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方法》---运用逻辑推理对事物进行认识

《谈谈方法》是笛卡尔在哲学领域的第一部著作,也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开端之作,他的经典名言 “我思故我在”,就是在这本书里第一次被提出来的。笛卡尔正是用这句话,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认识论转向,对人类应当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给出了开创性的回答。

在这本书中,笛卡尔认为,理性是寻找真理的普遍方法,也是可靠的方法,理性和感性相比拥有着绝对的优势。笛卡尔这本书回答的核心问题,则是我们应当如何运用理性寻找真理。后来近代哲学中的英国经验主义、德国唯心主义,都对笛卡尔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拔高理性的位置,甚至发展成为理性中心主义,忽视了感性、伦理和审美的作用,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关于本书 

本书是笛卡尔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处女作。全书分六部分:对各门学问的看法;作者寻求该方法的几条原则;从该方法中引导出的几项行为准则;作者用来证明神的存在,人的灵魂存在的理由;作者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问题;作者认为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自然研究更进一步,以及促使其撰写此书的理由。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核心内容 

这本书是在探讨怎么运用理性在各个领域找到真理。这里的理性,简单地讲,就是摆脱传统的信仰和权威,运用逻辑推理对事物进行认识和理解的能力。这里其实蕴涵着一个前提,就是笛卡尔认定,人是具有理性的。

前言

说到笛卡尔,他有一句话可太有名了,就是“我思故我在。”光凭这句话,他就可以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席之地。具体这句话的学问在哪,我会在后面给你详细讲述。我首先想告诉你的是,这句话就出自今天这本《谈谈方法》。这本书是笛卡尔作为哲学家的第一部著作,也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开端之作。笛卡尔正是用这句话,改变了从古希腊以来行驶了约有两千年的“哲学列车”的方向,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在笛卡尔之前,这趟“哲学列车”的走向是什么呢?用哲学的术语讲,就是“本体论”阶段。这个阶段的哲学家主要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宇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两千多年来,围绕这个问题,几乎可以说,有多少位哲学家,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答案。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是数字还是上帝,每种答案似乎都有道理,每种答案似乎又都有问题,人们在纷繁的答案里迷失了方向,哲学这趟列车慢慢地把自己开进了死胡同。

后来,很多聪明的哲学家意识到了这个现象,他们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都不如笛卡尔那么振聋发聩。他说,人们之所以找不到真正的答案,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找对路。哲学研究的问题没有错,我们的确应该关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但是,问题就在于,在探寻世界本原之前,还得解决“怎么探寻”这个问题。也就是认识方法的问题。

在哲学中,为了和之前的“本体论”区别,我们也叫它“认识论”。如果认识方法出了问题,就好像在错误的方向上前进,得出来的结论再宏大,也只是一碰就破的泡沫。所以,哲学要走出莫衷一是的困境,还得先把地基打好,这个地基就是认识论。到这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家,就扭转了哲学这辆古老列车的方向,实现了哲学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这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伟大贡献。

笛卡尔正是在《谈谈方法》这本书里,提出了认识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他是一个枢纽性的人物,在他之后的所有哲学思考,如果不从认识论出发,就站不住脚。所以,笛卡尔不仅仅是法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奠基人,更是在他身后整个西方哲学路径的开启者。无论是什么流派的人,都得先回答笛卡尔在这本书里所提出的问题。

就这本书来说,你现在看到的书名《谈谈方法》只是它的简称,这本书的全名很长,也很拗口,我就不给你复述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探讨怎么运用理性在各个领域找到真理。这里的理性,简单地讲,就是摆脱传统的信仰和权威,运用逻辑推理对事物进行认识和理解的能力。你注意到没有?这里其实蕴涵着一个前提,就是笛卡尔认定,人是具有理性的。

要研究世界的本原,就首先要研究人的认识。而要研究人的认识,就必须要研究人的理性,因为是理性赋予了人认识的能力。承认人具有理性,对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对于笛卡尔生活的时代来说,承认理性,却需要莫大的勇气,这意味着人不再需要事事依靠上帝,意味着人依靠自己的理性,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一点我们在后文还会再提到。

笛卡尔在书中预设了,只有运用理性,才能找到真理。第一个问题,笛卡尔为什么认为理性是寻找真理的普遍方法?第二问题,理性的来源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运用理性?

