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实名制对个人影响力的一些看法



有一天,突然有几个老同学都转给了我一篇文章,问我文章里的这个人是不是我,我一看,文章里引用了我的头像和昵称,正是我之前在网上对于一个关于圈内行业问题的回答,通过同学的转发,有更多的校友看到了文章,还有些校友辗转加了我的微信。

因为我当时还没有实名,因此自己的头像成为了标识,让我的朋友们认出了网上的我,这是我第一次感觉网络之于我,显得格外真实,自己的名字就像一根针,把自己在网络上的足迹连成了一条线,我相信随着自己网络行为的丰富,最后终会织成一张网。

然后我就决定,索性做得彻底一点,为自己重新注册了实名的邮箱地址,把昵称也全都改成了真实姓名,将各个网站注册的信息也都完整真实地填了一遍,算是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网络实名制。

关于网络实名制


一、为什么不愿意在网上使用真名?


对网络的恐惧

所谓对网络的恐惧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的抵触,和00后不同,作为80后这一代标准的互联网移民,对于这个虚拟的新生事物,我们本能地好奇又警惕,这种未知和虚拟就会让我想与它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我们给自己起个网名就是最直接的,保持安全感的手段,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把真实的自己与网络上的自己彻底分离。


我们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其实这种陌生感已经慢慢消失了,网络世界也已经根本不再是什么虚拟空间了,在我看来,网络早已成为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国内的公司,对于用户的隐私保护并不重视,所以就导致了我们还是对网络实名制有着不确定的恐惧心理。

无意识的习惯

准确地说,是从QQ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习惯,可以说QQ是我与互联网之间的第一个红娘,对于十几年前的日子,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那时候,每天的任务就是挂着QQ,只为了早一点升级到太阳等级,这样就可以更换自定义头像了,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比谁的QQ号位数更少,谁的级别升得最快。

而且,只要家里那台笨重的台式机,发出敲桌子或中年男人咳嗽的声音时,肾上腺素就会开始大量分泌。

就是这样一段青涩的互联网记忆,对于现在我的网络生活还有着很深的影响,而最明显的就是我在起昵称的时候,这是几乎每个网站注册的必填选项。

每当光标在空格内闪烁的时候,那一个个令人惊心动魄的词汇就会跳到我的眼前,没错,就是我曾经用过的那些QQ昵称,我也会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是不是太幼稚了,但它们可是我绞尽脑汁,想了三天三夜才编出来的啊,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啊!



作为网络看客的姿态

我曾经认为自己在网络世界里只是内容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如果说对网络的恐惧和无意识的习惯是环境给我的压力和时代的局限性的话,那这一点绝对是我自己的选择了。

其实也难怪,作为网络看客,是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给自己在网络上的一个默认定位,就是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么大的网络世界我们就应该是热闹的围观者,是内容的消费者。

因此,在网上隐藏了自己的身份,我还可以偶尔去微博里凑凑热闹,甚至撒泼打浑,都没有人计较的,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啊。与自己互动的也一定是自己真实生活里接触过的,或者熟悉的人,自动地把自己有效的网络人脉与现实的交际圈进行了重合,实名制自然没有任何意义。

二、为什么一定要完成网络实名制?


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由于上面的三个原因,我也是对实名制抱有抵触情绪的,但我曾经看过关于实名制的文章,而且入学心切,就硬着头皮填写了资料,拍了身份证,也就是完成了第一个实名制注册,加入了第一个完全实名制的网络社群。

有机会认识了一些校友,加了微信。我感觉到,实名制最大好处是个人统一的可见名字会产生积累效应,比如一些校友在微信、新生大学和订阅号里都是统一的头像和名称,那我很快就能用这三个地方交叉内容来快速了解他。

反过来,别人对我的印象也是一样,通过我在社群里写的文章,微信群里分享的想法,和订阅号里的留言,别人很快可以对我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这种多维度的积累是个人影响力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不迈出实名制这第一步,我们在各种不同网站上的行为只能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侧面像,不同的昵称就断送了其他人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画像的机会,我们在网上的足迹只能是一个个不相关的点,只是零碎的,没有意义的点。


