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286

日期:2020.1228

【人物学习】

YY:

昨天一起聚餐见到了YY,她是一名称职的护工,但因为长期的作息不规律,虽然赚钱很多,但是身心疲惫,健康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损伤。所以,找到了幼儿园想说去做一个幼儿园医生。却不曾想都说好了,那边辞职办完手续了,这边幼儿园告诉她说,之前的那个医生回来了,不需要她了。明明说好的,理由就是那个医生有证,她没有。

所以,她现在开始考试,打算拿上证再去找工作。但其实这样的事情她已经碰上两次了,每次都是答应好了结果变卦了。

老师提醒说:你要反省一下为什么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月12次,感觉你能换13次工作,其实就是意思说换工作太频繁了,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总是做不久,这么的折腾。

看似腼腆、喜乐的YY,微胖,笑嘻嘻的背后,也隐藏着母亲对她的抱怨和不满。或许,是那种与家庭的关系,导致她职场也不是那么顺畅,因为影响是会迁移的,家庭的不和睦会导致职场的不顺利。

也或许,自我的修复,会是职场得到好的发展的开端。

【作品学习与读书】

萨古鲁:从“有为”到“无为”

问:萨古鲁,我如何能够超越行动或业力瑜伽(Karma Yoga)?就我人个人而言,我没有任何渴求去做任何事。我感觉自己在走向一种无为的状态。

萨古鲁:当一个人将终极实相作为人生目标时,行为就变得毫无意义。一旦行为失去了意义,各种自我形象也就不再重要;但在此刻,就你所处的状态而言,依然需要行为。你目前还没有达到能超越行为的层次。你无法离开行动。因此,目前你就做你认为是最好的、最适合当下情形的行为。

一个不懂得“为”的人——真正的、高强度的行为——是永远都不会进入到无为的。如果你要尝试的话,无为只会变成无精打采。那些在他们的生命中总是在休息的人们,一定是休息方面的专家,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些没有感受火的人永远都无法懂得水的清凉。对于那些一直半心半意、平淡地度过一生的人来说,他们永远不能体验另一种状态。因此,高强度的行动,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有助于能量到达某个爆发点并进一步提升。然后,再把能量转换成其他东西就会比较简单。这就是行动或业力瑜伽的全部目的。一个Sadhaka(萨达卡指追求终极目标的修行人)行动的目的正在于此。反正我们都要行动,但我们可以选择做出怎样的行为,是选择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元首)一样的行为还是圣雄甘地(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的行为。就是这样。反正我们都要有所行动,就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全然地去做。

统治或服务:你的选择是什么?

你想要统治世界还是服务这个世界?究其根本,选择就在于此。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想要统治世界。仅仅因为大部分人是半心半意的,因此他们只能统治他们的家庭!但他们真正想要的却是统治整个世界。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投入程度来实现。否则,他们就会成为潜在的希特勒。

所以,选择就在于是统治还是服务。选择你认为是最和谐、最接近神性和终极实相的。每个时刻,投入最大的强度来做,一刻都不要中断。直到有一天,你不再需要任何行为了。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无为”,首先你必须了解什么是行动——这一点你还没有做到。我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甚至是睡觉的时候,一刻不停地奉献自己,身体上还有精神上的。只是因为此,所有这一切才发生在我的生命里。它变得如此强大仅仅在于,虽然它对于我没有任何意义,但我却24小时里都专注地投入。这就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力量。那就是奉献的全部意义所在。只是因为此,一些其他维度的事才能发生——内在和外在的,这是永远都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

