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成绩相当喜人,大家又奔走相告国漫崛起了,只要有这“国漫”两个字就足以让人觉得很燃,说什么也要去影院捧场,夸爆了电影才好。最近一次有这样轰动效应的电影就是《流浪地球》了,只要一听到这是第一部国产科幻片,是不是很燃,燃到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燃到有种要拼命打高分的冲动。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有很多亮点!
特效就不必多说了,就从技术层面看,我们已经不输给国外的动画特效技术,甚至很多方面都超越了。
最令人惊喜的是哪吒的形象很突破,更加贴合原著中对哪吒的描写。以往的动画作品中,对哪吒的形象其实是美化了的。比如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还有动画连续剧中的哪吒,外形上就是挺可爱的一个孩子,性格上更偏向正面。而这部电影将哪吒定位成一个魔童,烟熏妆,齐刘海,参差不齐的牙齿,邪魅的笑,经常说着打油诗。其实哪吒本来就不是一般的熊孩子,闯的都是弥天大祸!
故事的改编上也很大胆,哪吒不用剔骨削肉了,李靖和哪吒终于父子情深了,敖丙也不用被抽龙筋了,哪吒和敖丙还组成了“藕饼”CP了。
电影的主题也很鲜明,“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要被命运屈服,即使身边的人都在否定你。就连申公豹也要摆脱人们对妖精的看法。
从最后的彩蛋看,导演有心完成一个封神系列,还是很令人期待姜子牙,雷震子,杨戬等都搬上大荧幕。
总之,优点确实很多,特效令人震撼,配乐完美,故事改编很大胆,确实称得上很“燃”!然而燃过之后呢,真的就已经足够好了吗?
之前的《大圣归来》,《白蛇缘起》都被称作什么国漫崛起之作,虽然电影还不错,但是每次看到传统经典改编的电影,心情又有点复杂。一方面,把传统搬上荧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为什么除了改编传统故事,就不能多一些更现代的,原创的动画。
西游系列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看样子封神系列也要出来了,真得感谢我们的先辈写了这么棒的小说,今后还可以拍三国演义系列,山海经也可以出个系列,亏了老祖宗赏饭吃。可是会不会因为我们守着如此宝贵的文化财富,从某种程度上又会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能力呢。又因为我们的爱国之心,不自觉的给了过高的评价,而没有看到那些还可以做到更好的地方呢?我们除了孙悟空,哪吒,还能不能有更多的能代表中国的经典动画形象吗。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导演一次带女儿看牙医的经历!什么熊大熊二,喜羊羊之类的就算了吧!
电影的缺点也很明显啊,为了制造笑点,强堆不少梗挺煞风景的。一部经典电影就算再过十年依然能打动人,台词依然能有代入感。可是什么指纹解锁之类的笑点,十年之后还会觉得好笑吗。类似这样靠各种段子堆砌的笑点还有不少,其实挺尬的。
还有太乙真人大腹便便,办事也极不靠谱,关键时刻忘记密码还喝醉酒,还是那个仙风道骨的道长吗,还能让元始天尊委以重任吗。他的坐骑是一头猪,还说着川普,也是制造了不少笑点。导演曾说因为太乙真人的道场是乾元山,金光洞,据考证在四川境内,所以让他说一口川普。按照这个逻辑,陈塘关据说是今天天津河西庄的陈塘庄,那是不是应该说天津话呢。如果是要方言来制造笑点,真的是没有必要!
还有电影的配音被很多人称赞,可是我个人感觉不太好,容易出戏。太乙的川普就就不说了,殷十娘的配音也挺怪,时而感觉很柔情,时而感觉很女汉子,一会称自己娘,一会儿称自己老娘。叫老娘的时候跟貌美的殷十娘真是不太搭!
电影的主题“我命由我不由天!”,多次强调,海报上也很突出,生怕大家体会不到导演的用心。这感觉就好像小学生写命题作文,要点题,要有中心句,中心思想,最好再首尾呼应一下。电影应该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一句口号,搞不好就显得很空洞!
那么既然是不认命,就要用各种方式去抗争命运啊?这一点上除了空有一句口号,还真看不出李靖夫妇和哪吒如何来抗争命运的。基本上都是在顺应命运的安排,虽然哪吒从出生就被大家认定是魔童,但是还是有乾坤圈压制他的魔性。李靖夫妇在哪吒小的时候也没有悉心教导,连陪伴都很少,忙得孩子快三岁只跟孩子踢过一次毽子,还有人觉得这场戏很感人,感人在哪里。既然孩子是魔童降世,那可以从小就送去太乙真人那,非要等到第三年。最后哪吒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以为他要如何对抗天命,也只是与帅气的敖丙携手赴死!这一句口号还不如《哪吒闹海》中那句“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来的硬气和决绝!
村民中那个说话娘娘腔的男人,有点莫名其妙。如果只是为了制造笑点纯属多余!有人说隐射一些喜欢随声附和的长舌妇,那也是多此一举。还有人说是致敬星爷影片中的“如花”这个角色,致敬是可以,但是也不应该显得如此突兀。倒是太乙真人拿着一本《仙人的自我修养》来致敬星爷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要巧妙不少。
正是因为对国产动画片更有感情,才更喜欢它能做得更好,除了改编传统的小说,还能有更加丰富的题材。也希望国产动画的形式也更多样,能够展现更多元的中国文化,曾经我们还有水墨画,剪影,木偶等这些,没有必要都要追求西方大片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