阳,可太阳也被厚厚的云层掩在后面,看来,只能与现代时间制度暂时说bye bye了。其实,我倒喜欢这样,这一瞬间,好像回到了古代,没有时钟,每个人的生活也都没有那么精细,不用把一天分成24个小时,不用掐着点儿逼迫自己完成任务,不用提前为自己的行程做出安排,只需看远方的天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天的时光,悠悠然然、不知不觉的度过。

人们不喜欢微雨的山林,却喜欢在炎热中涌入山林,在不知不觉中辜负了最好的时节,对于这一点,我表示很费解,不过,对于不怎么喜欢热闹的我来说,空濛的山林中,着实不多的人,倒也正合我意。走着走着,在青石路边,发现一张纸片,我将它捡起来,正面是一个人名,我看了一眼背面,什么都没有,我还以为会出现一个少女的头像呢,就像藤井树在马赛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第三卷里面夹的那一张一样,暗恋是低到尘埃里的欢喜,《情书》里面的情节,在我脑中一闪而过。

不一会儿,走到一座塔前,是一座7层石塔,作为佛教圣物的塔,在我眼中却并不神圣,甚至有一些鬼魅的气息,毕竟,曾经是葬人的地方,直到如今,西藏的得道高僧们也还是通过塔葬的方式告别人世,不,确切的来说,应该是断气儿的那一刹那告别的,作为一名无信仰者,有一点特别不好,就是既不相信天堂、也不相信地狱,心灵失去了最后的归宿。我觉得,在人生老病死、精神幻灭的那刻,整个世界就坍塌了,人的精神,被吸入一个永恒的黑暗之中,无法逃离。至于立碑、立塔或是著书那些事情,在我看来,都是多余之举,这些东西,说到底,都无法穿越时光,连接逝者的思念,至于塔下有无地宫,不得而知。

很快,要走台阶了,讲真的,不是很喜欢名山大川里面修的台阶,给所有人都指定了一条相同的路,每个人看到的景色也都大差不差,少了很多独特性的趣味,所有的偶然成了必然,奇遇也成了奢望,相同的路不想走第二遍,同样的主旨也让人渐渐生厌,《权利的游戏:冰与火之歌》之所以这么火,相信原因之一也是杀掉了奉为圭臬的主角光环吧。

有时候,看书害人不浅,或许是受紫式部《源氏物语》的影响,看待很多事物,总让人抱着一种物哀的思绪:美好终究只是刹那。正常来说,樱花飘落,本是很美好的事情,当粉红铺满大地,当樱花香弥漫天地,本应露出笑容,满怀欢喜的拥抱一切,可是在那刹那美好后,又分明可以看到整个花海的衰败,以及,漫漫长夜的深冬,美好,终究只是刹那。登山也是这样,不过,上山的时候,能期盼的东西毕竟多一些,不知前路几多,或许有趣的人在前方等着自己,或许埋伏着万丈沟壑,或许会鬼打墙般迷失深山中,怀着这一腔期盼,领略山路上的惊喜与神秘,总能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在爬上山顶,日出映入眼帘的刹那,红日初见,天地由黑转白,伴着一阵欢呼声,享受太阳极致的抚摸,渡过一片虚妄的时光,确实是一种享受,随着红日渐升,越过界点后,美好渐渐远去,看来,离开的时候到了。

出行,由上山变成下山,新的一天,却刚刚开始,让无数个刹那美好撑起遥远的未来,也蛮不错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后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