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号傻傻分不清楚!

竹林七贤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古语云:“书画同源”最初的汉字起源就是图画,人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图形画下来,用以表情达意,方便交流。经过演变后每一个“图画”就成了人们约定熟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表意符号。后人将这种描画现象的“图画"称为——象形文。

象形文又称表意文字,包括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 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现代汉字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简体字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文字变革都是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和对生活要求的提高而改变的。

现代汉字由甲骨文发源而来,在先秦时代,文字尚未普及,主要掌握在士大夫手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施行了一系列大一统措施,文字也逐渐走向了统一,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文字。而文字普及之后,人们对于文字的美也有了追求,历朝历代都涌现了许许多多不凡的书法家,代表了那个时代对文字的审美追求。

竹林七贤

秦之李斯率先确立了篆书的典范,发展至今的篆刻艺术仍以秦之李斯,唐之李阳冰,清之邓石如,三位大家的篆书体为楷模,足见篆书本身和书法家艺术的美妙之处。

汉隶由篆书发展而来,蚕头燕尾是其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蔡邕,著有《熹平石经》。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对纷乱的时期,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生活之窘状自不待言,而士大夫阶层的官位世袭制铸就了官二代的优越生活。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真书”的创始人,确立了现代汉字的大体结构。

到唐朝时期盛行楷书,出现了唐初三大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将楷书发展完善,为世人所追捧,再到后来的楷书四大家的楷体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是为书法学者必定临摹的书体。

而简体字则由近代发展而来,确却来说不过百年历史,于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并在全国分批推行。

竹林七贤

每一个汉字的发展背后都有其传奇的故事,人们运用文字来记录历史,创作文学,也用文字来做日常生活交流的媒介,以及辨别事物,因此人与人之间都拥有自己的名字,以此来区分不同的个体。

现代人将名与字融为一体,而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的。文人墨客甚至还有“号”这一说。那么,“名”、“字”、“号”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古代的名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名字,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称为,不论你是达官贵人、王公贵胄,还是平民百姓、山野村夫都会给自己取一个名。当然名的取法也很随意,没有特别的规则,不管是小花,小芳,还是小红;狗蛋,鸭蛋,还是鸡蛋,这都可以成为你的名。

只是要忌讳不能跟皇帝的名有所冲突,不然你可能会“死全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名是不可以随便叫的,一般只能是长辈才能叫晚辈的名,同辈之间则要相互称对方的字,否则则视为不尊重对方。以三国为例,你不会在电视里看到刘备叫诸葛亮为诸葛亮,而是孔明先生或者军师。而曹操则不会叫诸葛亮为孔明先生而是诸葛亮或者诸葛匹夫。

竹林七贤

字,一般是对名的补充或者解释,如岳飞,名飞,字鹏举,此处字则是对名的解释;再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此处则是对名的补充。以前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是不是会混淆,诸葛亮到底是叫诸葛亮还是叫孔明,还是叫卧龙先生呢?

古人脑洞真大,真是复杂呀

当然,字不一定是要对名的补充或解释,也可以是对自己的警戒或者其他,像韩愈的字,退之,则是因为觉得自己太过于骄傲自大而取来告诫自己要谦虚。

字,主要存在于士大夫或者文人这一类知识份子当中,普通老百姓一般不会给自己取字。

除了字之外,文人墨客则喜欢给自己取个“号”,这有点像我们今天的作家“笔名”,主要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而政治家这一类知识份子是很少给自己取号的。

号,最早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像众人熟知的“鬼谷子”,鬼谷是王诩先生隐居的一座山谷,在此传业授道,弟子名言天下,后人以此为其“号”,“子”则是古人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一词,

如孔子,表示孔先生;老子,表示老先生;孙子,表示孙先生,儿子,表示儿先生(当然历史上并没有儿子这位先生,只是如果你姓儿的话这样叫也无妨)。

竹林七贤

号,取法通常以文人所居住的场所为为参考,像王诩,以鬼谷为号;诸葛亮以卧龙岗为号;苏轼以“东坡”为号;郑燮以“板桥”为号;杜甫以“少陵”为号;

另外文人也时常以自己喜欢的事物为号,欧阳修以“六一居士”作为自己的“笔名”,他自己写道“吾家藏书有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陶渊明的“笔名”则比较随意,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看完了本文,不知你对名,字,号的了解有没有清楚了些呢?有没有兴趣也给自己起个“笔名”玩玩(zhuangzhuangbi)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字、号傻傻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