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公开课,让我想起往事

雨后的天空,一片湛蓝,澄澈如水的阳光洒满了教学楼前。它穿透过走廊旁的窗户,照耀在走廊上,暖暖的。我带着听课本,快步走进八五班教室,听新来教师李老师的公开课。

李老师所选的课文是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演讲稿的背景是1991年10月18日,《瞭望》周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征文颁奖大会,作为获奖者之一,丁先生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题,向与会的中国青年学生发表了这篇演讲。

说句实话,八年级的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是有难度的。李老师选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勇气确实可嘉。

课堂上,李老师的教学流程还算是流畅。但因为面面俱到,所以导致面面不到。不能围绕着一个点,把问题讲透彻。所以,整堂课老师学生都在跟着课件走,走马观花。

课堂上,老师不停地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则不停地抄笔记,跟一台复印机似的,仿佛要把黑板上东西全部印到自己课本上。不知道这样的课,学生到底能掌握多少知识?

看着眼前的小姑娘,让我一下子想到当年的自己。也许,当年刚刚上班的我,也和她一样有类似的问题。二十多年后,再回想起自己当年上的第一节公开课,不免觉得可笑。

记得当时我上的是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在那堂课里,我好像也是照本宣科,走流程。唯一记得的一件事是,为了准备这节公开课,我特意跑到五六里地外校,找别的老师借了一盒《春》的朗读磁带,以增加堂课效果。

课后评课,语文组的前辈们,一个劲地夸奖我,基本功扎实。现在想想,大概那课确实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吧。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只有走到一定数的里程,你才能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堂公开课,让我想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