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高考成苦忆

因为家境贫寒的原因,我瘦弱多病,直到十岁时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伴着非常贫穷、非常艰难的日子,在父母庇佑的苍穹里,我一天天地长大。我成长的过程正是农村从贫困向富裕转变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贫穷的生活和苦难的日子给予我太多的咀嚼和体味,我渐渐明白了什么叫“恨人有”,什么叫“笑人无”。

我也看到了路遥先生笔下所描述的社会生活的重重怪圈:

你没成就没本事,别人瞧不起;你有能力有成绩,别人又瞧着不顺眼;你会不时听到有人鼓励你上进出成果,可一旦出了成果,你就别再想安宁。

对这些我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但我想这也是父亲一生中受运动冲击的切肤之痛。

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过去的无数个夏夜,躺在打谷场数着天上的星星,听父亲讲“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的故事。

我少不更事,似懂非懂,但我深深地明了这是父亲在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第一次离开小山村,是在考取了县城重点中学之后。出了家门口,父亲在前面伴送,我推了自行车跟在后面。

一路上,父亲言语不多,进了县城,父亲说:孩子,往前推四、五年,咱家吃的穿的都成问题,更甭说上学了,现在的生活条件的确比以前好多了,可千万别忘了你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能跟同学们比吃讲穿。记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记住,骡子大了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

这样说着,到了县一中大门口,看了一眼校门口上方悬挂的“欢迎新同学入学”的大红横幅,父亲顿了顿,最后说道:“你是一个能吃苦的孩子,缺吃愁穿的日子也过过几年,我只是提醒你,也许说的多余,你去吧。”说完,父亲走了。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想起了朱自清笔下《背影》中的父亲,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旋转。

擦干眼泪,背着母亲为我打捆好的铺盖卷,我走进了我县的最高学府,走进了一个我热烈向往而又完全陌生的新环境。

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眼就过去了,我虽然付出了比许多同学都多得多的努力和汗水,最终还是名落孙山。

父亲母亲也很失望,看我高考落榜了,像做了亏心事,欠了血债似的,不敢再出门。父亲劝我回校复读,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考不上不丢人,求学不丢人。

面对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开导,我横下一条心,就是为了父母高兴,我也要去复读,争取考上大学,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直到考上为止。

后来,从母亲口中我得知父亲的真实意图:

孩子上了这么多年学,能考上大学固然是好事,考不上谁也没办法,受点挫折不算什么,对孩子将来有好处,这个坎儿,挺一挺努把力也许就过去了。

如果就这样认输了,可惜。是的,我有望子成龙心,可我不指望孩子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现在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过去的是极少数,大多数考生要败下阵来,可一旦败下阵来,这些孩子又能干什么呢?种地不如老子,做饭不如嫂子,跟废人差不多。做父母的,让孩子上这么多年学,岂不是把孩子害了。看来,现在办的教育出了问题,需要改一改呀。

曾经寒门学子,曾经几度高考,久经沙场,常败不胜,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复读之门,一次又一次地坐上被考之席,也因此我留下了“不能不来,不能再来”的高考语录,还收获了学兄学弟们送给我不俗且极富爱国情怀的绰号“八年抗战”。这是自嘲,是自黑,也是自律。

1988年的秋天,我终于走进了大学校园。同样,又是父亲送我上路,这也是父亲最后一次送我出远门。

人是强大的,也是渺小的。说行,怎么着都行,说不行,马上就不行了。这年的冬天,我的父亲溘然长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也正是如此,总是因为父亲走得匆忙,同父亲交流的太少,没有能够回报父亲而抱憾终身。

又是一年高考季,几经高考成苦忆。我想念我的父亲,我感谢我的父亲!

又是一年高考季,一日一门同过千万人。因为高考,这扇门一年一遇地开启,它是检阅、是庆典,更是助阵。

你我皆黑马,笔墨写乾坤。愿莘莘学子们,在7、8、9号如愿以偿,好梦成真。

加油!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

你可能感兴趣的:(几度高考成苦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