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应指导孩子先学理后学文 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文理皆行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告诉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国家的教育都处在重文不重理的状态下。有一种说法也许有些偏颇,但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汉语言文化太美了,它的文学和艺术造诣太高了,也太引人入胜。难怪历史上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对汉语言文化如此的痴迷。

汉语的美不用多说,因为世人皆知。我们所要探讨的是:不要因为一种美,而过于偏颇的执迷于它。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那些长期被忽视的另一些门类文化也同样具有毫不逊色的迷人之处,那么人的思想就不会再顾此失彼,不会再此强彼弱。当人们自觉去发现和体会全部门类学科的优势、特点和美妙,思想和文化就会全面发展,人格和心智也会同样全面发展。

文归主题:现代教育应指导孩子先学理后学文,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文理皆行。这是扭转人们习以为常的一般思维方式的方法。学理,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理,使孩子的思想知道原则、规矩、方圆、尺度。学理,使孩子对于抽象的概念有领悟能力。学文,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学文,使孩子的思想知道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情操。学文,是孩子对于具体的事物有感悟能力。

先学理后学文有很多方面的优势,这就要从两者之间的利弊说起。学文,最大的弊端在于:文虽美妙,但它使人过于注重方式方法和变通,使人们太会圆滑而少于坚持原则。这样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会使人没有脊梁,没有在思想中贯穿始终的意志和信念。使人思想随意的因形势和境遇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成为了随波逐流的“墙头芦苇”。这种过度变通对于每个人和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是非常有害的。

而如果从孩童时代,就把学理做为不可忽视的重点,使孩子在学理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对人和事物理性的,抽象意义的认知。那么,孩子就会有能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有从思想层面上具备这样的能力,再加以文的素养就可以达到表里兼修,文理并重,文有文才、理有理智的全面发展了。

先学理后学文,并不是次序上的排列,而是侧重点的先后。不可偏废,不可舍弃。先侧重于理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建立,同时循序渐进培养文的素养和情操。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最终必定会形成文理并重的学习状态。

理,使人明是非、知道义。文,使人成性情、养人格。

只有使孩子们在理与文的相互作用下,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不会顾此失彼,不会学而无用。有才无德终无用,就是这样的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教育应指导孩子先学理后学文 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文理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