第一部分

先说第一个问题,笛卡尔为什么认为理性是寻找真理的普遍方法?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明白,什么是理性。用笛卡尔的话说,理性就是正确判断事物,能够辨别真伪的能力,它意味着人能够运用逻辑谨慎思考,也意味着靠推理思维,而不是靠感觉经验去认识。比如说,如果你在朋友圈里看了一篇带有很强情感色彩的文章,觉得很激动,这时候,如果你能够冷静下来,去查证其中说的到底有没有根据,进而判断这篇文章是真的有理有据,还是夸大其词,在这之后,再决定是不是转发。这就是理性的做法。如果只是头脑一热,随手就转发了,就不理性。

刚刚说到,要用理性去寻找真理,那笛卡尔所谓的真理是什么呢?真理真理,最重要的是要“真”。这个“真”,不是说你认为是真就是真,而是要证明。证明成功了,才是真。

那么,该怎么证明知识的真实性呢?在笛卡尔的时代,人们有三种选择,一是上帝。通过万能的上帝来证明真理,既然上帝是万能的,只要《圣经》讲过的都可以被当作真理。二是经验,通过人的感性经验证明真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实践出真知”。三是理性,通过谨慎的理性思考证明真理。下面我就会带你看看,笛卡尔是如何抛弃了前两种方法,最终确立了通过理性来寻找真理这一方法的。

先来说说上帝。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前,一直是万能的上帝在掌握着真理,不用你去发现,也不用你去证明,只要上帝说的话,都是真理,人只需要接受就可以了。不过,随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基督教统一的神学体系开始瓦解,上帝的全能地位被动摇了,人类就进入了一个需要重新发现真理的时代。因此,通过上帝来证明真理已经变得不那么可靠了。在这个时代,要获得普遍认可的知识与真理,必须依靠人类自身的发现与探索。那么问题来了,两条路摆在面前,是依靠经验,还是依靠理性?

和笛卡尔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师,英国的哲学家培根站在经验这一边。他认为,知识来自人的感觉经验,你必须从身边的事物观察起,慢慢积累经验,得出的判断和思想才是可靠的。所以可靠的知识,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得到证明。培根由此开创了一套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他把我们感受到的日常经验形成科学,建立起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遍性的理论。这就是经验主义。

不过,对于培根这种通过经验去寻找真理的方法,笛卡尔是不赞成的。他认为,不管使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实验的研究对象,始终是特定的经验。本来你选用的方法,就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而把这种特定的方法运用在特定的经验上,就属于是特定加特定,结果肯定也是特定的。所谓特定,就是不普遍呗,这样的结果当然不能成为普遍的真理。就像你看到一万只白天鹅,也无法从本质上证明,所有天鹅都一定是白的,因为世上的天鹅看不完,你永远无法穷尽一切经验。也就是说,笛卡尔认为,依靠经验是无法发现真理的,发现真理只能依靠理性。在他看来,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理性。运用理性去把握、去统摄众多的特定事物,才有可能去伪存真,发现具有普遍性的真理。

不过,你只说感性经验存在哪些问题,并不能说服我放弃感性经验。你必须证明,和感性比起来,理性到底优越在哪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笛卡尔举了一个例子。想象一下,现在有一所旧房子,一派人打算用旧墙、砖头和木料修修补补;另一派人主张完全推倒重来,请一位建筑师设计建造。这两种方式修的房子,哪一种更加合理和漂亮?当然是后者。修修补补,不管怎么精细,都会和外部环境之间产生种种不协调,远不如一个按照工程师完美的设想,在一片旷野平地上建起来的建筑完美。笛卡尔认为,培根的经验主义传统,就类似于那种修修补补。在培根那里,人的内心是一片空白的,人只能完全凭借经验——也就是外界给感官施加的作用,来形成对外界的看法,这显然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笛卡尔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这种理性赋予了人主动怀疑、主动思考的能力,只有经得住理性检验的知识,才能算作真理。因此,笛卡尔指出,人类应该用数学的推导方法来取代物理的实验方法,因为他相信,理性要比感官更加可靠。