这就是世界上每一个强大的人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就是创造一个真正强大的人的科学。这不是统治的力量,这不是那种任何时刻都可能被夺走的力量。没有人可以夺走它,因为不管你被放置何处,你都只是去奉献。如果你想统治,你就必须要坐上宝座。但如果有人把你拉下宝座,你就会变得痛苦。但这并不是像那样。无论你被放在何处,天堂或地狱,你只是做你想做的事情。这样你就会从行动的结果中解放出来。一旦你从行动为的结果中解放出来,那么行为就会自动发生。你不需要停止行动来让自己从行为中解放。它会很容易就消除,溶解并消失。一旦你对行动的结果的期待完全彻底地放下,那么行为就会就会自动发生。你对此无需做任何事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在一个禅院里,有一位年过80岁的老禅师。每天都会在花园里辛勤劳作,呕心沥血。在禅院,从事耕作活动是修行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天又一天,禅道院的人做着农活儿,这位老师父多年来也都一直在做着。如今,他已年过80高龄而且身体也变得很虚弱了,但他从未停下来过。一整天他都待在花园里。很多次他的弟子们都劝阻他,“不要干了,我们都在这,让我们来做吧。”但师父依然继续做着他能干的活儿。在身体上或许师父干活的能力有所降低,但在专注度上并没有。

因此,有一天弟子们就拿走了师父干活用的工具并藏了起来,因为师父必须要用那些工具才能干活。那天,师父没有吃东西。第二天,还是没有工具,所以师父继续不吃。第三天也一样,没有工具;他就又没吃。这时候弟子们害怕了,“天哪,就因为我们藏了他的工具,师父生气了。他就不吃东西。”就这样,弟子们再一次把工具还回了原来的地方。第四天,师父干活了也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他教育弟子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师父回去以后就去世了,那是他的最后一天。四天禁食对于师父来说太过了;但最后一天师父干了活,吃了东西,然后他离开了自己的身体,而且留下了教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行为是这样的。无论让他处于地狱、天堂或人间,他都是一样的。一旦你可以成为这样,你就会从外部的状况中解放出来。仅仅通过闭上眼睛,你是不会得以解脱的。在你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又都会回来缠着你。即使你逃跑了,坐在山上,你还是不会自由的。它必须被真正释放出去。这就是释放的方式。 

【思考】

谅解

昨天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是不是朱熹对于论语的解读是有偏差的。虽然被奉为圭高,甚至我们从小学习到的关于儒家的思想都是来源于朱熹。

但因为之前有看傅佩荣老师对于论语的解读,也开始质疑说,朱熹对论语的解读好像确实是有偏差的。

我觉得老师回答我的话,让我非常的佩服。

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以前的各类关于论语的版本都是竹简版本,甚至是他们从墙里地里挖出来的,要读懂再加上拼整出来是不容易的。而且还没有那么多人去讨论,自己的理解未免自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解读。因为你可以参考的东西是在是太少了。

想象下,在那样的环境下,要整合、解读,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出现一些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重要的是,他教授了很多的弟子,而且能够传承儒家思想,至少是做到了一种宣传和推广,让儒学更广泛的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出现偏差也是正常的。所以,放在那个大环境下,朱熹是伟大的,将那么多残缺的内容,花费了心血,去形成我们今天可以读到的部分。当然,从今天的解读当中,我们会发现说一些解读是存在偏差的,但拿不代表说是错误,而是那个层次或理解上的偏差。

突然就明白说,我们总是看到一个厉害的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们也有错,而不是他们厉害的地方。甚至会说有些抱怨,为什么告诉我们错误的事情呢?但其实,人类的进步不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和改错的过程嘛?如果一开始就完美了,那又怎么去称作人生呢?

这就好比,人们总觉得你名校毕业,应该什么都会呀。怎么这个不行那个不会,好像必须得像超人一样。却忘记说,是人都有缺点,也都有不完美的地方。而我们设想的定型总是善于找比人的缺点,来安慰自己。其实,真的好自我,好找茬。

也发现说,那种谅解,其实有时候是了解一个人成长过程后,那种感同身受后的理解,而不再是随便下定义。

【每日一句】

阳光,是具有治愈力的。

【梦境】

哎呀,睡起来的时候还记得,后来还是忘了。

【每日反思与改过】

昨天中午小伙伴邀请去吃自助餐,还是没有忍住吃了很多。没看到新品,就想要说去尝尝,所以那种想要尝试的好奇心,总是源源不断的。但好在,不会像以前那么肆无忌惮的觉得说一定要吃够本才行,而是吃舒服就好。

最近这几天有些忙,其实是想要在回家前把一些事情做完吧,就没有和父母视频,反倒让父母很担心说,是不是出现了什么事情。所以,即使哪怕忙,也应该给父母说一下,避免他们的担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间日记】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