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25

【课程原句】

10.7:齐①,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②。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①“齐”同“斋”,见《论语解释》。②“气”同“饩”,见《论语解释》。

10.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0.10:食不语,寝不言。

10.11: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

注:“齐”同“斋”,“必”也作“瓜”,见《论语解释》

原句译文

10.7 斋戒沐浴时,一定要穿布做的浴衣。斋戒时,一定改变平时的饮食,居住一定要改换卧室。

10.8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腐败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切割方式不得当的食物,不吃。没有与食物相对应的酱醋蘸料,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肉不得多于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到神志昏乱的地步。市集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每顿饭都要有生姜做点缀,但不能多吃。

10.9 参加国家祭祀典礼后分到的祭肉,最好当天就食用,不放过夜。实在吃不完,留存也不得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要吃了。

10.10 吃饭的时候不谈话,睡觉的时候不言语。

10.11 即使是粗米饭和蔬菜汤,吃饭前也应该拜一拜,而且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我的感悟:

10.7 这则中“明衣”的释义有很多,一说为洗澡后更换的干净内衣;一说为“浴衣”,即专门为斋戒沐浴而准备的衣服。日语当中也有“浴衣”(ゆかた)一词,即布料轻薄、款式简约的夏季和服。如果夏天去日本游玩,在街上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女生身着各色浴衣去观赏花火大会或其他“夏日祭”的活动。浴衣在刚传入日本时,其实也是贵族入浴时专用的衣服。到了江户时代后期,澡堂文化逐渐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浴衣也就渐渐走出浴室,变为外出时也可穿着的轻便服装。保留至今,浴衣就成了日本夏日街头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10.8这则内容让人感慨:孔子也太讲究饮食了吧?但孔子讲究背后的原因:古时生产力不发达,不管是贮藏食物还是为食物灭菌的条件都是有限的。如果因为饮食不当而生病,医疗条件也有限,人们很可能会丧命于此。所以孔子看似“挑挑拣拣”,实则是重视食品安全、重视人身安全的体现。

10.9这则中可以看出孔子很重视祭肉,《孔子传》当中就记载过孔子因为“胙肉(即祭肉)不至”而周游列国的故事。但即使是这么重要的祭肉,孔子也有自己的讲究,那就是不能放过夜,最好当天就吃掉。如果当天实在吃不完怎么办?那也不能放超过三天,过了三天,天子的赏赐也要扔掉。别说那时没有冰箱,即使是放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孔子的饮食习惯,不管是多么名贵的食材,也要尽量做到当日食用完毕,如果存放超过三天,为了健康,还是扔掉吧。

10.10 这则我们小时候都被家长或老师教育过。为什么我们要养成吃饭时不说话的习惯呢?好处有三。其一,咀嚼食物时说话,难免喷溅,弄到共同就餐的人身上,十分不雅;其二,边吃边说,万一食物没吞好噎住自己,这是十分危险的;其三,说话时注意力难免被分散,无法体会食物的美味,影响就餐效果。寝不语也很重要,否则睡前说得太多容易兴奋,不利于入睡。

10.11 在吃饭前向食物表达敬意,这种仪式在今天也能看到。比如基督教或天主教等信众会在饭前做祷告,日本人在吃饭前也会对着食物说一句“我开动啦”。伊斯兰教吃饭前都要念一句经文,表示尊重食物,珍惜食物为我们带来的能量,这就是敬畏自然和生命的体现。如果能让自己和孩子都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会更懂得珍惜。我就是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吃饭前的祈祷让我珍惜食物,不随意浪费,心理充满了敬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感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