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70000多片秦简中,深藏着中国古人练习书法的秘密

随着近年来涌现的文化热潮,许多人拿起古老的毛笔开始练字,在书法中找寻自己对美的追求。

在学习中,有的人能领会老师传授的内容,掌握书法技巧;有的人被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所阻,放弃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另外一些书法爱好者,虽经常年练习,看似掌握了其中诀窍,下笔如龙蛇游走,游刃纯熟。但是,如明人张丑所说有一种“妍媚纤柔”之气,缺乏神气和韵味。

国庆之际,意外得到了一套《湖南里耶秦简》法帖,让我在学习之余,突然茅塞顿开。仿佛在冥冥之中,让这本书带给了我答案。

《湖南里耶秦简》是重庆出版社发行的,《中国简牍书法系列》丛书中的一套。这套丛书共21册,第一辑11册,第二辑10册,《湖南里耶秦简》是第二辑中的四册。

这套丛书集中反映了秦朝至两汉魏晋期间,四百多年历史风云际会中,文字随着社会变迁产生的变化,以及书法变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对这段书法衍变的过程有了具体、清晰的认识。

湖南里耶秦简是2002年6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中发现的。这次发现一共出土约37000多枚秦代简牍,以木质为主,字数超过20万。记录了从秦王政二十五年到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研究秦朝历史的百科全书。它让我们看到了秦朝基层管理的现状,以及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景。让迷失在久远历史长河中,那段模糊的记忆,得以真实地还原。

湖南里耶秦简的数量,为此前全国出土秦代简牍总和的十倍还多。曾经在考古界轰动一时,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考古界又一重大发现。从此,有了“南有里耶秦简,北有秦始皇兵马俑”的说法,由此奠定了它在考古界的位置。

《湖南里耶秦简》这套丛书,是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湖南里耶秦简考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张春龙,从37000多片里耶秦简中,选出较为清晰,并有书法代表性的近百张简牍。每张图片的后面附有两至三张放大的图片,并配有图片的释文。非常适合古文字研究学者或专家,以及及书法爱好者对照学习和收藏。

接下来,让我们透过《湖南里耶秦简》,来感受它的书法魅力。


01《湖南里耶秦简》让我们在古人的印迹里找到了书法自信

湖南里耶秦简是当时湖南洞庭郡迁陵县的官署档案,书写者是迁陵县衙署的基层小吏。他们每天在简牍上记录着当地的各种政务情况,如同我们现在的县志。比如:登记每家的户口、物产的归属、官府的钱粮仓储、邮政的管理,以及各种祭祀活动等。

每天在简牍上的书写,是这些小吏的日常工作,也是他们借以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不会像宫廷的书法家那样,正襟危坐、庄严肃穆地为皇帝而写字;更不会像现在的书法家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为了比赛、挣钱而讨好他人。

当时书法处于发展初期,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特征还未形成,楷书规矩森严的法度尚离甚远。再者,即使书写出现错误,也不用像欧阳询那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要拿把小刀,将错的文字刮掉,再写一遍即可。所以,这些简牍上的字体,更像我们普通人的模样,自由轻松、活泼奔放。

在里耶秦简的笔迹中,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自己对书法的自信。正如上海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朱青生,在《当卢浮宫遇到紫禁城》中所说:“走进希腊的神庙,你会感到神庙的伟大,更会感到自己的伟大。因为与神同形而自尊,因为与神同高而自信。”

在一笔一画,甚至带着歪斜的字体中,我们感受到了书法的亲切、自然。我们不再因颜体的开阔厚重、饱满大气而愧疚,也不再为欧体的严谨工整而惊慌。我们似乎找到了通往书法艺术的崎岖小径。

我们不用拿着严整的规矩,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关在艺术的殿堂之外,而是可以用这套书帖当作一个拐杖,一步步地步入艺术森林的深处,去发现和探究艺术的神秘和美丽。

