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之学校对孩子的影响(21天读书笔记打卡活动第6天)

      继续学习分享《自卑与超越》,今天的主题是学校对孩子的影响。

      今天的关键词是“不设限”。不设限:孩子的发展有无限潜能,家长和老师不应给孩子下定义而是去激发孩子潜在的能量,同时要引导孩子不给自己的发展设定限制。

      一、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儿童的极限,而在于他们的自我设限。

      我们在教育中应该做的是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破除生活中孩子给自己能力所加上的重重限制。“爱迪生小时候被退学”的故事能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爱迪生还是小孩的时候,有一天从学校放学回家,把一张小纸条交给他妈妈说:“妈妈,我的老师将这纸条递给我,并说只有你能看。他说的什么呢?”

      他妈妈边看边流泪,大声读给孩子听:“你的孩子是天才,这个学校对他来说太小了,没有好老师可以训练他。请你自己教导他。”

      爱迪生的母亲过世很多年之后,有一天,他经过衣柜时,看到当年老师写给他妈妈的折迭的信。他打开,信上这样写着:“你的孩子有精神上的缺陷,我们不能让他继续留在学校就读。他被退学了。”

      爱迪生读信时,心情变的非常激动。然后,他在日记上这样写道:“汤玛士.爱廸生是一个有精神缺陷的小孩,但他的母亲把他改变成为世纪的天才。”

      当老师给爱迪生“设限”的时候,母亲的一个爱的谎言,使得爱迪生保持了自信。也正是母亲对爱迪生的“不设限”,才会有未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

      二、老师的重要性-第二父母

      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父母一样,老师也是孩子人生的向导,他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儿童早期错误是持续下去还是得到纠正,关键在于老师。

      当孩子第一次跨入校园。他面临的是一次社会生活的新考验,他需要开始学着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与人相处,这将暴露之前家庭生活带给他的所有弱点。而发现学生的困难,纠正家长的错误正是老师的职责。老师是最适合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人选。

      1、老师应该像母亲一样,真正的对孩子们感兴趣,和孩子建立纽带。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让他们相信自己既然能在某一兴趣上取得成功,在其他兴趣上也是一样。当孩子在某门功课上建立信心后,让他们将兴趣转移到其他点上也就相对容易。

      2、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孩子对于合作最初的认识,来自于父母的关系,但是如果父母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学校就需要承担起补救的责任。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我们往往重视竞争而忽视合作。无论在竞争中出人头地,还是落在人后、心灰意冷,对孩子来说都是灾难。无论竞争胜负,他们的关注点都始终集中在自己身上。生活目标不是奉献与合作而是为自己争取一切可能。因此,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更要让孩子懂得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3、不要将遗传因素当作管教失败的借口。儿童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后,就会依据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给自己的发展设定限制。影响心智的并非缺陷本身,而是孩子对缺陷、对自己未来成长道路的态度。对这一选择有着最大影响的是教育。智力发展最大的要素是兴趣,而阻碍兴趣发展的是灰心和恐惧,而非遗传。每种出类拔萃的能力背后,都是持久的兴趣和训练。——让人不禁想起《刻意练习》中的观点。

      综上,老师对孩子子的一生可能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好老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我的老家,我的很多当年不爱学习或成绩差的同学现在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知道对他们来说,成为一名老师只是被迫的职业选择,将其作为钟爱的事业倾注心血的凤毛麟角。这也是小城市的教育水平低于大城市的根本原因。我们要知道,教育从不简单,它不是为解决实质性问题存在,也不为灌输知识而存在。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的真正的唤醒。

      “教育”的拉丁语本意是“激发”,寓意为激发并唤醒潜伏在每个孩子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唤醒孩子的内心,解放孩子的智慧,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勇气和合作精神。而老师,就是激发的一把钥匙。如果生活中孩子没有遇到这样的好老师,不如,我们家长变成孩子的良师益友,来激发孩子的潜能。我们需要做的是与老师多多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各种表现,并根据这些表现来挖掘孩子的底层需求。

      在文章最后,我列举了书中举例的一些表现和对应的分析,还有怎么对症下药。

1、忘记作业或弄丢课本,说明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不感兴趣。我们必须找到他们厌憎学校的原因。

2、不愿加入别的孩子的游戏,说明孩子有孤立和专注自我的倾向。

3、完成任务时总是需要帮助,或者只有在受到表扬时才愿意学习,说明他缺乏独立性和渴望获得支持。

4、调皮捣蛋、惹是生非、逃学的孩子,往往责备和惩罚对他们毫无效果,接受惩罚时不仅不会哭,还会笑。他们宁愿被责罚也不愿被忽视,破坏行为的惩罚对他们来说只是为了赢回关注所付出的合理代价。这类孩子的目的就是想要成为关注的焦点。

5、最常见的-懒惰的孩子。懒惰的孩子几乎都是野心勃勃却害怕失败的孩子。懒惰的孩子从未感受过真正的失败,因为他们从未真正的面对挑战。当需要竞争时,他们就回避问题或是拖延决定。每个人都相信,如果自己不那么懒惰,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懒惰的孩子在白日梦中寻找安慰:“只要我想做,没什么做不到的。”通过麻痹自己,他们都可以对失败不以为意,只要告诉自己“我只是懒,并不是不能”,就重拾自尊。

6、同伴中的“孩子王”,大部分领头的孩子感兴趣的只是可以统治和支配他人的地位,只有满足这一要求,他们才肯加入到伙伴的群体中去。但大家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为他人着想的领袖,这类孩子的未来往往不会一帆风顺。

下面以懒惰的孩子举例怎么引导孩子。

      如有一名懒惰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孩子。谈话中我们可以先提问;“懒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人会犯懒?”“懒孩子为什么不改?”以及“有哪些方面需要改?”

      孩子会和我们一起讨论,并得出结论。懒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就是谈话讨论的对象,但问题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会感兴趣,并从谈话中获益良多。如果面对批评责备,孩子往往会对抗反而什么都学不会。但如果去倾听一场心平气和的谈话,他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会有助于改变看法。


      写完本次分享,心血来潮想与儿子展开一场关于溺爱话题的谈话。想准备以下几个问题:溺爱是怎么来 的?为什么家长会溺爱孩子?溺爱对一个人有坏处吗?

      最后,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集思广益收集关于独生子女溺爱话题谈话的切入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卑与超越》之学校对孩子的影响(21天读书笔记打卡活动第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