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的这个世界可能已经被“神”重置了(上)

 "It has been said that something as small as the flutter of a butterfly’s wing can ultimately cause a typhoon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细小如蝴蝶舞动之微息

亦可掀起狂风纵贯万里

——《蝴蝶效应》


记忆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云数据库”,里面存储了人一生当中几乎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物是非等等等等。而当我们进行数据调用时,大脑会根据我们的具体需求,检索出匹配的档案进而实时反馈到我们的脑海中,这样我们便可足不出户的浏览过往的“音频”、“视频”甚至“三维立体影像”。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数据库”在很早之前被“人”动了手脚,时间点可能是你记事以后的某次睡眠,可能是你初中时期的某个午后,也可能是你工作以后的某个周末...一些你印象深刻的人或物突然变得不再是你坚信的那个样子,你会怀疑自己吗?还是怀疑整个世界?

在本期的正题开始之前,斜阳君想请各位带着疑问看几组对比图片。

No.1

皮卡丘作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动漫角色之一,相信应该很少有人不知道吧。那么现在请你开始调用“数据库”中的记忆,回想一下你印象中的皮卡丘是左边还是右边?

五秒倒计时

5...

4...

3...

2...

1...

正确答案是:右边

相信应该会有不少人选了左边?事实上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也是毫不犹豫的选了左边。斜阳君本就是看着《宠物小精灵》长大的一代人,并且这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动画片之一,讲道理是不太可能记错的,然而在查找了很多的相关资料后,我迷茫了...

不管是在Pokemon官方网站▼

▲图源:pokemon.com

还是在原版动画里▼

▲图源:blibli

亦或是在电子游戏里▼

▲1998年发行于Game Boy掌机上的《口袋妖怪:黄》

乃至各种关于宠物小精灵的论坛、资料站等等,都无法再找到黑色尾尖的皮卡丘,仿佛我记忆中的皮卡丘从未出现过一般从世界上“消失”了!

说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问,这些不就是你一个人的臆想或者小部分人的记忆出错了吗?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斜阳君浏览了大量国内外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最后发现和我一样认为皮卡丘尾尖是黑色的人并不在少数。

▲图源:fxxebxxk

这是脸书上的一名用户于2018年发起的相关讨论,看来对此有疑问的并不止斜阳君一个,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网友留言都选择了左边“A”!

▲图源:reddit

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综合社区之一“reddit”上关于此话题的其中一篇讨论帖,大致意思是:发帖人认为只有特定的时候皮卡丘的尾巴上才会出现黑色的阴影,但是下面的很多网友留言称在他们的印象中皮卡丘的尾尖就是黑色的,并且很多人坚信于此。由于留言较多我就不一一贴出来了。

以上只是网络上众多关于这种现象相关讨论的两个实例,怎么样,奇怪吗?不急,我们继续往下看第二组图

No.2

五秒倒计时

5...

4...

3...

2...

1...

正确答案是:左边!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知名的卡通人物之一,迪士尼的当家招牌“米老鼠”,真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无数的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它的身影,甚至连著名的好莱坞星光大道都有专属于Mickey Mouse的一颗星星,这可是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卡通人物喔!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被人熟知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米老鼠,它在你的心里又是什么样的呢?真的只是穿着简单的红色短裤而不是看起来更似曾相识的背带裤?

▲米老鼠动作设计手稿

当然,口说无凭并不符合斜阳君的行事风格,所以我们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先说“背带裤”,维基上关于这个词条的记录是:背带裤(overalls)被发明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最初用牛仔布制成,作为防护服被用于一些工作场所,因其穿着方便而又坚固耐用,受到了工人们的普遍欢迎。之后随着时代发展其设计上也出现了一些变革而使其更加大众化,逐渐被普通民众所接受,并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刮起了一阵“时尚风潮”,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各式背带裤的“潮人”。

Overalls were originally made of denim, but they can also be made of corduroy or chino cloth. Overalls were invented in the 1890s by Levi Strauss and Jacob W. Davis at Levi Strauss & Co., but they went through an evolution to reach their modern form.

In the 1930s, the poorest segments of the American population wore overalls: farmers, miners, loggers, and railroad workers.They were most commonly worn by men and boy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and the Midwestern United States.

是不是觉得斜阳君跑题了?并没有,大家知道米老鼠是什么时候被创造出来的吗?官方记录是1928年!正好就是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这个经典的迪士尼卡通人物诞生后最早公开亮相是在1928年播出的动画短片《汽船威利》中,这部短片也是最早的有声动画之一。

▲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中的Mickey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被创造出来的米老鼠穿着背带裤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也非常符合很多人印象中米老鼠的经典形象,而不应该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光膀子”的样子。

你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吗?呵呵,太年轻了,已经开始有些凌乱的斜阳君又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疑似“证据”来证明米老鼠本就应该是穿着背带裤的。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Mickey的短裤上有个两个看起来非常突兀的物件,没错,就是那两枚圆形的“扣子”。那么,各位知道这种形制的扣子会在哪种裤子上才出现吗?没错,正是背带裤!而它们的功能就是用来挂那两条背带的!

