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家教?到底是什么影响的孩子命运

曾经有一篇《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刷屏,激起许多议论。

据有关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曾对2010级的入校学生做过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该届生源中,来自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虽然比例较前些年来说不算很低,但是要知道,2010年的全国高考考场里,来自农村的考生所占比例是62%。

难道人的出身,决定了未来人生高度?

圆桌派有一期正是讨论了这个话题,叫“出身,家世决定你多少”。


主持人窦文涛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邀请了红三代柯蓝。

柯蓝,原名钟好好,她爷爷钟期光将军是当年52位开国元勋之一,家世显赫,但发展至今,自己也道一句不过尔尔。

她认为,影响一个人的并非出身,而是家教。

而主持人窦文涛算是一个凤凰男,从河北来的他从《锵锵三人行》到《圆桌派》,不断地往上爬,完成了阶级的跨越。

当你把人生这条线拉长来看时,家世固然很重要,但后天努力在个人发展中至少占据了7成。


窦文涛还在节目里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他说,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公司来了一群实习生,他能告诉你这些实习生,谁家是农村的,谁家是干部家庭出身,谁家是知识分子出身,基本八九不离十。

第二天去上班,来的最早的是农村那个孩子,尽管他来的早,但是他不太会交往,见人也不会叫。但往往干部家庭的孩子,一来了就说叔叔辛苦,我给您倒杯水吧。

好玩的是,稍微有点招人烦的,反而是知识份子家庭的孩子,有点清高,也不太爱跟人家合作。这就说明一个人跟他的成长环境,是有关系的。


英国人也曾经做过一期深刻的纪录片,就是BBC电视台拍摄的《人生七年》。

导演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7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现在,他们已经56岁了。

从这部伟大的纪录片可以发现,阶级不同,环境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人。

在成长道路上的,除了出身,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因素,出身更多的只是带来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教养、成长跟家风有关,跟家境无关。

有次外出吃饭,我就被一个父亲的家教深深震撼到了。

小吃店里只有年纪将近五六十的一对老夫妇两人操持。大叔负责在后厨掌勺,大婶负责点单收钱上菜收桌。


隔壁桌坐下了一对父子。爸爸长了一张很严肃的脸,小孩子也就大概四五岁,幼儿园大班的样子,头上戴着一顶可爱的卡通小帽子,一双萌萌哒的大眼睛滴溜滴溜地转来转去,神气极了。


两人开始点餐。“轩轩,你要吃什么?”爸爸问儿子,却用了一种朋友之间的语气,所以吸引了我的注意。


小孩子认真地看着菜单,虽然我怀疑他能认识几个字啊,好在菜单上有简单的图片,不识字总会看图画的嘛。然后他就用一种很呆萌的语调说“我要吃这个,还有这个,这个,还要这个。”最后歪着脑袋想了想,补充了一句:“不要撒在上面的那个香菜。”


“你点这么多,你吃的完吗?”爸爸问孩子。孩子很自信地点了点头。


爸爸看了孩子一眼,又确认了一遍,加了一个自己要吃的就下单了。


我在心底扑哧一乐,小孩子呀就是对自己没有正确的估量,总觉得自己能吃好多好多,其实胃总共就那么一丢丢大,肯定是要吃不完的。一会儿看他吃不完会怎么办。



吃饭过程安安静静的。爸爸出去接了个电话,小男孩越吃越慢,速度从开始的一口一个变成了一口半个,菜也只能一根一根的挑着吃了,很明显是吃饱了,在强塞。


粗略扫一眼,桌上至少还剩了一半的食物没有吃完。


这时候爸爸接完电话回来了,我以为这倒霉孩子肯定要挨训了,这么严肃脸的爸爸肯定会生气的,说一些“你看你,要这么多根本就吃不完,浪费了吧!”之类的话。


结果出乎意料,爸爸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训斥孩子。他很认真地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你是不是会帮妈妈冲奶粉给妹妹喝?”


小男孩点点头。


“很辛苦的对不对?要放奶粉,还要调节水温。那妹妹如果没有喝完,你会不会有点难过?”


“你看看那个老板,年纪是不是跟爷爷差不多,还在那里煮东西是不是很辛苦?还有那个奶奶,又要点菜还要收拾桌子,是不是也很辛苦?”


小男孩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爸爸摸摸他的头,“那以后吃饭的时候,是不是要吃多少点多少呢?”“嗯……”


“所以我们去跟那个爷爷奶奶说不好意思,不是你的东西不好吃,是我们点太多,好不好?”


“还可以要几个打包盒,我们带回家晚上吃。浪费食物不好。”小男孩欣然同意,摇摇爸爸的手,提出了这个建议。


从头到尾,这个严肃脸的爸爸都用一种很温柔很平等的语气跟小孩对话。爸爸把账单和钱拿给小男孩,两个人一起去结账,小男孩带着不好意思的神情去跟老板娘说了几句话,拿了打包盒把剩余的食物都仔细打包好。



一个擅长教育的父亲,没有说教,也没有盲目的制止,而是耐心地用孩子容易明白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怎么做。


我相信,这跟家境出身都没有关系。穷人家的孩子,富人家的孩子,虽然拥有的资源不同,最终还是要看家庭教育。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说:“教养,就是圆满的人格。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不惜投入大量金钱精力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省吃俭用买学区房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最大限度地给孩子最好的资源,但是很多人都忘了,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

而且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说教,而是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榜样。

这一切,跟钱、家境,都没关系。

人的出身,决定不了未来人生高度,而家庭教育和人后天的努力,才是决定命运的最终因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身、家教?到底是什么影响的孩子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