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关于孩子打人的话题。
孩子打人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曾经有位爸爸就跟我说,因为儿子打人,自己几乎成了众矢之的:
我儿子一直有打人的问题,和别的小朋友玩着玩着就会推打对方。我和老婆用了各种方法教育,但收效甚微。
刚上幼儿园那会,我经常接到老师电话说谁谁今天又被你儿子打了、推倒了……最惨的是第一次家长开放日,在众目睽睽之下,儿子拍拍这个,逗逗那个,到了晚上就有一些家长在微信群里表达了不满……
很多家长在谈到孩子的问题时,都会说“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怎么办”、“这孩子就这样”……来表达自己的困惑、苦恼。
但凡事总有原因。普遍来说,孩子打人,主要是受下面几条因素影响。
年龄
拿1岁左右的宝宝来说,每个妈妈都有被孩子或打或咬的经历。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能说话,只好通过咬、打等动作来表达情绪,哪怕是表达善意。所以,1岁左右的宝宝孩子咬人,也许是在通过牙齿来释放压力,或者是在跟你说“我喜欢你”呢。
到了2、3岁,口、手、脚就成了他探索世界的武器。另外,这时候的孩子“行动快于语言,情绪急于意识”。他们情急之下的攻击可能是在表达“你别挡着我”、“那是我的”、“我不想这样”、“我不爽!”的意思。
等3、4岁以后,如果孩子仍然有比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情绪不被接纳、家庭暴力、父母的过度责罚等等。
家长的无意强化
其实有时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教孩子打人。
比如,我们常常说“打人不对”并伴以责罚。这不仅没教给孩子正确的应对方法,反而,可能因为重申不好的行为来“强化”孩子的错误。
或者,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会因为孩子发脾气、打人而满足他的要求,那孩子只会更习惯打人啦。
而有的家长会说,“男孩子打打架很正常”、“打架能让孩子更坚强”等等。更有甚者,当孩子打在自己身上,有的家长还会笑脸相迎。连家长都提倡孩子打人,孩子又怎么能爱好和平?
另外,一些“爷爷奶奶式”的教育方式也不太好,比如孩子摔倒了,就要打地板;撞到了,就会骂桌子……这可能会让孩子养成,“谁让我不爽我就打谁”的意识。
为了吸引别人注意
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缺少关爱、有情绪等原因,通过打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这种现象在幼儿园更为常见。我们的错误就在于,常常没有分析原因,便想当然地给孩子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
受家庭环境及电视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对那些生长在暴力阴影下的孩子来说,他们无法体验和学习通过平和、友好的方式去解决冲突的能力,而只能学会暴力。
除了受父母影响,电视也可能在教会孩子打人,比如,过于暴力的动画片、影视剧。值的一提的是,电视里的负面新闻如打斗、凶杀、战争等,对孩子的影响更为严重。
知道了原因,那我们该怎么帮孩子解决问题呢?
别急,我们先听听牛牛的故事。
三岁的牛牛和妈妈一起去阿姨家串门。
中午妈妈和阿姨在厨房做饭,牛牛就和阿姨家的妹妹在客厅玩小汽车。
虽然,妈妈对牛牛千叮咛万嘱咐,可还是“出事”了。
客厅传来“哇”的一声,妈妈们赶紧冲进来。
妹妹脑瓜上一块红印,正哇哇大哭。
而牛牛正站在那,手里抓着小汽车。
妈妈赶紧跑过去安慰妹妹。
然后揍了两下牛牛屁股,“你这孩子,不是说了不许欺负妹妹吗?太没规矩了!”这样一来牛牛也哭起来了。
妈妈不好意思的对阿姨说:“真不知道该拿这孩子怎么办,他总爱欺负比他小的孩子。”
牛牛郁闷的看着妈妈试图逗妹妹笑,而妹妹则把脸埋在妈妈怀里......
以上场景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妈妈从一开始,就设定了牛牛是个“坏”孩子。
每一次我们跟孩子说“要做好孩子”的时候,都暗示他可能是“坏”的。
很多爱打人的孩子,通常是个气馁的孩子,他觉得只有当自己显得很厉害,才有价值,但他并不怀有恶意。
妈妈急于打牛牛,很大程度还是因为面子挂不住,然而不能因为这样就伤害孩子。另外,自己的妈妈看起来更在乎小妹妹的感受,这对牛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同时,两个妈妈对果果的过分关注,反而会加强果果的受挫感,从而过分依赖妈妈。
所以,对于牛牛,我们先不要做任何令人气馁的评论。
因为消极的评论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表现出相信牛牛有能力和果果玩的态度,比任何语言更能达到效果。
同时让牛牛明白,如果他愿意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和妈妈再来做客,否则就不能和妈妈一起来。
而对于果果,妈妈可以淡化处理。
“妈妈知道很痛,不过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是在帮她学习接受疼痛。
听完这些道理,你对孩子打人问题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
说到底,当孩子打人,生气归生气,但我们的解决方式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认可孩子的情绪
越小的孩子,越会因为不能很好地表达情绪,而对别人施以拳脚。
告诉孩子,我知道你被挡住了路很生气,我知道这个危险的东西不能碰,让你很生气,但是打人是不对的!你可以告诉妈妈你的感受。
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有,但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接受。
有娃家长学校,让家庭教育简单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