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局外人

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一本书。

   1942年的《局外人》经典著作。

   与恶的距离原来那么近,那么熟悉。

    《局外人》简述的就是一个人,因杀人而被拘留审判。

    可是审讯的时候,却从不讨论杀人事件,一直针对主角以往的事情进行丑陋化。

    试图打造出一个冷血杀人魔。

    通过对主角母亲葬礼没有表现出流泪和第二天就和女朋友进行谈情说爱的往事,

    进行阐述被控者,是个杀人魔的角色。

    而主角却从没为自己辩护过,就像局外人一样,

    无论是生前还是即将死去,都像一个局外人,

    没有人在意过他一样,可是他又确确实实的存在着。

     就像电影中的李晓明。

     从出事到最后被杀,都没有人能打开过他的心灵,走进过他。

      整部剧讲述的,都是媒体、律师、家人形成一个很稳定的三角形关系,却凸显出李晓明可有可无,像极了局外人。

      主题震撼、多方视角

    社会现实题材,恶性的随机杀人案件,这部电视剧来自于最赤裸裸的社会问题。

    每集的开头都是Youtube的评论,网络暴力肆无忌惮。

    为杀人犯辩护的律师被泼屎,家人孩子被威胁,同时家庭产生巨大的矛盾,还有家庭的不幸。

    媒体的登报,为了抢占时间,吸引目光,标签化所有事件。

    思觉失调症患者,重回社会的困难。    

    受害者家庭的恶化,崩溃,黑暗。

    杀人犯家庭的绝望。

    轮回,再一次恶性的随机杀人案件爆发。

       剧情紧凑,每集反转,环环相扣

直播间每秒的监控,媒体日常工作的运转一下子把时间都绷得紧紧的。

接着就是开始环环相扣,

辩护律师和受害者爸爸相遇。

受害者麻麻乔安与李晓明家人妹妹相遇。

李晓明妹妹与思觉失调的房东弟弟相遇。

思觉失调弟弟和辩护律师相遇。

世界真是小,像个金鱼缸,一下子又相遇在了一起。

        什么是恶

    人性本恶。——荀子

    现在回头读读局外人,真的是感觉作者对人性透彻描述,真的很令人佩服。

    主角莫尔索,前面篇幅讲述他的母亲爱人邻居朋友,后半段简述他的律师法庭神甫。

    前篇,以个人意识对母亲葬礼疲乏代替了悲伤,显得有点冷漠。

    爱人玛丽,咨询他是否愿意结婚,莫尔索给出的答案是,喜欢就结不喜欢就不结,心里却笃定不爱她。显得有点敷衍,却是那么的真诚。

     莫尔索的独立人格,不太会受环境和别人的影响,他不随波逐流,可是这样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莫尔索对于熟悉他的人,评价都很高,对待身边的人都很好。

    后半部分,法庭陌生人,那是另一个世界一种社会意识,可是莫尔索在这种社会意识当中,却显得微不足道,他保持独立沉默,却螳螂挡车,他觉得莫名其妙,没有讨论他的杀人,而是直接根据往事,不相关的事情进行打造,誓要打造出一个冷漠的变态杀人狂魔,不然怎么可以解释得了人为什么会突然杀人。他们在法庭,就像是左右手互博,他们在狂欢。

    电视剧里面的李晓明无差别杀人后,媒体、陌生人、政府,都沉浸于为李晓明打造一个杀人狂的角色,从其家庭开始进行曝光打骂恐吓,其家庭必须是变态才能孕育出一个杀人犯罪。

     可是从开始到快结束,都没有人或媒体进行对其家人进行深度采访,学校朋友都没有。可能一开始就已经在社会意识判下死刑。没有人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们在狂欢,在喧闹,在发泄,在不知道详情的情况下,开始肆无忌惮的攻击他人,可怕的是政府在默许,媒体在助威,受害者在奔溃,加害者家庭在道歉赔罪。事情在短时间内消化,随着加害者家庭的消失后,大家仿佛安静了下来,没有了目标一样,还是恢复正常,可是这不像是一群丧尸吗,看到血猛然冲突,进而啃咬撕裂,一旦黎明来临便四方逃亡,消失在黑暗中。

    恢复正常的社会,仿佛平静了。可是这是一种轮回,而且轮回速度在加快,开始再出现一起无差别小孩杀人案,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思觉失调的应思聪。社会再次迎来恐慌,网络似乎是加速器,人民开始攻击辩护律师家人,在扩大攻击范围。像一个黑暗的团体,再次出现,吞噬着所有光明。生活也开始出现裂痕,孤独无助开始不止在加害者扩散,开始牵涉旁人,不放过任何一次犯错的人。

    人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善良。最可怕的,他们不经意间,把恶当成的理所当然,那些丑陋的嘴脸令人心寒。

        不过剧的最后结局还是让人欣慰的,也许这些都只是存在编剧电视当中而已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