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难乃天性 勇气才可嘉

畏难情绪即恐惧困难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表现是,遇到“困难”采取退缩、躲避、迂回的态度,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解决“困难”的信心,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解决问题,甚至无意识中夸大困难。任何人在人格形成、心理培养上千差万别,但人类乃至动物都具有一定惰性,动物为了生存需要克服惰性,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生物链模式。在人类,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或许无须为初级生存形式而角逐。但在生存能力、自身价值,社会贡献等方面自然存在差别。

儿童阶段的畏难情绪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原因有几点:

1,惰性:孩子不愿付出努力和劳动,而是采取躲避、绕道的方式回避困难;

2,缺乏自信和勇气,害怕失败;

3,缺乏成功后的自豪感,甚至从未体验过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造成畏难情绪的行为影响因素及心理调整:孩子是一张白纸,夸大的说,孩子的所有坏习惯都是父母养成的,作为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反省,至少自己孩子的畏难情绪大多情况下是父母日常行为造就的。一旦孩子出现畏难倾向,作为家长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认真、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并立即着手解决困难。父母遇到困难、处理困难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表现,应该做好表率,决不可助长惰性,让孩子从小养成正视困难的观念。孩子遇到困难时,作为家长可以协助解决,共商对策,相互鼓励,提高勇气,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有一个成长过程,父母可以模仿制造一些“失败”的局面,然后引导孩子,通过自己努力,让孩子经历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全过程,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失败,不怕失败的勇气。重视孩子每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功经历,真诚分享孩子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提高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自豪感。人类的行为还有一种惯性倾向,一旦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就成为自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畏难乃天性 勇气才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