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随感

今天是元宵节,是老家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老家人很少称这个节日为元宵节,而是叫“过十五”,这一天不吃元宵也不吃汤圆,却像过年一样极为隆重的做一大桌丰盛的菜肴。有些外出打工的人,过年不回,但元宵节却回家,因为这一天要给已故亲人、祖先送灯。所有单位都会放假,学生这个时候也没有开学,家人还依旧团圆在一起,很热闹。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了年,才会出现真正的返工潮。

小时候很讨厌这一天,因为这一天特别累,我要跑很多地方去送灯。

可能是历史原因,我家先人葬的地点非常分散。这一天,我们吃罢午饭就要出发,需要先去几公里外的祖坟送灯,小时候车少,都是步行过去,印象中每年的这一天十有八九都会下雨,那时候还没有村村通,都是泥地,走路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经常出现鞋子陷进泥里,半天拔不出来的情况。

到了之后先给祖坟送灯,然后要去附近村庄一些稍微远门的亲戚家拜年,再转战附近的“老坟山”(老家把坟称为老坟),老家山多,人去世后基本都会埋在山上。坟山很高,爬起来是真累,埋葬的地点也很分散,没有一个年长者带着我们去辨认,我们还真是找不到哪个是太太(老家话,比爷爷高一辈的都叫太太,男女都这么叫)、哪个是大爷、哪个是二爷,所以我总紧紧跟着大部队,生怕掉队找不到地方。弯弯绕绕,好容易把这边的灯送完了,就得趁着天还没全黑,赶紧回到自己湾(应该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老家的村人口很分散,湾是比村相对小一级别的住户相对集中的“部落”,一个村会有零散分布的很多个湾)里的老坟山送灯,这里埋葬的是相对最亲近的先人。一般赶到这里天就完全黑了。

所谓送灯,是在每一座坟前点一支蜡烛,蜡烛需要用纸糊的或者塑料灯罩围起来,以免被风吹灭。然后在坟前用树枝画出一个区域,烧纸磕头,烧纸不能出了这个圈子,出了先人就领不到这笔钱了。一边烧纸一边说,请先人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工作顺利,发大财等等。然后放炮,鞭炮和烟花都得有。大城市元宵节有烟花表演,其实远没有老家正月十五热闹,站在坟山往四周看去,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到处都是烟花,亮如白昼。如果是大晴天,还得提防山火,遇上晴天的话,总要烧几座山,这样规模的烟花爆竹鸣放,加上冬季的干草,真是干柴烈火,一碰就着。有的湾会提前安排一些青壮劳力带着家伙提前防范,发现一处隐患马上扑灭。

送灯要与天气做斗争。天晴的时候要防风,尽管蜡烛有灯罩护着,但毕竟灯罩没有顶,扛不住大风。经常风大的连蜡烛都点不着或者刚点着就被吹灭了。天阴的时候要与雨雪做斗争,衣服、鞋都湿了,蜡烛不好点,纸不好烧,炮不容易放。对于年幼时的我,着实是一番挑战。

然而纵使小时候很讨厌,现在却格外怀念。长大了才明白很多以前无法理解的道理,可惜已经晚了。

从大四实习开始,我就再也没有在家过十五了,也就没有机会送灯。一晃八个十五就这么过去了,总想着一定要找个机会回家送灯,无奈身不由己,只能想想。希望明年,回老家过十五。

你可能感兴趣的:(元宵节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