如果你从来没有得到过

那可能根本不知道你失去了什么?错过了什么?但试想,如果我们克服了对网络的天然恐惧,摒弃了落伍的习惯,摆正了自己网络内容生产者的位置,网络实名就可以让我们个人的影响力积累成为可能,而且到时候,我们的网络个人形象将会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形象,网络上的社交圈就会慢慢地扩大,形成更多有效的联接。

更重要的是,实名制过后我们一定会更注重自己在网络上的形象,而不是躲在一副面具后面,抱有侥幸心理。

其实前面提到的对网络的恐惧也是我们对自己的不自信, 最初我们把网络定义为虚拟世界,因此一定不会像维护现实生活中形象一样那么重视,因此也就恐惧虚拟的形象与真实的自己产生连接,可以肯定的是,实名制以后,我们对网络的恐惧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因为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我们真诚地对待网络,主动塑造的形象越清晰,虚拟的未知对我们的侵袭就会影响越小。而为了印证,去扫荡了网络影响力很大的人,在一些常用网站的情况,他们全部都是统一的管理,大部分人都是实名。可以说,实名制的完成也就意味着我们从网络看客向内容生产者的变化开始了。



三、怎样才能完成网络实名制?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

完成基本的网络实名制,一共就三步:

1、注册一个靠谱的邮箱。

2、选择一张靠谱的头像照片。

3、修改各个注册网址的昵称、头像、注册邮箱。

首先是注册邮箱。靠谱分两个方面,第一是邮箱的服务提供方要靠谱;第二是邮箱的前缀名称要靠谱。

然后要选择一张靠谱的头像照片,这一步基本的要求是面部清晰,可识别,表情自然,而且一定要是本人,尽量是单人照。

最后就是修改各个注册网址的昵称、头像、注册邮箱。这是我们完成网络实名制的最后一步,将所有网站的昵称,头像和注册邮箱进行修改,并保持统一。

网络实名应该有这么几个标准

1、国内网站,“昵称”为本人真名。

2、国外网站,“昵称”尽量使用全拼或英文名加全拼且统一。

3、所有网站 “头像”为本人清晰可辨别且统一的照片。

4、注册邮箱及联系邮箱正式且可统一。

5、其它用户资料也尽量真实完整填写。

到此为止,我的实名制就算大功告成了,今后不论再注册什么网站都会以这个标准来维护,网络实名制,让我的网络生活变得更加真实了,我会努力塑造这个网络上真实的自己,而我相信,这个慢慢成长的自己一定会在未来带给我惊喜。



四、网络实名制的利与弊


不支持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反对者最常提的问题就是,实名制是否影响言论自由?是否会暴露个人隐私的安全性?

理由一:实名制会彻底暴露个人隐私

实名制的实施,很容易知道被认识的人知道你在网络上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人肉”固然可怕,人人都会百度,都是会引起现实社会的动荡不安,难免会暴露一些别人不轻易知道的消息。

试想想,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呢?有哪些事见不得人吗?特别是一些黑客,通过远程破解就可以轻易知道你的网站的信息,所谓的个人隐私问题难以让人放心。

理由二:技术性实施严峻

这个问题我能理解,因为实名制并不是一个条例就可以实施成功的,还牵扯方方面面,国际网络等技术问题。

实名认证无不例外牵扯身份证,安全问题又会成为热议,一些网站知道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就会出现倒卖现象,这样让用户更加难堪。

支持实名制

理由一:维护个人法纪

实名制的实施固然会受到阻碍,但现在社会上会运动网络进行非法活动,包括网络诈骗、造谣生事、诽谤、黄赌毒蔓延等等,对社会造成一些恐慌。但是,实名制后必定会绝对会抑制这种违法的行为,比如网络盗窃。病毒传播、网络造谣、水军攻击等等,不免有种意外效果。

理由二:全民素质要提高

说话就要负责、诚信。很多人在说话做事之前想好了,想通才去说话做事情。从每一个人必须做负责任的话,觉得很难的,个人会受到旁人的影响,做出一些出乎人预料的事,就可能会做出就不说实话了,假如通过了个人实名制后,觉得说出那些话,不是个人的意愿,会不会造成影响别人,不能引起连锁反应。

