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三节05

四、陶瓷

(一)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区别

1、胎质不同:陶器用黏土,烧成较粗松;瓷器用瓷土,烧成很坚致。

2、用釉不同:陶器大半无釉,或用釉粗陋;瓷器一定有釉,而且釉料越来越精致。

3、火候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左右。

(二)中国陶瓷的发展

1、从陶器发展到瓷器:经历了漫长的过渡阶段,那就是半瓷质陶器,瓷质陶器远在殷商时代已经出现,至汉代渐趋成熟,原始瓷器施有釉料,釉色青黄,故称“原始青瓷”。到了六朝,青瓷已经完全成熟,取代了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2、六朝的青瓷:

(1)六朝的青瓷产地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并且逐渐形成“南秀北雄”的不同风格,正式奠定了南瓷器两大体系。六朝青瓷以青瓷鸡头壶和仰覆莲花尊最负盛名。

(2)六朝青瓷造型设计丰富多样,以仿动物造型为主(鸡头壶),同时仿植物花卉的造型与纹饰设计也已经出现。

3、隋唐两代:

(1)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白瓷以北方河北的“邢窑”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名,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

唐瓷装饰以花卉纹为主,装饰方法繁多。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然后上釉,这

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的一步。

(2)唐代最具特色的陶瓷器还数被称为“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它主要采用黄、绿、白三色釉料,利用铅釉易于流动的特点,造成淋漓变化、绚丽华滋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还远销到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各地。制作地点主要在长安和洛阳两地。

唐三彩(唐)(名词解释):

(1)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此外也有涂蓝釉的,出土数量甚少,亦较珍贵。这类作品,大抵流行在开元时期。满施蓝釉的陶驴,是一件杰出的作品。

(2)唐三彩的制品,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寒。几乎包括了生活使用的各个方面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以及家具、建筑模型等。各种壶、杯、盘、盒、炉、奁、柜、枕等,都是样式新颖,色彩绚丽。其中如丸壶,又称万年壶,是藏骨灰用的,形体浑圆饱满,壶身近于球体,风格优美,体现了唐代丰满健实的艺术特色。唐三彩人物,塑造有妇女、文官、武士、牵马俑、胡俑、天王等,大体都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划出其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唐三彩动物,有鸟、狮、骆驼、马等。

(3)唐三彩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左右焙烧。因为它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根据器物的不同品种,唐三彩采用轮制、模制和塑料等制作方法。

釉下彩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有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胚(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显得晶莹透亮。

4、两宋时期  

1)两宋时期,中国陶瓷生产得到空前发展,官窑、私窑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兴起。青瓷以汝窑、官窑、钧窑、耀州窑和龙泉窑(哥窑、第窑)成就最高。

①河南汝窑:以淡天青为主调,色感清逸、高雅,号称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冠;

②河南钧窑:釉色青中带红,风格妍丽,呈乳浊现象,称“窑变”;

③陕西耀州窑:釉色呈橄榄般黄绿,主要用刻花、剔花的装饰手法,有浅浮雕效果,所饰植物纹样枝健叶茂、浑厚饱满,颇具唐风余韵;

④浙江哥窑:釉色呈粉青或米色两种,釉面布满冬天江河冰裂般的开片,别具一种自然、古朴的意趣;

⑤龙泉窑(第窑)属南方青瓷体系,胎薄釉厚,器皿转折处釉薄露出胚色,称为“出筋”,釉色呈翠青或粉青,晶莹清澈,润如碧玉。

宋瓷在造型与装饰设计上都有许多独创性的成就,其中尤以梅瓶的造型最具鲜明的时代特色。

梅瓶:梅瓶是一种小口颈短、丰肩圆润、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2)宋代南北的白瓷(宋代的白瓷已有了南北的区别)

①河北定窑:白瓷釉色白中泛黄,色感暖和,釉薄透胎。

②江西景德镇窑:白瓷白中泛青,明澈温润,色质如玉,称影青瓷。(两窑均以刻花、印花装饰为主)