如果没有背带,那么这两颗背带扣尴尬的放在那里仅仅就是用来装饰的吗?这种解释未免有些过于牵强。同时斜阳君也未能在网络上找到任何关于迪斯尼官方更改过米老鼠形象设计方案的资料,也就是说米老鼠诞生至今一直都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从未有过背带。(如果有读者发现了相关资料可告知斜阳君)怎么样,奇怪吗?

No.3

五秒倒计时

5...

4...

3...

2...

1...

正确答案是:左边!

阿迪达斯作为世界第二大运动服饰制造商应该不用过多介绍了,全太阳系的人都认识,所以这一节争议可能会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同学估计对这个牌子的英文拼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很多80后甚至一些70后的朋友对于这个品牌可能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作为陪伴80后一代成长的指定品牌之一,这种说法应该不过分吧?那么在你的印象中“阿迪达斯”的英文拼写到底是2个“d”?还是3个“d”?

▲图源:SlideShare

先来科普一下品牌由来,adidas这个品牌创立于1924年,创始人名叫阿道夫·阿迪·达斯勒(Adolf Adi Dassler)是一战后德国的一名退伍军人。因其本身对服饰行业的热爱,所以战后他便回到家乡开始进行新型运动鞋的研制工作。而adidas这个名字也是从他这个创始人的名字中而来,分别取了他名和姓中的字母结合起来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adidas品牌。

▲阿道夫·阿迪·达斯勒(Adolf Adi Dassler,1900-1978)

既然是以创始人的名字而命名,那么理论上官方是不太可能变更品牌名的,事实上斜阳君也并没有在网络上找到任何关于阿迪达斯官方进行更名的记录。如果adidas从创立起就是这个名字,那么“addidas”这个3个“d”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要知道,根据人的惯性思维方式,既然有简单的官方名称,为什么还要记一个更加复杂的名称呢?就好比我们都知道耐克(Nike),可我们总不会记成“Nikke”对吧,但是,奇怪的来了!

▲图源:fxxebxxk
▲图源:instagram
▲图源:google map

看到了吗,不论是在脸书还是ins或者google上去搜索“addidas”都有大量的匹配结果,非常多的用户都是在用3个“d”的拼写方式,而且这并不是网站的模糊关联搜索机制,这些用户确确实实是在用“addidas”来进行搜索!更离奇的还在后面。

▲1970年12月10日美国亚利桑那星报,图源:YouTube
▲1970年7月28日加拿大渥太华某报,图源:YouTube

我们来看这两张1970年的报纸,你没有看错,上面的广告板块赫然印着“addidas”,还记得上面说的吗?官方可从来没用过这个名字喔,难道是报社的编辑一时疏忽搞错了?我们再往下看,这张报纸更有意思。


▲1980年10月2日某报,图源:YouTube

这是10年后同样刊登着阿迪达斯广告的某报纸,在同一张报纸的同一个版面上竟然出现了两种写法的名字,要知道这种公共报纸的校对工作可是非常细致和严谨的,因为这关乎到一家报社的名誉和销量,所以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如果还觉得不够夸张,没关系,更恐怖的还在后面。


▲1982年某报,图源:YouTube
▲2000年8月4日某报,图源:YouTube

各位,如果你点开图片放大可以看到,这两张报纸甚至连单品上的logo和旁边的内容都不一致!!!我举个例子,这像不像是你编辑了一个word文档,之后发现里面有大量用错的词汇,然后你用word软件自带的文字替换功能去更正,但是程序似乎出了bug,并没有进行完全纠错而导致这种结果?

同时斜阳君也专门去查找了部分原版的资料,发现这些图片的确是原始内容,并未经过人为ps等修改,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去filckr或者newspapers等网站查证。然而,从2000年到现在的各种报纸、媒体上就几乎没再出现过这种类似的错误了,怎么样,奇怪吗?

事实上出现这种类似现象的个例还有很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被人们称为「曼德拉效应」,百度百科上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曼德拉效应(Mandela Effect),一种都市传说或阴谋论,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目前尚没有科学研究证明这一“效应”的真实性,但也没有足够的反对依据。

另外,某些曼德拉效应可能有机会涉及另一个理论:母体故障效应(英文简称:GITM)。

那么,曼德拉效应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哪些更加难以解释的离奇案例?各位看官且待下回分解,本次专题将分三期完成,敬请期待!

--待续--

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暂无完整科学理论依据支持

个中虚实请君自辨

为保护个人权益

素材中所有头像及ID均已打码

文丨一盏斜阳

图丨网络

(文章首发于公号:一盏斜阳,如有素材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熟悉的这个世界可能已经被“神”重置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