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产,指家族所拥有的集体财产,包括土地、祠堂、宅第、仓廪、庙宇、桥梁、工商经营等,是家族为贯彻"尊祖、敬宗、收族"宗旨而设置的财产,用以维持祭祖、建祠、修谱、赡养、教育族人等支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族田。
下面以《(安徽祁门)桃源洪氏宗谱》(光绪二十六年)的族产为例。该谱共六卷,卷一为新旧谱序、凡例等,卷二为诰敕、人物、烈女等,卷三、卷四为世系,卷五、卷六为庙宇、学堂、祠产、祭田、墓图等。也就是说,卷五、卷六为洪氏宗族的族产部分。下面按原谱次序简介该族族产。
1.庙宇。洪氏家族认为:"我族食德服畴,世遵礼法。祀文昌以崇儒,祀关帝以尚义,祀汪王以报德,祀史卞以教忠......祀杜公守佛法而悟慈悲,则祀菩萨于从宜之中寓从俗之意。"
洪氏家族历年所建庙宇有:
文昌阁。在本村竹山下。由先祖先廷等捐大紫堂祖屋移建。中祀文昌帝君,以本族先达附祀。
关帝阁。在村口文台阁上。相传先祖文颜捐建,祀汉寿亭侯关公。以周仓、关平配享。
杜公庙。在洞门外右首。同治年间重建,中祀本境杜公,以龙王、土地配享。史、卞二侯庙。在太尉庙下,首祀史侯孙德、卞侯项胜,相传驻于此。宋嘉定二年封助灵史将军,助顺卞将军,淳佑四年封辅灵、辅顺二侯。
汪王庙。在洪村塅对河。中祀汪王第九子,上有汪王华及夫人钱氏像。
观音亭。在文台上首。祀释家和观世音菩萨。
以上庙宇设施,与其他家族有共同之处,但又带有洪氏家族地方特色。
2.桥梁。洪氏家族指出:"我祁背山面水,随处有桥,行旅之人,无老厉揭。"择其有关利涉者,列于编,庶几世世子孙举步不忘先德。"桃源桥。明时洪傅建。玉树桥。坤、坚两大房建。上南桥。在洪村塅对河汪王庙门口。据堪舆家言,不能用石,至今架木为之。下南桥。在太尉庙对河。同治季年用木新建。
董氏家族的环山书院是祀孔和文人聚会的场所,是董氏族人重视文教的象征
3.学堂。洪氏家族认为:"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故人才皆归造就,而天下无没字碑。又定以八岁入小学,教以洒扫应对之节,十五入大学,进之修齐平。学堂之设,系来久矣。"洪氏家族先后设立的学堂主要有:
翔凤书屋。在文昌阁下。
青友书舍。在文昌阁左首。
石埭书屋。在苎坞口。今圮。
松涛书舍。在桂竹坞,尚同读书处。今圮。
赤山书舍。在赤石坑。今圮。石峰书屋。在圹坞,中署三友堂额。南山书屋。在式谷堂后。今圮。敬业书舍。在城东洗马巷。承载建。守砚斋。在祠前右首,荫楠改建,门署碧云山馆额。又新书屋。在城东敦仁里,道善同弟赞善建。
4.祠堂。洪氏家族指出:"我族明代来迁,阅三世,即议建祠。维时学士文人,彬彬秀茁,闽粤之间,又有巨商大贾相接济,故不数月告厥成功......然以一姓之大,千百人之众萃于一区,遇有婚祀,恐多拥挤,于是分相、寿两大支,增建大厦......而阀阅之家复援此意,各立第宅以荣君赐。一时榱桷辉煌,竹松苞茂盛矣。"洪氏祠堂、第宅主要有:
惇睦堂。明嘉靖戊申年(1548年)建。又称"尊祖敬宗,叙伦厚族,在此举也"。该祠系洪氏总祠堂,祀唐始祖经纶公、迁祁始祖大楠公、迁铎墅始祖均祥公和高曾以下之亲,其余宗亲以次咸附。
丕承堂。永英等为其祖相一公建。
慎徽堂。汝渊等为其父明贡士寿二公建。
式谷堂。声业兄弟建。同治二年毁于兵。
