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类公司与业务类公司转型科技智能公司的异同

  作者: 邓天佐

  在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苹果、谷歌等明星公司集体向科技智能企业转型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纯技术类公司也在思考自己在这场转型中的位置和方向。本篇主要谈一谈技术类公司和业务类公司未来转型中方向的特点和异同。

  我们先从那些熟悉的明星业务企业说起,看看他们如何实现企业的科技智能化转型。尽管他们的体量都已经做得很大,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将资本涉足到了很多的领域,但总体而言,他们都有着旗帜鲜明的几大核心业务,并且转型的基础也都发端于这些业务,如亚马逊和阿里的电商、供应链;京东的物流;苹果的设备制造与系统生态;谷歌的系统和软件等。这些业务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发展资金和数据信息,且具备极强的未来盈利预期和不断扩充的有序数据体量,在供应链和制造业领域,还包含着十分庞大的实体物流。可以说,商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三者结合,使得这些公司强者越强,让他们拥有十足的底气去迎接未来的变化。

  与这些风头十足的业务企业相比,纯技术服务型公司虽然也具备较强的实力,但长期以来一直是以第三方的角色出现,同时也更多地以一种依附的态度在帮助各种业务型企业实现技术层面的迭代。如知名的SAP,IBM,以及各类BI工具(tableau,qlik,帆软,数聚SEMF等)厂商,他们的业务基本上是面向B端,以出售产品或软件部署、咨询服务作为核心的盈利点,他们的技术即业务,服务即业务,核心的资产更多的是虚拟产品和人员,通过项目的形式完成产品或服务的交付。

  这两类公司的未来转型方向,将存在以下的可能:

  1.技术服务型公司继续依托于业务方企业,向其提供技术服务。而随着资本整合的加剧,这样的企业很可能将逐步地被收购兼并,成为业务型公司的技术附属公司,但独立性的丧失也极有可能是创新性丧失的开始。

  2.技术服务型公司凭借其丰富的全行业项目部署经验,整合知识,内部对技术进行创新迭代,推出高品质的行业服务模型与解决方案(产品或项目),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服务能力,强化服务的输出品质和部署效率。当SAP和IBM等公司错过了敏捷BI,他们将目标转向了云端技术革新,同样后来居上地形成了自己新的技术生态。而国内诸如帆软、数聚SEMF、永洪等BI厂商同样在搭建独属于自己的BI生态。

  3.技术服务型公司在维持B端业务的基础上,凭借技术基础,将产品属性拓展至C端,形成独属于自己的受众市场,目前tableau产品的思路与这个就很相近,通过粉丝营销向大众推广数据分析知识,进而形成独属于自己的产品粉丝生态,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强劲的现金流。

  4.业务型公司从业务开始整合技术,而技术型公司却很难从技术端整合实体业务,但对于“业务”的理解,其实技术型公司大可结合自身的知识优势,开发出自己的教育培训与咨询服务业务去拓展C端用户。从这个方面来看,业务与技术类公司的界限,并不鲜明。传统的业务公司主要涉足C端,而技术类涉足B端,各有其发展和生存的价值所在。

  智能企业将在未来辐射人类的方方面面,巨型公司的跨界整合能激发内部活力,也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但从创新维度而言,中小型公司的发展也同样值得期待。大与小并不能完全地衡量一家企业的价值,大小相对下的价值密度,才是企业是否优秀的关键指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技,BI,BI工具,BI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