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友情边上

中国人历来对“友情”十分重视。

一生的时间,总少不了“友情”的陪伴。稚嫩的孩提时代,能在大街上、巷子里追逐嬉闹的同龄人,我们称他们为“朋友”,风华正茂的年纪,那些志趣相仿的伙伴,我们称他们为“朋友”,待到步履蹒跚之时,那些一起追忆往昔、共赏夕阳的人,我们同样也称他们为“朋友”。

时光的流逝似乎让“朋友”的含义变得宽阔了许多,我们甚至乐意于称呼每一位身边的人一声“朋友”,以此来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无法否认,这种新形式的“交友”方式让我们结识了更多的人,似乎也因此在生活中获得了许多额外的便利。但是,当这种关系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它也许就成了你心头的重担,你所想要维持的所谓“朋友关系”,竟压得你喘不过气,甚至窒息。这种关系往往是缺乏一定的情感作为支撑与基础的,一阵风吹来,或许就将这种关系吹地七零八落了。如此一来,似乎更应该将身边这种类型的群体称作“熟识的人”,而赋予“朋友”一词它最原始的含义。

朋友,在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相差无几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的互爱关系,以此所建立的情感联系,叫做友情。赫巴德说“彼此无所求的朋友,才可能是真正的朋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朋友之前不能够存在利益关系。友情应当是有所求的基础,而不应当成为有所求的借口或是手段。

在功利社会中,大多数人之间是各有期待的,但是却都不愿意将这种期待点明。友情理应成为滋养万物的春雨,而不应当是忙忙碌碌的工具。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标榜:“我们的友情固若金汤。”可细细想来,友情其实应当是“脆弱的”,像是瓷器一般,若想令其光洁闪耀,成为提升自我的利器,就必须得细心地擦拭,若是浮皮潦草,便会使其产生裂痕,最终难逃破碎的命运。若真的如此,那此份破碎了的友情常会将双方捆扎,沾合着;极力想维系的又会被双方紧紧攥在手心。两种情况都是悲剧。

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残酷的现象。高阶层的精英所交往的对象大多也都是功成名就的人,思想深刻且独立的人周围也大多是有志向与抱负的同伴,而水平较低的群体所接触的大都是同等层次的群体。智者乐于结交智者,贤者乐于结识贤者,有目标和追求的奋斗者的身边也总是围绕这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与此相对,思想贫瘠、胸无点墨的人最后也只能和水平相当的人产生最大的交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私以为,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正是每个人所表现出的自己所拥有的人格与思想。人性本善,可是生活的环境却可以铸造不同的意识形态,以至于最后共同出现在社会生活里的人千差万别。卡耐基讲“人性的弱点”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而“人格上的弱点”在与人交往中的体现则会决定人的朋友圈。一个有思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是不屑于和思想贫瘠的人产生太大的交集的,甚至会对思想贫瘠的人产生由衷的怜悯,可怜他肤浅的一眼就能够被看穿、看透。中国历史上不乏家世显赫但是最后一事无成的人,而这种人的身边也往往不会出现思想上的巨人。先贤们耻于和依仗家世而光鲜亮丽的人为伍,这种人思想上的贫瘠让他们不得不利用这仅有的资本来使自己显得不那么悲哀。若是站在了思想的顶峰,即便只是三杯两盏淡酒,也是乐得潇洒快活。

人格上的弱点不胜枚举,其中最普遍、最消极的怕称得上是“自私”了。

自私,是生命的自然天性,是生命本身所禀赋着的权利和反应。但若是自私和欲望结合的过分紧密,那边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了。自私作为消极群体最为杰出的代表,体现了生活中最具普适性的特征。极度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自私绝不是对自我权力的保护,而是在真正涉及到个人利益时,不会做出半点的让步。在集体的生活中,自私的人从不会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的最大便利为基础,将自己所能够享受到的发挥到极致,即便是伤害到了他人也在所不顾,似乎这是理所应当,事不关己。即便有时出现的为他人着想,也是无关自己或是不痛不痒。在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自私的人又往往是贪婪的、吝啬的、敏感的、多疑的。贪婪到斤斤计较、锱铢精算的地步,吝啬地即便是付出,同时也在考虑着将来应该得到的回报。自私的人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使得他对于外界的变化十分敏感,因为他害怕吃亏,害怕别人占有他本应或本不应取得的利益,他们怀疑身边的人总在算计他,因此也总在绞尽脑汁的算计别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营造出一种无时无刻不是胜利者的假象。

自私者的种种表现往往是自己所觉察不到的,因为在长期的生活中,这已然成为了这一群体所秉持着的真理。这类人格上的弱点就成为了一面看不见但却是密不透风的墙,将这个群体和与其道不相同的人严密地隔开,即便是自私者有一天想要冲破这面墙和其他人打声招呼,怕也仅能得到墙那面人的会心一笑,除此之外,恐怕剩下的只有头破血流。

能够作为朋友,拥抱友情的群体,应该有明辨是非的清醒头脑,有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能够不卑不亢的面对所有人和事,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自己应该如何取舍。一个能接受朋友和能够被朋友所接受的人,不应该过分的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他要时刻警醒,倾听,注意身旁的声音。

与智者交,知识广;与贤者交,思想通。若是想要接触大智大贤之人,须得修炼自身,若是想获得坚如磐石、兼具深度与广度的至臻友谊,还须得有足以明辨是非的双眸和净化心灵、追求高尚的决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友情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