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难

从上大学时就觉得不能做科研,但是还是走上了科研的不归路。

从本科毕业开始,找工作就是去高校。没有考虑到相关行业,比如律所、公检法司等部门。你问我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我妈不让我从事这些行业,很危险。

人有时很奇怪,明知道自己父母的言论是错的,但是还是去执行。我想部分原因要归结于自己的惰性。父母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所以我就不学游泳了。父母说参加运动会很危险,所以我即使跑的比较快也不参加。所以,当父母说从事法律这个行当比较危险,我就不再费心去找直接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了。

当中偶有心底的反问,但是一心只想着有父母管着呢,所以就放弃自我了。因为,我觉得每次和父母的较量,到最后妥协的必然是我。当然,我也很少和父母直接正面的较量。

和父母正面较量最多的是我哥哥。有人说:老大被管教的多了,欠缺的是爱;老二被管教的少了,欠缺的是关心。从我们兄妹的成长经历来看,很能说明这一观点。哥哥屡次对父母权威的挑衅,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惩罚措施,导致我很能规避风险。所以,我从来不敢正面挑战父母的权威。无论离父母有多远的距离。

但是,一个内在自我不够独立的人是走不远的。比如,我在上研究生的时候,离家比较远,没有熟悉的人,我感觉比较放松,在心里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基调:放风的时候到了。所以,在研究生三年,是我就目前整个前半生而言最放松的时刻。我除了跟着导师做项目,做兼职挣生活费之外的时间,就是完全的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过。每天看看小说,看看电影,吃吃美食......研究生临毕业找工作,发现自己真的很懈怠,该拿的证书比如司法资格证书都没有拿到,找工作都不好找啊。跟着导师做的项目出国名额还得等到第二年呢。怎么办?只好回内地了。

找到我们单位,不知是我的幸运还是单位的不幸。表面上我是很努力的在从事教育这个行业,并且一丝不苟,但是从心底里我并不认可这个行业。怎么说呢,就是做着这样的工作不能给我带来喜悦。对待学生的严格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教育者们的通病:色厉。但是,学生要求的并不仅仅是这一角色,尤其是没有应试这个招牌之下,要想让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五十分钟课,不要太难。所以,从事这个行当,我感觉成就感很低。

另外,由于对父母的顺服,导致自己的人生目标很不明确。我是谁,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为什么要坚持?尤其是面对困难的时候,很容易放弃。放弃一步、两步、三步......“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自己的一步步后退,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被别人占去了,私下里安慰自己歇着也不错。但是,这种社会认同感的下降又会影响到自我认同感的确立。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带出一种猥琐的感觉。

在高校还有一个工作任务,科研。这是我对这份工作不满的另一原因。研究生期间本就没有好好听老师讲科研(可能老师就没有讲科研),跟了老师做项目,把项目流程整的很溜,结果到一个内地的三流二本院校,哪有那么正规的项目会被申报成功?!所以,我的科研基本是白板。但是,我还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

凭借语文基本功、专业基本功以及所看的专业文章,我还是进行了将近十年的本科论文指导工作。为了提高论文的指导水平,专门买了两本法学论文写作的著作进行研读,力求文章结构、内容中规中矩。自我感觉有所进步,但是与同行相比,贻笑大方。

再进一步到我的科研任务方面,申报了几个项目,写申报书时倒是感觉洋洋洒洒,但是,到结项时比较仓促。发表的几篇论文,都是不能看入眼,比学生还不如。做个批评者易,做个执行者难。

空想误国,万事无非多看多练,从今天开始训练写作,看看到现在还没有写够1500字,忽然觉得意兴阑珊,如此简单的写作写起来就那么慢,写科研论文更是味同嚼蜡,顿觉还是放弃算了,背后就是床,在诱惑着我:躺下来吧,明天的事情到明天再说。职称不评也罢,反正工资不挥霍也够花。

终于凑够1500字,完成今天的写作任务,停笔休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科研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