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录(4月2日 晴)

图片发自App

        红学笔记(十七)

        曹雪芹说自己'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作者在那个时代受到很大的压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作者的自责,反而是对人性的另一种解读。'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对家里很有钱,那些男孩子说,千万不要学这个孩子。《西江月》是作者对自己的描述和谴责。作者在这里是在写宝玉,可又在写自己,有一点游离出去的感觉。

        贾母就笑了,说:'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外客是指林黛玉。这个时候,宝玉才正式见林黛玉。经过王夫人讲宝玉,贾母讲宝玉,然后黛玉看到宝玉,层层叠进的,最后才轮到宝玉看黛玉。'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母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作者是非常用心的,必须要描绘宝玉眼中的黛玉,因为黛玉的存在,对所有人可能没有意义,可是对宝玉有意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俊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蹙'是皱眉头的意思,'罥'是挂的意思。黛玉的眉间有一点淡淡的像烟一样的东西笼罩着,她的姿态很美,两腮上满是愁容。所以宝玉看到的林黛玉不是一个物质性的存在,表示宝玉对她有很多的疼惜,这是一个主观的描绘。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完全是宝玉对黛玉心疼的描绘,而不是实际的描绘。

        文学中有一种写法叫做全知观点,我们活在人世间,对所有事情的判断都带有某种主观色彩,可是曹雪芹常常让我们感受到,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才是真正的宽容。这一段完全是宝玉在看黛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用了很多典故,把宝玉第一次看到的黛玉画出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非常有趣。'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两个人见面时心里是一样的。贾母笑了说:'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着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认,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宝玉走近黛玉身边,又重新仔细地打量她。宝玉喜欢黛玉,所以才看了又看。他问黛玉有没有读书,黛玉说不曾读,只是上了一年学,认识几个字而已。宝玉又说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告诉了他。宝玉又问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就笑,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问他典出何处?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他又说:'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他说,恐怕又是你杜撰的。宝玉辩驳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便回答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听了这话,宝玉马上发起痴狂病了。从中国传统来讲,玉代表一种莹润的东西,石头经过人的爱惜、触摸,经过人的血汗浸润,最后就变成了玉,所谓'美石为玉'。孔子说,切磋琢磨以后变成玉。人跟人怎么相处都处不好,就是顽石相见;如果越处越好,最后达到完全融洽,就是玉跟玉的关系。宝玉听了黛玉的话:'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哭起来,急得把宝玉搂在怀中说:'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祖母对宝玉的溺爱在这里完全体现出来了。贾宝玉表面淘气顽皮,可内心却深情到惊人的地步。他哭得满面泪痕:'家里姊姊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宝玉表面看起来非常滥情,几乎无人不爱。而同时他又非常深情,人世间美好的事物如果只有他一个人拥有,这个美好对他来说就成了最大的折磨和惩罚。宝玉摔玉时像小孩在胡闹,可是他的话很动人。知道宝玉有呆病,贾母就骗他说,林黛玉原来也有玉的,因为妈妈过世了,太想念妈妈,就把玉代替她陪葬了。这显然是大人哄小孩的话。宝玉听了才好一些,把玉又戴起来。

        结尾的部分,贾母开始交代任务了:'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碧纱橱里。等过了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宝玉就说:'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他就是要跟黛玉挤在一起,贾母同意了。这说明宝玉还是小孩子,家里才会让他们两个住在一起。所以宝玉和黛玉两个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黛玉跟宝玉见了面以后,就在贾府住下来了。第一个晚上,她一个人在碧纱橱里哭,让一个叫袭人的丫头发现了。袭人本来是贾母最得力的贴身丫头,后来因为疼爱宝玉,就让她去照顾宝玉了。有一句诗是“花气袭人”,宝玉就给她改名为袭人。袭人发现黛玉一个人在哭,就问她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黛玉说我才第一天来,就招惹宝玉摔了玉,以后日子还这么长久,不晓得怎么办。袭人说宝玉每天都要惹事的,你要是为这个哭,将来会没完没了地哭。第三回结尾点出黛玉自怨自艾的个性,她总觉得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总觉得自己带给别人不安,常常一个人垂泪。第四回中,黛玉进贾府的第二天早上,她给贾母请完安,又到王夫人房里请安。她发现王夫人很忙,在看一封信,原来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家出了人命官司。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不懂人命官司到底怎么回事,也不太方便打扰王夫人办事情,就到李纨那里去了。

        作者借着这个机会,介绍了一下贾珠的太太李纨。李纨是十二金钗中的一位,她是贾府女性当中最守传统妇德的。这里有几句话带出李纨:“姊妹们遂出来,至寡嫂李氏房中来了。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作者介绍李纨说:“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有点像今天的国立大学,它是国家最高学术单位,“国子监祭酒”有点像大学校长。李纨家是一个书香世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事迹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这里很明显地点出李纨家的家庭观念其实很传统,她的三从四德的个性跟家里的教育很有关系。“取名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在十二金钗里,李纨几乎是完全没有自我的表现。她后来进大观园,也是贾母让她去陪着这些弟弟妹妹读书而已。李纨是十二金钗中一个特别的人物。她的人生是悲剧性的,才十几岁就已经心如止水,没有任何欲望,激不起任何波澜。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新录(4月2日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