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是乘法思维,而管理是除法思维

甲骨文前高管莉兹∙怀斯曼提出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概念,乘法领导者和除法领导者。

— 1—

与除法领导者不同,乘法领导者更能吸引有天赋、有创造力的员工,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为员工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他们会在需要的时候做决策;他们乐于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

乘法领导者是指那些在工作中能够带领团队迅速理解并解决难题,完成既定目标,提高员工适应性及工作能力的领导者。

除法领导者是指那些在工作中单打独斗、步履维艰,尽管拥有人才,但无法让他们发挥出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能力的领导者。

他们中的一种是天才,而另一种是天才制造者。

所谓的乘法思维,就是领导与团队是相互作用的,共同促进的,产生倍增效应的。也就是各司其职,相互协同,形成合力,而不是存在阻碍和制约。

毫无疑问,赋能就是乘法思维,让团队产生倍增效应。

假设乘法领导者E与除法领导者F的个人能力都是4,4位下属的个人能力都是2。

那么,E团队效能=乘法领导者(4)X员工A(2)X员工B(2)X员工C(2)X员工D(2)=64。

F团队效能=除法领导者(4)/[员工A(2)X员工B(2)X员工C(2)X员工D(2)]=0.25。

根据这个逻辑,两个团队相差256倍。

调查显示,除法领导者平均只能利用员工30%的能力,而不是全球48%的平均水平。

而乘法领导者目前的人才利用率在76%-100%之间。赋能领导者与莉兹∙怀斯曼所说的乘法领导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 2—

关于乘法领导者,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提醒管理团队,战略上的当务之急是增长收入。每个人都希望收入增长,但是人们很惊讶,库克要求收入增长,却没有提供额外人手。

在会议上,销售主管说收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只是需要更多的员工,他认为每个人都知道,更多的收入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员工数量。但是库克认为优化现有的资源也可以实现目标,因此不同意增加任何数量的员工。

销售主管说的是加法(也就是说,增加更多的资源),库克讲的是乘法(通过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收获更高的增长)。后来,库克将关键的人才分散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花了一周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并与其他部门共同协作,找到了解决方案。

他改变了销售模式,以能力为中心,更好地利用销售周期中最好的销售人员和深度行业专家。最后这个部门实现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而没有增加一个新的人手。

库克的逻辑是:

一是团队中大多数人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所有的能力都可以通过正确的领导方式发挥出来。

因此,智力和能力可以在不需要更大的投资的情况下成倍增加。

而关于资源配置和资源补充的逻辑是:一是人员过于忙碌。二是最优秀的人才精疲力竭。因此,完成一个更大的任务,需要增加更多的资源。

— 3—

这就是赋能的核心奥秘之一。

赋能是什么?赋,就是赋予;能,初步的是指“能力”、“权力”,高级的是指“能量”、“能场”。

最开始讨论赋能的英文是什么,是empower,后来发现不是。empower是我有能力,我把确定的东西给你,其实不是,赋能其实是enable,是我也没有,我组建的系统使你能,因为你有独特的禀赋,在这个能场里你变得能。

赋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现代管理学理论预言家玛丽·帕克·弗莱特的研究成果。弗莱特严厉批判了等级森严的企业组织结构,她反对“命令与控制”型的管理作风,提倡更多民主因素的管理方式。

她认为,在进行企业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第一线员工的经验和知识。她同时指出,集体责任不是靠将个人的责任一个个加总就可以得到的。集体责任不是一个累加的问题,而是一个企业内部个体互相作用,相互融合的问题。

那时候赋能对个体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激励。但激励应视作赋能在工业时代的前身,而赋能在信息时代是对激励的升级和优化。最先在企业中实行赋能授权的是日本企业——注重全员参与和团队智慧。

总之,成为赋能领导者,必须是人才吸引者、解放者、激励者、讨论发起者、培养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赋能是乘法思维,而管理是除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