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如初04

  不得不说,网络的迅猛发展,的确,为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比如说在褚页禾终于一不小心录入G师大并一 不小心进了个她由于父亲朋友的一句话而临时起意加报的会计专业后,她便被人以迅雷之速拉入了班群……而拉她进去的人,正是于木宁同学。那时褚页禾以为……于木宁同学,是女生。然而并非如此。于木宁同学,是一个一米七八高高瘦瘦的男生。褚页禾当时却并不知道,一心以为是可爱而又热情的小姐姐把她拉进了班群,三天后才云里雾里的明白,于木宁同学,真真切切的是个男孩子。当时的讨论如是进行――

  “你不是女生吗???”一脸惊讶。

  “我是男生。”一脸正经,略带委屈。

  “哦,你的名字……”

  “我爷爷本来是要给我取名于露华的。”

  “那还是叫木宁吧……”

  相似的灵魂方能产生长久的共鸣,而共鸣,与是否见面,并没有关系。褚页禾喜欢在网上与人交流,而厌恶与人当面交谈,她喜爱阅读文字时,反复咀嚼的美感;喜爱一字一句打出自己心情时,在静谧之中,沉默思虑的美感。

  后来进入大学了,大家都说,褚页禾很活泼,大约是在班群里发言过多吧,于木宁亦是如此。

  开学时是坐火车去的,七个小时漫长的车程,褚页禾和褚父却只买到了站票,幸好车上有好心的叔叔阿姨,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儿女吧,于是让褚页禾,也有机会多坐坐。褚页禾由心底感到,世间还是好人居多。

  车上啊,有形形色色的人,譬如刚刚送完儿子去学校的叔叔阿姨,带着狗尾巴草和松子赶去深圳的幼师,去外地探亲的爷爷和孙女,还有,和褚页禾一样,奔赴大学的少年。他们一同待在熙熙攘攘的车厢里,吃喝睡觉,讲自己的故事,听别人的故事。人间啊,百无聊赖,却还总是很喧嚣,漫长的七个小时,在这狭小的车厢中,好像也不是那么漫长了。

  下火车,转班车,抵达。

  记得暑假在QQ上聊天时,有一段插曲,褚页禾加班助时,验证是这样写的:“美丽可爱的学姐,我是褚页禾。”学姐回:“学妹嘴真甜!”“那学姐是不是要奖励我什么呢?”“嗯,你想要什么呢?”“一个拥抱吧。”“好。”

  当褚页禾走到一教大厅看到学姐时,忽然就想起这段话了,却莫名生出一股,遥远之感。其实所谓拥抱,是没有人记得的,网络,总是迷惑人心的。

  组织何中寿同学带褚页禾领军训服,回宿舍。开学第一天,算是寥寥将收场。

  褚父连夜赶回家中,而褚页禾也开始整理从家中带来的零七碎八的东西,然后,结识,新同学。褚页禾才二十岁,却恍然觉得,时间太匆匆。她好像还在那年初入高中的时候,大家已经整整齐齐坐好,班主任站在讲台上,只有她慌慌忙忙赶来,占下那最后一个位子,又慌慌忙忙奔出,寻个凳子。那时候多热闹啊,一个教室里坐着七八十来号人,大家吵吵嚷嚷,你一句我一句,还是初相识,却如故人归,没有猜忌,没有抱怨,没有矛盾,懵懵懂懂的相知,正是青春应有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光同尘·如初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