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5 - 关于感同身受

最近接受了一个糟糕透顶的消息,但我并没有哭,也没有想过要找人倾诉,心里算是认下这是自己的劫,不必要找人分担。

也没有人能分担。

我想,感同身受这个词,或许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吧。很多时候我们会自以为自己了解对方所谈到的处境,或是觉得自己的经历与他的故事有片段的重合,于是顺理成章地点点头,说一句“我明白”,但其实那不是你的经历,你们的故事,也是彻头彻尾都不一样。

这其实是很浅显的道理。人们会喜欢不同的事物,也会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才怀有相同的兴趣,人们在感情中受伤或抽身,在生活中负重或洒脱,每个独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有只有自己才明白的关键点。“还剩半杯”和“只剩半杯”,甲之熊掌和乙之砒霜。除开你自己之外的任何别人,你总是不能完全了解。

也不知道如何才算恰当安慰。

比方来说,假如你有一个认识了一段时间的朋友A,有一天你们闲聊,他向你说起他家过去曾经历过一次损失严重的破产,你看着他的现在,知道这些都已经过去,便不会泛滥同情,大概只会点点头,关心追问他是如何度过。而如果你有一个认识了许久的朋友B,有一天他忽然对你说,他家出事破产,你或许就会不知道该如何自处,好像再之后对他能说的话就只有“你最近怎么样”和“加油我陪着你”这种毫无意义的废话。

所以我也很怕被安慰。尤其身边越是亲近的朋友。

我知道现实里有很多由朋友陪着熬过低谷的感动中国事迹,但对于我来说,我不愿意成为被人当成瓷娃娃要小心翼翼对待的B,如果实非必要,也不想做袒露过去伤口的A。生活不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只管开开心心的就好了。

我们的人生里还会遇到无数困难横隔,到头来还是要我们自己迈过。

我曾经处在过A的位置上,把“家中破产”的历史分别和两个朋友分享过。告诉第一个朋友的时候,我和她彻夜不睡,在早早关了灯的房间里聊到凌晨,我和她都把自己从里到外剖析,试图让对方在最大程度上了解自己,体会自己,好让对方能最接近真实的说出那句“我明白”。这之后时隔不到一年,我把同样的故事讲给另一个亲近的朋友,然后我看着她表情、语气、措辞都有熟悉的变化,切实知道我能得到的回馈无非大同小异,当下心里便产生些迟来的顿悟:何必如此。

我并不是后悔和她分享我的人生,也不排斥未来向别人继续讲述我的故事,只是这些能拉近感情的分享并不是不可代替,再认识不同的人就要先去读一读他的个人传记也实属没有必要。人生在世,把握当下的开心就好。

​听我分享故事的第二个朋友到现在还一直在我身边,但我有时会想,和她说过这些,对我们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少。而听​我分享故事的第一个朋友,现在已经和我分散,原因也根本算不上特殊——异地对情侣来说向来是第一难关,更何况是同样需要耗费心力维持关系的朋友——不过是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要过。我其实并不会过多遗憾,只是会忍不住想,人和人是如此轻易就能分散,与时间无关,与你和对方对彼此的了解也无关。

但令我格外庆幸的,是我和M这显得尤其神奇的重逢,对我来说最能算是安慰的,就是每当我想到我和他的未来还有很长。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Vol.15 - 关于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