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农村每当有什么红白喜事的时候,办事的主人家都会找很多村里人帮忙,这和城里花钱请人不一样,能不能找来人帮忙,主要就看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处的怎么样,这时候就能体现每户人家在村里为人处世的能力了。一户人家可能要隔上好几年才会办一次大事,有的人家一辈子也办不了几回,所以有时候会格外的隆重。
请来帮忙的基本包括总管、支客、礼房、接客、菜房、打调板、饭房、调席、酒水、茶水、添饭、洗碗等等。每个岗位职责分工相对明确。
总管是总理各项事务,有时会帮主人做一些决策,一般都是村里比较有名望的人担当,他们经历的场面较多,对一些习俗和礼仪也更了解,通过他们的安排与协调,保证主人家的事情办得合理而又体面,这是总管的职责也是他的荣耀。支客不一定会设,一般是主人家要有很多客人的时候才安排这个职位,支客仅次于总管,主要是管理和客人相关的事情,相当于二把手。主人在遇到不会处理的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请教于总管和支客,农村人也爱面子,酒席差点倒不要紧,但不能在礼节上有亏欠。因此,一些老规矩和习俗就在农村的酒席中传承下去了。
礼房是收礼金的地方,一般会单独设一个屋,靠着窗摆一张桌子,礼房一般设三个人,一人负责接收礼金并报数,某某某多少钱;一人负责给客人递一支烟和主人回送的礼物,一般都是一包糖果,当然如果是白事的话,就只有一支烟而没有回礼,这两位一般都由主人的亲戚担任,因为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代表主人,同时涉及礼金,也只有自家人才最放心。还有一个位置,是留给记录人的,他用毛笔在本子上记下来宾的礼金数。这个人必须写一手好字,在农村要找这样的人并不多,能胜任的一般都是村里文化比较高的人。他在正期的前一天,还要写几副对子挂在主人的大门上和窗户上,一般从对子上就能知道主人家是办什么喜事了。他还要写一份执事薄,上面写了每个人的岗位,是一份临时的组织架构书。他在写对子和执事薄的时候必然会被大家围观,平时调皮的孩子也会认真看人家写字,平时大声说话的人也会安静下来,保持着一颗敬畏的心,这份荣耀是书写者独享的。这也是中国书法地位在民间的一个缩影,在农村,能写毛笔字的人,就是能识文断字的人,比较有地位。
送礼金或者说是随份子在农村也被叫做送人情,所以记录礼金的本子叫人情薄。而就是这样一个本子,它既是一份礼单,也是一张社会地图,记录了主人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个人情薄在事情办完后会被当做一个重要的物品被主人认真保存起来。主人将来回礼就会把本子拿出来看看,这样才能使自己回礼的时候不亏欠别人,看到这个本子时,很多尘封的记忆和故事也会活过来。
接客是按照主人预计的客人多少设定的,一般也是由主人的亲戚优先担任,或者是村子里形象比较好的人担任,一方面需要跟主人比较熟,认识大部分主人的客人。一方面形象好,主人也比价有面子。接客的需要出门迎接一段,给客人递上一支烟,告诉客人礼房在哪、酒席在哪开。因为事情不一样,接客的工作也有些差别,一般而言结婚是最隆重的,设置的接客也最多,在新娘子到的时候,需要把新娘子的送亲人接到贵宾接待室,把新娘的嫁妆搬进家。满月酒和白事也颇为隆重。乔迁升学和祝寿则没有那么隆重。
在九十年代,办酒席需要提前好几天准备,因为那时很少有现成的食材。而且因为交通不方便,远道而来的宾客不能够当天返回,会在主人家住上一两晚。所以接客的还会去各家借被子,主人会把每位来宾安排到附近的亲戚家或领居家休息。
菜房几乎都是妇女的天下,一般由村里厨艺最好的妇女主持厨房的工作,其地位颇高,属于帮忙人里面的三号人物。菜房里面有洗菜、切菜和炒菜,基本上每个人对每一摊活都能上手。当然,最重要的炒菜的工作还是由主厨来掌勺。有时候菜房也有男人的位置,一般都是做主厨的。
打调板的是臂力强大的两位男同志,开席后,每人端一块调板把每道菜送到各个桌上。
饭房呢,同样也是女人的天下,一般是两到三个人,主要负责蒸米饭和一些扣菜,相对于菜房,对厨艺的要求要低一些。在农村,扣菜是必须要有的,而且必须有好几样,比如梅菜扣肉,土豆排骨玉米面,糯米丸子等,一般至少有两样,若是主人家有钱,可能扣菜还会多一两个。
菜房、饭房、打调板算是一个大类的,基本都由主厨管。
调席的工作主要是在开餐时上碗筷和菜。在早些时候,因为各家的桌椅板凳都不多,调席的还会代表主人去各家借桌凳,一般都是八仙桌,条形板凳。桌子和板凳底下会写上桌椅主人的名字,借完之后好归还。自己管几桌,就要负责借到几桌桌椅。
酒水是和调席分开的,由两个人专门负责。在农村去随份子也叫“走人户”或者“吃酒”,所以酒的地位酒特别重要。农村吃饭有句话叫“怪酒不怪菜”,就是菜不好不能责怪,但要是酒不好,那一定是主人家不大方了。所以酒水是很重要的。一般一桌是一瓶白酒、两瓶啤酒和一瓶饮料。对于小孩而言,饮料难得喝上一回,小孩吃酒就是冲着饮料去的。要是能把酒席上剩下的饮料带走,那可是格外的高兴了。现在大家对于酒水都没有强烈的需求了,加上自己开车,酒水基本不喝了。
茶水、添饭、洗碗是最轻松的事了,一般都可以相互帮忙,有时会有一些亲戚兼着,不一定有“正式编制”的。
一般办酒席需要事先找风水先生看个日子,白事虽然来的突然,但也会尽量选一个靠近的合适日子下葬。摆寿则依寿星的生日。日子定下来后,还需要办事在前一两周开一个筹备会,一般包括主人和离主人近的亲戚、总管、支客、主厨。筹备会大家会评估一下有多少来宾,照此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食材和帮忙的人。
在婚礼上,会有一两桌特别的饭菜,这是个新娘的送亲人准备的,这一两桌的荤菜要多几个,都是专门为这两桌的客人隆重准备的,一方面是盛情款待送亲人,一方面也是告诉送亲人,男方家里粮食丰饶,新娘过门后肯定饿不着。菜上完之后,娘家人的长辈,一般是新娘的姑姑,会拿出一个红包给主厨,表示对饭菜很满意,感谢大家的辛苦。主厨会把红包分给大家,包括菜房、饭房和端调盘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资越来越丰富,需要帮忙的人就少了,以前可能是一家两个大人都要去帮忙,后来考虑到大家都要养家,一般是一家出一个劳动主力,只有关系特别好的邻居和特别近的亲戚才会全家都去帮忙。再后来,菜房和饭房就没有了,而是专门找一支队伍来做,他们会临时搭几个灶台,还有全套的碗盘桌椅,主人家也不用找那么多人来帮忙。费用一般按照酒席的桌数结算。由于一次性碗筷的普及,洗碗的人也少了,只需要洗盘子的就够了。
生产力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酒席也在渐渐地改变。酒席越来越城市化,那样一种古朴的农村人邻里间的互助也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