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泡沫始末

路易十四的遗产

太阳王路易十四孔武有力,在其执政时期先战败了荷兰、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强国,成为欧陆的霸主。
路易十四为了吸引更多的贵族来到巴黎,他修建了凡尔赛宫等富丽堂皇的宫殿,并且频繁组织舞会。法国的各地贵族被吸引到了巴黎,过程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他们各自属地的民众却不得不为他们的生活来埋单。这直接导致了法国国内的腐败盛行,民众怨声载道。

由于连年战争,以及国内的腐败横行,在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时的法国国债累积达30亿里弗,这相当于其20年的财政收入,这也相当于1000年的财政盈余。这就是路易十四留给他曾孙路易十五的最大遗产。

密西西比计划

1715年路易十五登基,时年仅五岁。这个无知少年根本无力应付如此乱局,政府事务基本都是摄政王奥尔良公爵管理。

奥尔良公爵在出任摄政王之前曾经游历欧洲大部分地区,从一些成功解决金融问题的国家那里发现纸币是解决金融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他对纸币情有独钟。虽然如此,面对30亿里弗的巨大债务,他仍然是无所适从。此时,德·圣西蒙公爵提出了一个休克方案——国家破产方案。该方案直面矛盾,但却也有可能会激化矛盾,引起法国社会大动荡。所以在国内的保守势力极力反对下最终流产。政府选择铸币贬值的方法增强政府收益,以及通过公正法庭等手段收缴营私舞弊官员的非法所得等手段增加财政收入。但都杯水车薪,并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正在奥尔良公爵一筹莫展之际,约翰·劳出现了。约翰·劳是出来到法国的英国人。他因精通统计学,在赌博方面小有收获。也因精度统计学,他对金融市场有着更深入的理解。约翰·劳向奥尔良公爵提交了一个纸币发行方案,以解决当前的债务问题。

1716年5月5日,政府的一个法令宣告劳氏公司正式成立。劳氏公司以法国的税收以及不动产为资本向外发行600万里弗的票据作为纸币。这些票据中四分之一使用铸币购买,其余使用国债购买。这一方案直接回收了接近400万里弗的债务,收益显著,甚得摄政王的喜爱。
受到劳氏银行的鼓舞,约翰·劳进一步提出密西西比计划。即以密西西比河流域及路易斯安那省等区域的专属贸易权为资本向公众募集资金。1717年,密西西比公司正式成立,发售20万股,每股500里弗,且都是使用债券按照票面价格购买。为了增加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劳还对外承诺公司股票每年发放200里弗的股利。民众因相信美洲大陆遍地黄金,国民富庶,密西西比公司一定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本次密西西比公司的募股非常顺利,20万股被瞬间抢购一空。
1719年,劳的密西西比公司再次获得到东印度、中国,以及南海等地的专属贸易权,同时向外募集5万股,并且更名为法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增加这批股票的吸引力,劳承诺这批股票每年股利为200里弗。这再一次吸引了民众的注意,共有30万人申购。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变得一股难求。

就是这样一层层地加码,密西西比公司最终成为了法国东印度公司。因公司的股票都使用法国债券购买的,大量的国债被回收。因此政府的债务问题也得到了缓解。这一系列的成果更加深了奥尔良公爵对劳的信任。并且,他产生了另一个危险的印象,即纸币无所不能。

疯狂的民众

从是早期的劳氏公司,到后来的密西西比公司,以及最终的法国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的股票成为法国民众追捧的对象。巅峰时期,股票每天的波动达到100%~200%。针对股票的民间投机盛行,这也造就了大量平民富豪。

有一个仆人被主人要求去将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变现,当天的股票上涨超过100%。这个仆人仅将股票的本金送给主人,并于晚上携带其差额逃离法国。这仅是其中仆人背叛主人的一个事例。当然还有一些仆人自己购买股票后变成富豪的,比如劳的马车夫。劳的马车夫因跟随劳一起投资密西西比公司而变得富有,已可以购买自己的马车。这时他辞去了马车夫的工作,并雇佣了别人作为自己的马车夫。

