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人次大迁移,为什么中国人要回家过年?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来源:张德芬空间

亲爱的,今年你回家过年了吗?

去年春节,甘肃一位女孩回家路上,大雪封山不通车,只能徒步拖着行李箱前行。

父亲来接女儿,二话不说扛上箱子,走在白雪茫茫的山路上,女孩拍下父亲的背影让人泪目。

来自人民视频

珠三角打工人自发组织“摩托大军”,拖家带口回家过年的新闻甚是感人:

摩托车队有人负责带路、有人负责断后、有人负责装备,互相照应,一路上跨越几个省,几千公里路途,甚至风雪兼程,一心朝着家的方向前进……

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多个城市倡导大家就地过年,甚至为把打工人留下来,多发好几倍奖金。

可见,回家过年是中国人非常深的情结。

自古以来,中国春运像一场盛大的迁徙,几十亿人次的人口流动,成为了全球罕见的现象。

家是中国人出发的起点,也是最后的归途。

无论多远,这一年经历了什么风雨坎坷,“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疫情挡住了回家的脚步,却挡不住对家的思念。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回家过年,不管经历什么千难万阻,隔着几千里山海河川,都想要回家?

回家,联结生命滋养的源头

朋友旅居国外多年,有一年几位华裔组了个局,约好一起看春晚过年,朋友提早一个月请好假。

大家看着春晚,互相调侃说:

这届春晚真是太差劲了,不好看。

说着说着,一屋子人却红了眼眶,声音哽咽了,似乎有资格批评下春晚,让身处异国他乡多年未归的游子,还跟祖国跟家乡保持着某种联系。

朋友说:“出国越久越是爱国,一点不假。漂泊异国他乡,思念着家人、家乡,内心脆弱不堪,一点情绪都难以抵抗。”

家对每个中国人都是如此重要,它是我们生命能量滋养的源头,是我们的根,无论我们走多远,始终都是跟家联结在一起的。

另一位朋友一直四海为家,有天到了一个美丽的古镇,不知为何决定留下来,并从此扎根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有一年她查了家谱,才知道原来祖辈世代武将,康熙年间曾调任地方任职,驻守的地方正是这座小镇。

有人问,为何来这个偏僻的古镇?

她开玩笑说,是命运的大手安排的。她对那片土地有着说不清的深情和爱,实际上是祖先能量的召唤,冥冥中生命的联结。

家族系统排列中,经常会做一个冥想练习:

孩子的身后站着父母,父母后面站着祖父母,祖父母身后站着他们的父母,依次冥想,在我们的身后站着无数祖先,每一对父母的双手都放在孩子的肩上,给他们力量和支持,代代相传。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从来不是孤单一个人,背后都有祖先家族支持的力量,这个能量是巨大的。

一个孩子无论漂泊多远,都会落叶归根,都会回到家里,这就是心灵的呼唤,家族归属感。

每一次当你形单影只,觉得自己单兵作战漂泊在大城市,仿佛一叶孤舟,无依无靠时,每一次当你觉得自己撑不下去时,请想象你的身后站着你的父母、家人、你的祖祖辈辈,整个庞大的家族能量都在支撑着你。

当你接引到这个支持的力量,相信没有什么跨不过去的坎。

也是这股力量牵引着我们,内心感到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

我们在外漂泊了一整年,和故乡的联结越发微弱,回家是修复和家族的联结,让我们的生命得到能量补充。

母亲养育我们,照顾饮食起居,给予情感、爱的呵护,和母亲的关系影响着我们的人际、情感、亲密关系、家庭、婚姻等。

父亲教育我们,建立规则,教我们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和父亲的关系影响着我们的事业、力量感、自我身份、财富关系等。

我们在节日里越充分和父母、家人联结,感受爱,感恩父母,修复和父母的关系,联结家族祖先的力量,我们的内心就会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有力量。

同时,调和外在的人际关系,疏通自己的财富、事业道路。

回家,回到生命的源头,调和内在关系,外在的人生路才会越走越顺。

回家,重新唤醒对爱的需求

美学家蒋勋回忆母亲:他在做功课,母亲在切蒜,蒜的味道弥漫过来围绕着他,这个的味道一直陪伴他长大……

母亲去世很多年后,他仍然觉得好多气味都包围着他,好像母亲并没有走。

他说:“我感谢这些气味,它告诉我生命是值得感谢的。因为有人为你煎那条赤鲳,为你把蒜泥切这么细,这是家人真正的关心。”

我想这就是家的味道,只有家人才能为你做到这么细致,这么长久,久到气味刻在生命里。

那个味道代表了母亲的爱,家的联结,是彼此情感的互动和爱的交流。

即使很多年后,物是人非,家带来的亲密的联结、爱的联结,依然被深刻地铭记在生命中,刻在心里。

一个孩子,对自己可以被很好照顾这件事是确信的,对爱与被爱十分确定,他无论走多远,心里始终有一种笃定、坚定和从容不迫,他对他人、对世界会抱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善意。

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人们匆匆忙忙,感情越来越稀薄,渐渐活得越来越冷漠、麻木。

不是我们不需要亲密,不需要情感的联结,而是我们用情感的疏离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但是,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回家就是对归属感的需求、对爱、对情感联结的需求,对这份心灵需求的重新唤醒。

生活在拥挤的城市中,越是热闹,人越是都害怕孤单和寂寞。

而家的归属感是,无论你身处何处,走多远,你知道有个家在等你,家里有人在关心、惦念着你。

你可以在家里被理解、被接纳、被关怀,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消除那些即使在拥挤人群中仍然体会到的孤独、寂寞感,内心有一种踏实、安全、信任感。

