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而陶聊茶:三十.闷黄工艺造黄茶 (君山银针产岳阳)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产于岳阳君山。君山是湖南岳阳市洞庭湖里的一个美丽湖岛,唐代刘禹锡那句“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说的就是它。君山岛古称洞庭山,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其四面环水,无高山深谷,空气湿度大,地面昼夜温差大,这样的小气候非常适于茶树的生长。

  岳阳黄茶生产历史悠久,前文说过,唐李肇写于长庆年(821年—824年)的《唐国史补》已经对岳州茶有所记载 :“叙诸茶品目: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州有顾渚之紫笋...湖南有衡山,岳州有灉湖之含膏…。”。“含膏”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君山银针这个茶的品种是中叶种,有叶宽汁肥的特点,故古人以“含膏”相谓,喻其内质丰富。晚唐著名诗僧齐己(863年—937年)在其《谢灉湖茶》里亦对岳州茶有所描述:“灉湖唯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黄。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到了宋代,饮茶之风盛行,北宋进士范致明谪居岳州的时候写了一本书叫《岳阳风土记》,书里记载:“灉湖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李肇所谓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其时的灉湖含膏已经在范致明的笔下叫做“白鹤茶”了。

  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说:“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被袁枚称为“经痴”的清代江昱也在其《潇湘听雨录》写道:“湘中产茶,不一其地...洞庭君山之毛尖,当推第一...但所产不多,不足供四方尔。”。同治《湖南省志》说:“邑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马殷,旧传产灉湖诸山,今则推君山矣。然君山所产无多,正贡之外,山僧所货贡余茶,间以北港茶掺之。北港地皆平冈,出茶颇多,味甘香,亦胜他处。”。《巴陵县志》记:“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开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遣人监山僧采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呼白毛尖。”,“贡尖下有贡兜,随办者炒成,色黑而无白毫,价率千六百,粗五十止,其实佳茶也。”。看得出在清代君山茶有“贡尖”、“贡兜”两种 ,有芽头的茶作贡品,称贡尖;刨去尖后的叶茶叫贡兜,也是好茶。“贡尖”应该就是或者其后演变成了著名的君山银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君山银针采摘工艺变革,由茶园直接摘取芽头制茶。君山银针对原料采摘严格,有“九不采”的原则: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冻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它的制作工序为摊青、杀青、摊凉、初烘与摊凉、初包、复烘与摊晾、复包、焙干工序。君山银针成茶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纯,滋味甘爽。茶芽直挺壮实、银毫满身。若春之重笋,入水即沉。群集杯底,似山峰林立,如众笋破土,黄翠相叠,茶秀水美,别有韵致。不消说喝,就是看上一看,也开了眼光。

  最早听说岳阳楼跟君山,是打北宋黄山谷“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一句。小时候对家里大人喝的君山银针产自哪里是没有概念的,只记得奶奶笑眯眯地指着瀹泡着被我称作“刀枪林立茶”的高筒玻璃杯冲我说,别乱讲,这可是太上老君做的仙茶。二十出头到君山的时候才得以一睹君山银针的老家。茶园面积不大,故君山银针产量不高,这也注定了正品茶的珍贵。在君山,悼悼二妃墓,看看斑竹林。《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践帝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传说其后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思夫心切,就出行寻找,走到了洞庭君山。此时舜帝已逝。二妃痛断肝肠,泪水撒落在湖边的竹子上,泪滴一碰到竹子即有了如墨染过的斑点,“斑竹一枝干滴泪”,诞生了君山特有的象征爱情忠贞的竹子-斑竹。

  柳毅井旁小憩,瀹一泡君山银针。品着甜美鲜醇的香茶,不禁思虑起市场上黄茶的绿茶化。由衷希望咱们君山银针发扬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洁古风,给全国的黄茶产区做个优秀表率,多做些高品质的黄茶出来,不负君山银针这绝美茶品,不负八百里洞庭这风月无边。



版权声明:本文为"耕而陶的茶"原创撰写,欢迎茶友友在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耕而陶聊茶:三十.闷黄工艺造黄茶 (君山银针产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