好,刚才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为你解释了,为什么笛卡尔不选择上帝,不选择经验,而是选择理性,认为理性主义才是最好的认识真理的办法。但也请你注意,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整个哲学史的语境里,其实也很难分出高下。因为今天说的是笛卡尔,所以我们注重谈论他的方法。

第二部分

下面就进入解读的第二部分,我们来一起看看,笛卡尔对于理性的设想,到底可靠不可靠?这种理性,到底是怎么来的?

两个问题,笛卡尔给出的是一个答案。他认为,理性来源于上帝,而上帝赋予的能力必定就是可靠的,正是理性的来源保证了理性的可靠性。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不是刚刚说全能的上帝已经被抛弃了吗,为什么笛卡尔又把上帝拿出来了?你要明白,在笛卡尔生活的时代,也就是十七世纪上半叶,人们经常说的“黑暗的中世纪”刚刚结束不久,教会统治了欧洲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的影响,不是说结束就可以结束的。在那个时候,由于惯性,人们思考问题,难免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上帝这儿来。当然,这个时代的思想家已经不像以前一样盲从教会,他们不会任由上帝摆布自己的思想,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思想来重新理解上帝,笛卡尔就是这样做的。

我们来看笛卡尔的主张。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理性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赋予人的一种天生禀赋。用笛卡尔的话说,我们人类作为一个不完美的实体,得到了理性思维这样一种完美的观念,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完美实体在帮助我们,这个完美的实体只能是上帝。在笛卡尔看来,如果没有上帝赋予的理性观念,人类就不会有敢于怀疑一切的勇气,也不会拥有怀疑的能力。就像法官办理案件必须依据法律一样,人类寻找真理也必须依赖理性,只有理性才是唯一可以信赖的天赋观念。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宣言这样说道:“理性是人类最高的裁判官,一切东西都要到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

笛卡尔承认理性是上帝赋予的,这解决了理性来源的问题。当然,他并没有像过去的人那样,把一切全都交给上帝,从此放弃人类的自主性。笛卡尔认为,理性的来源确实是上帝,但上帝赐给人这种了不起的能力,是要让人自己去运用的,上帝给完就不管了,剩下是人类自己的事。运用理性,不仅是人类的能力,也是人类的责任。如果人类放弃了运用理性,那就意味着人类放弃了对上帝的责任。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还要补充一点,上帝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赋予人类理性,也赋予了知识体系化的可能。因为只有假设了上帝的存在,人类通过理性所发现的各种原则与秩序,才可以获得统一的出发点,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才能够成为统一的知识体系。

第三部分

笛卡尔说明了理性的来源,认为它是上帝所赋予的一种天赋观念,紧跟着就有了笛卡尔要回应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运用理性寻找真理?这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在笛卡尔之前的时代,传统的世界观里是没有理性的立足之地的。人们的基本思维方式还是经院哲学式的,而经院哲学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式的三段论。三段论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大前提: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会死。这种逻辑被笛卡尔称为“旧逻辑”。当然,笛卡尔并不完全否定亚里士多德这样的逻辑的作用。只是在他看来,旧逻辑只能用来检验已有的知识,并不能给人类带来新的知识。而数学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它虽然具有无可置疑的确定性,也能够推演出新的知识,但是它只研究符号,而不研究知识。于是,笛卡尔设想了一种运用理性的新“逻辑”,它包含了前两种逻辑的所有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它们的缺点,既能检验已有的知识,也能发现新的知识。笛卡尔的新逻辑一共有四个环节,怀疑、分析、综合、检验。