02《湖南里耶秦简》为书法爱好者回溯历史提供了创作源泉

有些书法爱好者,他们常年勤学苦练,临摹各种经典碑帖。书法从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熟练掌握,感觉越练越顺畅,越写越顺滑。这时,难免会陷入一种“中年油腻”的危机之中。

书法并非常人所想象的,越流畅越好。这样书写出来的东西,更像从模具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形式上的简单模仿,缺乏内在质感,更没有艺术的韵味和鲜活的生命力。

书法追求的是由生到熟,其后,再由熟返生的一种稚拙感。如国画所说的平淡天真,这种天真有一种对自然美的展现,也有一种对未知的探索,书法亦是。因此,由生至熟易,由熟返生难。那么,如何让艺术更上一层楼,走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很多艺术家都会回到艺术的起点,往回看,去寻找艺术新的创作源泉。

比如吴昌硕所处的时代,当时主要流行的还是以二王为主的“帖学”,追求潇洒、飘逸之美。但吴昌硕却从先秦时期的石鼓文中寻找灵感,让书法呈现出一种雄强霸气、沉稳凝重的新态。他的弟子沙孟海曾称赞吴昌硕的书法“遒劲凝练,不涩不疾,亦涩亦疾,更得锥划沙、屋漏痕的妙趣”。“如锥划沙”和“屋漏痕”正是书法所说的至真至纯之境。

里耶秦简用毛笔书写在本牍或竹简上,木板和竹板都有自然的纹理,没有纸帛表面平滑。当毛笔在上面划过时,会对毛笔的行走带来阻力,表现出纸帛所没有的笔迹变化。因而,更能看清笔墨的转折和停顿,看到笔势的轻重缓急,看到书法起始之初的本真。对于书法的创作者,在探索艺术创新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03《湖南里耶秦简》囊括传承之美,窥见篆隶楷的发展轨迹

据考究,湖南里耶秦简出土的37000多片木牍,是由十六七个小吏完成的。它的书法风格多样,规律明显,艺术性丰富多姿。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郭伟民曾说,“里耶秦简发现的大批简牍字体,有古篆书、古隶书、隶中带楷书等”。

书法从“天雨粟,鬼夜哭”的苍颉造字传说,到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我们用考古实证,向世界诉说着书法的源远流长。

随着秦朝的建立,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文化上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以强化对国家政权的统治。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秦篆”,又称为“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推行的文字。

《湖南里耶秦简》从时间上来推算,正是小篆流行的时间。但里耶秦简却以隶书居多,并且,还发现了楷书的印迹。

在考古发掘中,同时出现三种书体的简牍并不多见。在这套书帖中,你既可以看到篆书的古拙,又可以发现隶书的灵动,更有楷书的端庄。不仅能同时欣赏它们的艺术之美,还能在其中寻找它们之间变化的蛛丝马迹,看到书法变迁的过程。

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短,加之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毁了许多书籍,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现存的秦朝书籍较少。因此,里耶秦简,就成为我们研究秦代历史和书法的一把钥匙。它既可作为考古研究参考,又可作为书法法帖收藏。

试想,在一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日,你泡一杯收藏多年的普洱,打开《湖南里耶秦简》,坐在书桌前。如同,当年乾隆坐在三希堂中,欣赏自己珍爱的法帖。看着散落在岁月里的雪泥鸿爪,内心的喜悦油然而生。

那个刹那,仿佛坐上了通往秦朝的时光机,瞬间来到了那个边远的迁陵古镇。看到一个个平凡小吏,正埋头在一片片木牍上书写着秦时明月的风貌。顿时,让我们紧绷的灵魂得到了一丝喘息,身体也变得轻松自由,身后的繁华,仿佛都褪去了明艳亮丽的颜色。如同,从“颠”张“狂”素的书法险绝中,回归到自然的平实;好似,吃过饕餮大餐,品味了膏粱厚味,再去回味白菜豆腐的甘甜。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370000多片秦简中,深藏着中国古人练习书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