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无明——低到尘埃开出花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我们,那些相似的画面时时都在发生。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年轻时背离老婆儿子去大陆的司机黄大海,年纪大了独自住在狭窄拥挤的板间房,看似无拘无束,却在生存的夹缝中不得喘息。

病中不堪忍受痛苦折磨的母亲,被长子抛弃,丈夫对她不闻不问,对唯一留在身边的小儿子却颐指气使,把所有的不满、怨恨一股脑发泄在他身上。

生长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一面独自承担起照顾病中母亲的责任,一面扛着工作和结婚的经济重压的主人公阿东,在一次意外中误杀了母亲被送进精神病院,从此遭受来自外界的恶意揣测和嘲讽。

人们看似在拥抱,却隔着看不见的屏障。人们似乎在表达爱,心中却压抑着忿怒和恨。父亲想要帮儿子,却在枕头下藏了铁锤。儿子想要帮母亲,却不料亲手断送了她的生命。我们有时候想要靠近,却不得不退到更远的地方。我们总是不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甚至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婚礼上痛哭流涕的新郎和台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客人之间的鸿沟无法填平,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一样难以真正达成。那些细小的向外探索的触角太脆弱,到不了彼岸就已夭折。而义愤填膺伸张正义的阿东却为双方都不容,人们心照不宣地假寐,维持着看似歌舞升平的外表。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如果阿东生活在一座孤岛上,那么他也不用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冷眼,不用在自顾不暇的时候关心母亲的死活,不用受到邻居们的排挤,他是那样的无辜,仿佛小王子等待一只再也不会回来的小狐狸,安静执着。

如果黄大海是一座孤岛,他不必在花甲之年与多年未见的躁郁症儿子挤在五六平米的板间房,不必为了年轻时的一走了之而自责不已,更不用忍受“有一个精神病儿子”这样的议论。

没有人是孤立无援的,但往往每个人都很孤立无援。

面对邻居们的交头接耳,黄大海质问他们:他怎么你们了?他不过是在超市吃了朱古力而已。你们每个人都会生病……如果你的儿子在街上发病你希望别人怎么办?

孤立无援不可怕,可怕的是更多的人落井下石。希望之花没有精心的培育和照料也只能枯败萎谢。

整部电影围绕着躁郁症展开,但导演在此基础上附加了太多东西,借着“关爱躁郁症患者”的名义抨击了现代都市价值下的人性冷漠,揭露了医疗体系的黑暗,表现了原生家庭和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阿东被放置在一个极端困境中,但也许是为了给人们希望和勇气,他没有被安排一个自我了结的结局。影片最后他和父亲在充满阳光的宽敞天台以一个拥抱和解,是矛盾个体间的包容,也是用爱给了冷漠的社会一个回击。

我们都一样,是漂浮在星球间的尘埃,没有人在乎我们是谁,也没有人关心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每一颗细小的尘埃都在做困兽之斗,每个人心底都有一道伤痕,但作为尘埃,也应有尊严和爱,以相同频率感知来自其它个体的不易和艰辛。

回到躁郁症这个话题,英文Biopolar Disorder,即双向情感障碍,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它是伴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产生并蔓延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或许此时从天台一跃而下的躁郁症患者就是彼时那个被人们拍摄骂为神经病的大吃特吃朱古力的他。电影中的阿东是幸运的,但现实中多的是被伤害后再也走不出来的人们,愿世间再小的尘埃也能被善待。

也许我们都曾做过逃跑的把责任“外判”给别人的扑街仔,也许我们也曾是把自身所有的不幸都归结给别人,并且把伤害都给了最亲近的人的可怜人,或许我们也曾是对别人的痛苦不闻不问,唯恐避之不及的旁观者,亦或者我们就是那个别人眼中的定时炸弹或者瘟疫,但每个人都曾或多或少是那个一无所知、简单通透的孩子,“环境不好了就改变它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念无明——低到尘埃开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