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我和妹妹聊起一些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事情,我们意识到现代高速而忙碌的社会发展,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还是很多的。一次偶尔的机会,我接触了樊登读书会,我觉得挺好的,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买书或者用微信读书。买的书都是技术书吧,2019年了,因为经历的不同,买了很多人力管理之类的书,商业和产品的也有,但是不多的。还有些时候会看看别人看什么书,我就拿起看看,非技术类的书,我看得很快,基本2-3天就看完了,尤其是管理类的,因为我觉得管理类的书,很多是要靠文化,要自上而下做榜样的,对技术人员的管理真的没那么复杂。对于产品类的书,我觉得《硅谷产品》讲得还不错,但是事实上只是介绍了产品的日常工作和使用的工具,适合这个对我理解产品没有多大的帮助,后面买了一本《用户力》的书,看了80%,都在讲细节的用户体验,也许是我不懂商业逻辑吧,发现依旧对我用处不大了,看着很感动,很多道理,就是不知道怎样做。很多时候会听到产品运营不分家,我就觉得可能看看运营就会懂产品了吧,于是看《运营之光》,发现里面很多案例我们基本用不上,要么没有工具,要么不合适,就这样我放弃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樊登读书会和微信读书听了很多书,一周可能10-20本吧,如《影响力》、《先发影响力》、《思考,快与慢》、《增长黑客》、《商业的本质》、《零售的哲学》、《顾客为什么购买》、《流量池》、《疯传》、《指数型组织》、《认知盈余》、《爆款》、《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第二曲线创新》、《新零售的未来》、《颠覆者:周鸿祎自传》、《名创优品没有秘密》、《裂变式创业》、《联盟》、《精益创业》、《低风险创业》、《创新者的窘境》、《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零边际成本社会》、《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创客》、《商战》、《硅谷钢铁侠》、《让大象飞》、《谁说商业直觉是天生的》、《让顾客自己来定价》、《创业维艰》、《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思维》、《上瘾》和一堆堆家庭教育和心理书。有了一些商业和心理学的基础,之后我似乎更能理解从商业和用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知道了是怎样运营的,会思考每一个运营活动抓手的逻辑是什么,背后心理学原理是什么,或者营销的思路是啥,钱是怎么花出去的,钱又是怎样来的。对管理和文化,慢慢很少提了,因为那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非常多的配置资源和设施。
30年中,在过程中也接触到很多人,了解了一些心理学,再回过头去思考曾经遇到的人,例如那个有些说起父母生气,抱怨父母没有碗水端平的人,还有被父母忽视的人。发现成年后再某些事情真的特别敏感,突然会很理解阿德勒的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或者荣格一句话“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里面,那就是你的命运”。偶尔我会和妹妹说,我学会这些教育的知识,以后就可以做帮助家庭解决问题的职业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不断把这些东西分享出来,希望可以影响到另外一些人,当然这也是我另一个测试。感受一个在朋友圈做微商的转化率,在读书这个行业。我发现其实挺难的,3-4个拉了14个去听,有3-4个付费了,我觉得挺好的。当然,家人是我不断重复说,不断推荐之后才加入的,我发现改变用户习惯是很难的,她们开始都是用微信读书的。
最近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觉知”这个词吧。我一直分享很多关于儿童的书籍,身边很多父母其实也没几个人会关注。很多时候我们不去了解,其实很难发现问题的,在人的意识里面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可能是后悔的原因吧。一个人不和别人交流,不看书,不接触一些新的东西,这样和啃老没什么区别,怎么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呢?当我们用外部的东西作为镜子照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忙碌也好,真的没时间也罢了,自己的一生不管怎样,都是自己选择。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永远等那个巨变的来临,可能这一生都在糊里糊涂的等待中度过。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和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都有一句话这样说过:“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来自我的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