这些感觉有时候是妈妈做饭的独特香味、老家秘制火腿的咸鲜、被不善言辞的爸爸唠叨、家里小猫蹭过脚背毛茸茸的柔软……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重要的心理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才有可能去到更高的层次——“自我实现”

心理学大量研究认为,缺乏归属感的人对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等。

中国人是群聚性的自我,这是源于人的社会本能属性。

我们寻求归属,努力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联结,让我们体验到幸福感、安全感、愉悦感,心灵得到滋养,获得力量,更好地走外面的人生路。

回家的归属感可以抵御人生中的漂泊、分离与孤寂的感觉。

回家就是对情感、对亲密、对爱的重新唤醒、重新联结,保持持续的生长力。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回家是一年到头的精神慰藉和精神奖励,是最后的那个年终奖。

回家,回来活真实的自己

那些昔日北上广城市里,掌控着经济方向标的艾米丽、黎贝卡、海伦娜们纷纷回到家,变成了村里的王桂花、张彩霞、李茉莉们。

我们在社会担任各式各样的角色,就像演员披上不同的戏服出演不同的角色。

社会在我们身上烙下它的标准,我们套上了“社会可接受”的外衣,荣格称之为“人格面具”

但当我们从外面打拼的世界,退回到自我空间时,我们需要脱下戏服、摘下面具,放下我们秀给这个世界的人格面具,回到本来真实的自己。

回家是回来自己最初生长的地方,回到最初真实的、没有任何掩饰和包装的自己,回来和真实的自我联结。

布琳·布朗博士在《归属感》一书里写到:

只有在我们向世界展露真实的、不完美的自我时,当我们完全属于自己、相信自己时,真正的归属感才会出现。

真正的归属感是要你做真实的自己,不要求你改变的,当你更加真实、更加勇敢面对自己,才能更坚定、友善地拥抱生活。

而唯有在家里,我们才能卸下伪装、放下防备,如此真实地做自己。

在家里,你并不用带着头衔,扮演某种身份角色,才值得被尊重、被认可、被接纳、被喜欢。

回家就是回来做真实的自己,重新和内在的真我建立联结,激活自己最真实、最坦然的面向。

我们在内心中生出一种确定感,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这就是我在世界上存在的位置”、

“我就是做真实的自己不用担心不被接纳”、

“这是我可以信任被呵护照顾的那个世界”……

当越来越能整合好内在真我时,我们就能越来越勇敢自信地以真实的自己行走在世间。

回家是为了更好出发

蒋勋的文章《过年是件大事》写道:

“馒头蒸好,打开笼盖的一刻,母亲特别紧张,她慎重的表情也往往使顽皮的我们安静下来,仿佛知道这一刻寄托着她的感谢、怀念,她对幸福圆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祝愿。”

“父亲便裁了红纸,研了墨,用十分工整的字体写一行小字:历代本门祖宗神位……铺了红布,置放了果点,蜡烛,旧香烟罐装了米,覆上红纸,端端正正插了三炷香。”

过去春节仪式感很足,准备丰盛的食物,一家人团圆,热热闹闹,贴对联,摆香案,祭祀祖先,感恩这一年的庇佑,祈求来年家人健康平安,五谷丰登。

这些仪式寄托着我们心中的希望,表达了对春节的重视、对祖先的尊重、对生命的敬重、对天地对粮食的感恩、对万物的敬爱与珍惜。

家是根基,滋养的源头,回家是提醒我们重新和生命的源头联结,补充我们的生命能量。

春节,这个中国人心中分量最重的节日,特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哪怕过去一年过得再糟糕,再不顺,我们也可以经过一个喜庆节日的安慰和洗礼,将悲观化为乐观,把沮丧和失落化为希望和信心。

回家是为了更好的出发,经过休息,整合,疗愈,积攒能量,重整身心后再一次满怀信心和希望重新出发,迎接更大的挑战,创造更多新的美好。

台湾原住民阿美族有一段古老的诗歌:

不要再到处奔跑了,将你的视野收回来吧

当你找到了你的根,再往前走

你的视野将会看得更远

就像海洋的平行线一样是无限的……

心里有家,内心有归宿,处处是家

回家,不仅仅是身体上、物理上回家,还是心灵真正回家,身体、心灵、灵魂合一,和家人互动融合,彼此温暖和支持。

身、心、灵同回家,在家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慰藉,在培育我们长大的根系上,生长出全新的、成熟的、合一的自己。

网友说,千断,万断,断不了的乡愁;千想,万想,一心想着回家。

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年很多人为了更大的家,无法回小家过年,愿所有没能回家过年的人,所爱虽隔山海,但祝福、温柔和爱从未间断。

如果家不像家,如果心里没有归宿,在哪里都是流浪。

如果心里有家、有爱,你所在的地方就是家,不必赶在春节,什么时候回家都是团聚。

心里有家,内心有归宿,此心安处是吾家,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联结。

祝福你,每个漂泊的异乡人,每个还未找到心灵之家的灵魂,待疫情退散,春暖花开带着爱回家!

参考资料:

《归属感》布琳·布朗

《过年是件大事》蒋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追随直觉之路》约瑟夫·坎贝尔

《春节头等大事——回家过年》澎湃新闻

你可能感兴趣的:(30亿人次大迁移,为什么中国人要回家过年?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