除了这些平民飞黄腾达的故事,还有一些不幸的故事。因很多人一夜暴富,社会的治安案件也增加起来,尤其是抢劫案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德·霍恩王子抢劫股票经纪人一案。德·霍恩王子与另外两个同伴谎称要与股票经纪人购买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小酒馆交易过程中将该经纪人杀死,并抢劫了他随身携带的股票。正当要离开时,他们被酒馆中的顾客发现,且被擒获。最终,德·霍恩王子及其同伴被判车裂。但这并未导致该类案件数量下降。

法国民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追捧一直延续到1720年泡沫破裂为止。这期间,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已经成为法国民众的日常。每个人都无法完全摆脱它的影响。

惨淡收场

密西西比公司的故事被1720年初的一个偶然事件导致了信用崩塌,最终不得不惨淡收场。

1720年年初,德·孔蒂王子希望以自己定的价格购买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但被劳拒绝。孔蒂王子决心要报复劳,所以去劳氏银行提取一笔巨款,这笔巨款的铸币需要使用三辆马车才可以装得下。劳氏银行因此出现了兑付危机。劳因此向奥尔良公爵求助。最终,劳支付了孔蒂王子的巨款,同时孔蒂王子又将其中的三分之二存回了劳氏银行。这虽然缓解了劳氏银行暂时的兑付危机,但也暴露出了其兑付能力不足的短板。

孔蒂王子的恶作剧之后,劳与奥尔良公爵并未对劳氏银行的兑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太过关注。但一些投机商人却嗅到了些许风险的味道。他们使用浑身解数将纸币和股票变现,然后运送到英国、荷兰等地。
资金量比较大的波登与拉·理查蒂尔将大笔资金分成小份去银行兑换成铸币,或购买大量贵重的黄金和珠宝,并将它们都秘密运送到英国与荷兰等地。投机商人韦马里特都兑换成铸币,自己则乔装成为一个农夫将这些铸币偷运到比利时,然后辗转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受这些投机商人影响,很多人开始不再信任密西西比公司,也加入到了兑换铸币的队伍中来。劳氏银行及密西西比公司面对如此大量的铸币挤兑需求,根本没有足够的铸币用于兑付。这也更加速了它的信用崩塌。
1720年2月,政府签发了个人持有铸币限额的法令,以降低市场对铸币的需求量。该法令非但没有起到缓解劳氏银行兑付危机的效果,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背叛、告发等事件。法国社会一时风声鹤唳。

虽然这时劳氏银行面临着铸币兑付能力严重不足的危机,在1720年2月到5月间,奥尔良公爵还是命令劳增发了大约15亿里弗的纸币以用于支付剩余的国债。由于这批新增的纸币,劳氏银行更是雪上加霜,其铸币兑付能力完全崩塌,信用荡然无存。到1721年5月以后,劳氏银行开始拒绝再向民众支付铸币。这也标识着劳氏银行的纸币方案彻底失败。虽然中间有过几次挽救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1721年5月底的一次内阁会议中,因约翰·劳应对密西西比计划的失败负主要责任,约定将劳驱逐出境。同时,奥尔良公爵也需接受调查,当然,他将失败的主要责任都推卸给劳,尤其是肆无忌惮地发行纸币的行为。
约翰·劳离开法国后,在多个国家停留,且在英国也待了一段时间,最终于1729年在比利时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劳在离开法国的时候随身并没有带多少钱。他的主要财富都用于了法国国内的投资。也就是说,他本人还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密西西比计划可以成功的,而不是一名投机份子。
经历了这次危机后,法国经济受损严重,并且持续低迷多年,也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埋下一个种子。

参考书目

《金融投资400年》
《百度百科:路易十四》
《百度百科:路易十五》
《百度百科:路易十六》
《百度百科:密西西比泡沫》

你可能感兴趣的:(密西西比泡沫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