③河北磁州窑:白瓷白色微黄,装饰方法独特,结合中国画的技法,以毛笔在瓷胚上绘画,内容多人物、山水、花鸟。

④江西吉州窑:黑釉瓷,独创木叶贴花和剪纸贴花的装饰手法,形成真切自然,形简趣浓的独特风格。

3)宋瓷的造型和装饰设计(宋瓷在造型与装饰设计上都有许多独创性的成就)  P99

①造型样式丰富:宋瓷中的玉壶春瓶、梅瓶、葫芦瓶、凤耳瓶、提梁壶、诸葛碗等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品种。

②造型风格:简洁优美,比例尺度恰到好处,达到非常完美的境地。

③宋瓷的装饰手法:刻花、划珍珠地、绞胎、开片、呈兔亳、油滴和玳瑁状的结晶釉,木叶贴花、剪纸贴花和釉下彩绘等,既有传统方法的继承,亦有创新之法。

④装饰题材:一反过去习惯的规矩图案,代之以清新活泼的飞鸟、草虫、山水、人物、诗文书法等;装饰表现挥洒自如、简练有致。

5、元代瓷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元瓷的突出成就,是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瓷器。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蓝花瓷”,青花属釉下彩绘,多为“白地蓝花瓷”,色调清新明丽,风格淳朴雅致,与民间蓝印花布形同双壁,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釉里红是继青花以后,景德镇瓷匠创造的姐妹品种,属于釉下彩瓷,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形成红色花纹,有如凝脂般的华丽效果。元代陶瓷在造型设计上一般很大,胎骨厚重,粗犷有力。

青花(名词解释)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

釉里红(名词解释)与青花瓷同时期,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可以说与青花瓷并驾齐驱。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花纹,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后,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柔和美观。釉里红的制作是钧窑紫斑釉演变而来的。钧窑的紫红斑纹原为自然形态,其形有的像蝙蝠,有的像鱼,其后渐次为人工所控制。釉里红常常与青花配合装饰,称青花釉里红瓷,或叫青花火紫,形成一种别致的装饰纹样。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的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

6、明瓷: 

(1)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景德镇设立了官窑。明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青花瓷、五彩和单色釉方面,青花瓷是主要的产瓷品种,以宣德年间所产最佳。明瓷的装饰手法,彩绘已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陶瓷已由“青瓷时代”进入了“彩瓷时代”。

(2)青花瓷:色泽浓艳,色深处有黑疵斑痕,以后各代青花都无此特点。

(3)五彩:成化年间创制了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又在斗彩的基础上烧成了五彩瓷。

(4)造型样式:天球瓶、双耳扁瓶、无柄壶、绣墩和各种方形器等,风格淳厚、朴实,介于唐的饱满和宋的挺秀之间,更加注重实用的效能。

(5)装饰手法:彩绘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陶瓷已由“青瓷时代”进入了“彩瓷时代”。明瓷彩绘的题材和手法深受国画的影响,除了传统的山水、人物、动物和花鸟等图案以外,还出现了外来题材。

(6)单色釉:烧成了甜白、红釉、绿釉、娇黄等丰富品种。尤其是永乐年间烧成的温润纯白的甜白釉,釉白如雪,为明清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7、清朝时期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

中国陶瓷生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景德镇仍为全国的瓷业中心。康熙朝还创造了极为名贵的珐琅彩瓷器,后人称“古月轩”。清瓷在制作水平上远远超越了前代,而在设计意匠上,清瓷欠缺较高的美学境界。

(1)在造型设计上:能烧造更加复杂的器形而不走样,细部处理也极为精细。康熙瓷的造型多刚

健、饱满,但也有牵强附会之作。雍正瓷造型较为灵巧、雅致,创造了不少仿花果和器物形态的成功作品。乾隆瓷尚奇巧。

(2)在装饰设计上:除了传统题材以外,清瓷盛行故事入物和吉祥图绘,长篇文字的装饰也颇具特色,同时还出观了西画采用技法和题材的瓷绘作品。清瓷的装饰追巧,风格趋于华缛。尤其是乾隆瓷的装饰,繁冗堆砌;总的来说,清瓷在制作水平上远远超越了前代,而在设计意匠上,清瓷欠缺较高的美学境界,而且不乏既不实用、又不美观的败作。

中国古代瓷器设计以其精巧多姿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在世界古代设计史上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三节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