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维也纳的一位精神病医生,在他30多岁时,二战爆发,他为了陪伴父母而放弃了出国,被送往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作为幸存者回到维也纳。1946年,他用九天时间写成此书。几十年来,这本书畅销全世界,为许多身处困境的人带来愈疗的力量,甚至挽救了生命。

这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的是作者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剖析人们在极端艰难条件下对表现出对生命的态度,有的人很快放弃并自杀,有些人成为可恶的囚头,也有极少部分人(甚至是集中营的军人)也表现出了可贵的人性。第二部分是他作为一个精神病医生提出的关于意义疗法的一些论述。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基础。

读完此书,我为作者强大的意志折服,在集中营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依然残存有意识和意志为自己争取生存的机会,当然他无疑也是幸运的。合上书,我不由问自己这个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目前的生命过得有意义吗?假如在集中营的是我,我能撑到多久呢?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遭到了厄运,我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那么这些苦难的意义在哪里?我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应当怎样面对这一切?

作者认为,人活着应该积极去寻找生活的意义,不管是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这个意义可以是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为了爱,总之人必须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这也是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这种意义的追求,有时候能让我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活下来。作者也正是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他希望能出狱与妻子团聚,希望能完成自己的心理学书籍,才让他有可能奇迹般地活下来。通过集中营的生活经历,作者写道,“即使是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人的一生怎样才有意义呢?作者在书中指出,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找到生命的意义:第一种是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这种成就和成功给人带来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事业成功。第二种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如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即去爱某个人)。第三种是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对于第三种意义,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比如患了不可治愈的癌症,我们就面临着转变自我的挑战。作者指出,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即人能够将个人的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作者还从另一个角度用了一个例子来阐述这个问题。他说,为了开发小儿麻痹疫苗,一只猴子被一次次地扎针,它是否能把握痛苦的意义呢?显然,只有人类才能理解。但人类就能把握痛苦的意义吗?我们能肯定人类世界就是宇宙进化的终点站吗?也就是没有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了吗?

在我们追寻第一种生命的意义时,作者强调,“成功就像幸福一样,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作者还强调要积极面对生命的短暂,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变得越来越薄的人;而积极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因此,积极工作,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努力付出自己的爱。当苦难来临时,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即使是面对死亡。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2019年6月1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为什么活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