理由三:为别人做出典范

实行实名制,很自然1个人注册后通过实名证,会别人也跟着做,这样实名制会变得容易



五、我对网络实名制的基本判断


网络实名制是网络法制化、规范化的大势所趋

网络实名制是网络法制化的基础和保障,所有法制的前提都是法律主体的明确,所有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的落脚点也都必然是真实可查的主体,没有主体身份的明确,再完美的法律制度设计和法律条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实名制一定是互联网法制的基础和前提。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第一部电子商务法律基本都是以身份实名为主要目的的电子签名法了。

不过,在此还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这里说的实名制既不是全盘的实名制,也不是强制的实名制,更不是前台的实名制。

有时我们在大街上开车,会见到个别遮挡车牌号尾号的汽车,其逃避管制和责任的意图昭然若揭。也就是说,不怕承担责任的人是不惧怕实名制的,反之,不想承担责任的人往往喜欢非实名制,而意欲违法犯罪的人更是活生生地把实名制匿名化,匿名化藏污纳垢的本性可见一斑。

如果做一个有些夸大的比喻,那么,现在匿名化的互联网就好比大家都不挂牌照的汽车,天马行空的自由与宽松背后是不断塞车、刮蹭甚至发生恶性交通事故而无人承担责任的巨大代价。当然,我也不主张把互联网上所有的“车子”都挂上“车牌”,还是要采取自愿的原则,至少要让我们看到有“车牌”的“车子”,乘坐哪种车让用户自己去选择,而那些没有“车牌”的“车子”也允许其上路,但要严格“限行”和“限速”。 实施网络实名制不可“一刀切”、一蹴而就

笼统地讲网络实名制没有意义,也非常容易引发质疑和争议,也是各种调查得出多数网民反对网络实名制的主要原因。

网络应用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多样性,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快速更新换代、用户需求个性化、分散化等特点,其所牵扯的权利与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冲突和不平衡也必然是纷繁复杂的,所以网络实名制的推广切不可“一刀切”、一蹴而就。

网络实名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很多子集,基本可分两大类:基础层实名和应用层实名。基础层实名包括:电子邮箱实名、用户名实名、账号实名、即时通讯工具实名、网站实名、域名实名等。

而应用层实名又包括交易实名(包括卖家实名、买家实名)、发表文章实名、论坛发言实名、QQ群管理员实名、博客实名、支付实名、网游实名、婚介交友实名等等。

其实这里面大家最关心的或者说是矛盾最集中的领域,只是论坛发言实名和博客实名等,这一领域的风吹草动极易引起网民的关注,而多数人也错误地把网络实名制等同于论坛和博客的实名制,等同于对网民言论的打压和管制。

所以,实施网络实名制应从基础层实名和大家比较容易接受或条件比较成熟的应用层实名入手,如网上交易中的卖家实名、支付实名、网游实名、婚介交友实名等,取得更多网民的理解和认可后,再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引导更广泛领域的实名化应用。



实名制网络与匿名制网络一定是并存的

就像现实生活中买一般的东西也非实名一样,我并不赞成全盘的实名化。也就是说,实名化网络与匿名化网络可以并存。在此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引导实名化网络的扩展。比如,你可以办一个非实名的论坛,我也可以办一个实名的论坛,当然开始你的人气可能是比我的论坛高,但由于我的论坛可以找到责任人,我作为主办者的法律责任一定是相对较轻的,其上的言论和调查也更可信。长期发展下去,谁能笑到最后,自有市场说了算。

实施网络实名制一定要“全国一盘棋”


网络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跨区域性,所以在实施实名制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赞成地方先行和探索的模式,一定要“全国一盘棋”,否则这样的探索只能带来更多的“烈士”和负面影响。

广东早在2002年就通过了《电子交易条例》,至今还有多少人记得它?而旨在推进实名制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也似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不了了之。



“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应是最佳选择

根据各国推行网络实名制的经验,“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应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也可最大限度地鼓励自由发表言论、保护个人隐私。

当然,“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落实需要网络服务商的密切配合和严格保密,只向执法部门和权益受侵害者披露。

不过,“前台匿名、后台实名”实施的最大挑战还是身份信息和本人的核实问题,网络服务商虽然可以通过公安部的身份信息核查平台核实身份信息的真假,但不可能像银行一样面对面核实,提交身份信息者就是本人。对此,我认为可充分引入网络视频来尽量准确地“验明正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网络实名制对个人影响力的一些看法)