治谷堂。承文等为其父贡士世鼎公建。今圮。
诰敕亭。明举人尚同建。今圮。仕郎第。明滨州州判亨彦建。今圮。鸿胪第。明鸿胪寺序班世义建。同治二年毁于兵。右史第。明文华殿中书士英建。今圮。
中宪第。石阡府知府彬为其祖业、其父诰建。同治二年毁于兵。
大紫堂。在本村佘家塅。坚公建。曾孙光廷等输入总祠。康熙戊子,廷广同弟廷素重造于东洗马巷,以继祖志。
褒封第。州同世迎为其父孔玫建。
三世大夫第。在城东敦仁里,同知兼善为其祖秉杰、其父泽建。
承恩堂。在城东敦仁里。训导炯建。咸丰年间,曾侯国藩督师祁门,就此驻节。
5.祠堂祀田。洪氏家族认为:"我族有元肇基,世传耕读,迄明季家号素封,乃建祠堂,广祀田。"建立祠堂,维修祠堂,管理祠堂,特别是年岁祠堂祭祖,均需要一定的费用,其来源就是祠堂祀田。洪氏总祠堂惇睦堂祀田,包括祠堂前旗杆上田三丘(原租十秤二斤)、洪村塅六亩窟田丘(原租七秤二斤)、同处溪边大丘田一丘(原租二秤十斤)等共有395处,系洪氏家族数量最多最为重要的族产。
6.义田。是为赡养家族或救恤家族设立的田产。洪氏家族为"以膳贫寒"设立的义田,包括车田坷二十四号田三十二丘(原租八十三秤十三斤)、车田坷玄青宫塅二块(租钱一百三十七文)、东七里宋山下田(原租二十秤)等共316处,是洪氏仅次于祠堂祀田的家族财产。
7.永济仓。义田是洪氏为平时接济贫困家庭而置,为备灾荒,洪氏又有"以济荒歉"的永济仓。洪氏于明代中期,通计男妇老幼壮艾以及庄仆不下九百口,有业者少,丰则可谋生,荒则嗷嗷待哺,则祁河一遇水旱,艰于转运,江右之米恐不接济,因集众在祠,议立义仓,计聚乐输银贰千两,设仓买谷,贮积以备荒歉平粜。并择族中三位长且贤者为董事,进行管理。对于专门存留赡族谷米的永济仓的设立,族人"咸称善举"。
8.学田。前述洪氏为培养家族人才,曾先后设立"翔凤书屋"等多所学堂,学堂平时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地租收入来维持,洪氏学田应运而生,包括金字牌坟亭口田二丘(原租十秤)、小路六百里田一丘(原租九秤)、西坑田(原租六秤)等共38处。
9.兴贤文会田。洪氏为进一步造就家族"处为家珍,出为国华"的杰出人才,仿古代从英才聚会立聚英会之意,专门设立兴贤文会,取兴起英贤之意,文会成员经常聚会,崇尚文学,敦说诗礼,"一则以副国家梦卜求贤之意,一则以继祖宗作养人才之志",为此,专门设置兴贤文会田,以支撑日常兴贤文会的活动。兴贤文会田包括洪村塅八分里田一丘(原租八秤)、同处七分里田一丘(原租七秤)、同处横丘田二丘(原租二十秤)等共96处。
10.墓地。洪氏家族认为:"夫人生为寄,死为归,盖生则修短有数,归则千秋难料,是生寄固为重,而死归尤为重者也。则必择山川融结之所,厚其衣食,培其棺椁,以归藏之,世以宗嗣守之,使上无风雨锄代之惊,下无虫蚁黄泉之患,则神魄安逸,福子荫孙于悠久,岂非死尤为重者乎!"祖先墓地对洪氏家族为说,也是最重要的族产。洪氏家族墓地,计有均祥公墓(在五都五保水字一千零八十号,土名牛绳降)、均祥孺人墓(在五都六保玉字四百十九号,土名芦荻坑下坞)、相公墓(在五都五保,土名洪家塅琵琶塘)等共34处,共葬22世至36世列祖列宗墓穴。
上述《(安徽祁门)桃源洪氏宗谱》族产内容丰富,比较全面,既有家族特色,其设置族产的宗旨、做法,又颇具典型意义,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