运用理性寻找真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一切观点保持怀疑。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方法,也是“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的核心所在。“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可以怀疑身边的一切事情,但只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你正在进行思考和怀疑”这件事。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依靠感官得来的知识,都是要被怀疑的,能被信任的,只有理性。而那个正在怀疑的“我”,就是理性存在的根基。当然,怀疑不是目的,它只是让我们不要盲从。

接下来要做的是对怀疑的对象进行分析,这也就是运用理性的第二个环节。通过分析,能够化繁为简,厘清成见,帮助人们甄选出那些确定无疑的观念。这是帮助你发现简单明了的公理,探索和认识普遍真理的过程。比如你遇到一个非常难解的数学题,你要做的就是仔细分析这个问题,然后把它一级一级分成若干个小问题,按照可能的解法一一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得出答案了。这是第二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就是把通过分析得到的最简单的真理,再加以综合,就能够得出更多复杂的真理,简称为“综合”。这是一种由简到繁的方法,可以得出更复杂的命题,从而对世界获得更加体系性的认识。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说完了三个环节。第四个环节,也就是运用理性寻找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检验。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全面和普遍地考察,做到毫无遗漏。对得出真理的三个环节,也就是怀疑、分析和综合过程进行检验,从而保证真理确凿无疑。

笛卡尔说的这些方法,听起来可能觉得平淡无奇,你可能觉得,本来不就应该这样吗?要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你我都是在理性主义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怀疑、分析、综合、检验,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本能,我们本能的就会用理性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但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理性思维方式背后的逻辑,正是笛卡尔奠定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笛卡尔的哲学,就没有现代世界。

总结

总结一下,笛卡尔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创了理性主义。他提出的“我思故我在”,为这个世界找到了一个可以确定无疑的东西,就是人的理性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他回答了理性为什么重要、理性的来源、如何正确运用理性三个问题,把理性树立成获得真理的方式,使理性获得了真正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人类真正摆脱神学束缚的工具。

笛卡尔扭转了整个哲学发展的路径,他强调,理性是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前提。只有有了这个前提,后面的哲学思考才有意义。笛卡尔的哲学对其他的哲学派别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它们对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也提出了不同的回应。当时西方哲学的主要派别,除了法国理性主义,还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唯心主义,近代西方哲学家基本上都可以被归结在其中某一派别内。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洛克和休谟,他们继承了笛卡尔的这种敢于怀疑的态度,以普遍怀疑为起点,探讨自我和世界的关系。但他们不同意笛卡尔对经验的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经验也可以内省,也可以反思,不需要受制于纯粹的理性,更何况纯粹的理性也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个水果的味道,我们就必须通过尝一口这一经验的方式去认识,凡事都要通过理性去判断,完全不受经验的影响,这样的生活必然会变得非常枯燥和压抑。

笛卡尔之后的理性主义哲学还有个代表人物则是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一样,他认为人的理性能够认识世界,并对外在世界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但与笛卡尔不同的是,他认为运用理性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通过怀疑、分析、综合、检验这些环节,直接通过几何学和普遍数学方法就可以了。到了德国唯心主义的代表康德这里,西方近代哲学实现了一个大综合。康德以笛卡尔为蓝本,整合了英国以洛克、休谟代表的经验主义和欧洲大陆以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代表的理性主义,所以康德既有英国经验主义根据印象和物质来考察推理的一面,又有法国理性主义追求数学和普遍理性的一面,是几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开启了近代西方的理性时代,但是在他之后的一些人逐渐走上了过度拔高理性的道路,以至于文艺复兴所带来的人类中心主义,慢慢转变为理性中心主义,这样的后果就是人的感性、伦理和审美都被看成理性的对立面。人们抹杀了它们的积极一面,认为它们是可耻的、需要去压抑的。后人在对此问题的反思中,又出现了对于理性地位的质疑,然而这一切的反思与辩驳,都离不开笛卡尔最初提出的问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方法》---运用逻辑推理对事物进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